APP下载

陈华茂 :奉献情怀 桑梓情深

2015-06-24汪建华

荣誉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兴宁同乡会社团

汪建华

陈华茂先生是一个情繫故土又热心公益的长者,他参与社会工作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一直坚持着无怨无悔地为社团、为社会付出。无论是自己的家乡兴宁,还是已经生活一甲子时间的香港,他皆以真真切切的情感对待,付诸着实实在在的贡献。现已八十高龄他仍身体力行,引导着年轻一代投身公益,希望爱心能夠代代薪火相传,照亮人间。

决心,源自生活的磨砺

2015年3月,在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汇星举行了“旅港兴宁同乡会第37届理监事就职典礼暨乙未年庆赏元灯敬老奖学会员春节联欢晚会”。看着高朋满座,气氛热烈的场面,该会会长陈华茂先生的心中也满是欣慰和自豪,他要将这股强大的凝聚力转化为推动社会和家乡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这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一如他当年参与社会工作那样,如此积极、如此踊跃。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国家处於内忧外患的阶段,局势动荡不已。陈华茂先生的家乡广东兴宁这个著名的侨乡也和全国各地一样贫穷落後,经济发展缓慢,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那个动荡不定的年代可想而知了。为解决温饱,许多兴宁人便想出去谋生,改善生活。其中也包括了陈华茂先生,十五岁的他仅靠一双脚,从地处粤东北的兴宁,一步步地走到了香港。

初来乍到,陈华茂先生可谓一无所有。读书只有两年的他,工作被受限在诸多行业之外。为求生计,他到藤器工厂学徒打工。以自己的一双手,编製藤椅等各类藤器家俬;他的人生,同时也在慢慢地编织开来。

都知道藤器家俬是用藤条、藤皮、藤芯、缠扎製造而成的,其质量与工艺的要求标凖也很高,而且,藤质地坚硬,首尾粗细一致,要以手工把一条条密实坚固又轻巧坚韧的藤条,编成面再製成家俬,着实是一件耗时长、工作量大,且考验人的耐力和技术的工作。年轻的陈华茂先生很快並掌握了这门技术,他的双手,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变得粗糙。可是,艰辛的生活、粗重的工作,没有让他产生丝毫的抱怨,反而成为锻炼他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让他在周而复始的工序中沉淀出稳健的心智,掌握了製作藤器诀窍和技艺的同时,也渐渐熟悉了从业的方法,更积攒到一笔资金。因此,工作四到五年後,他自己就开设了一家藤器厂。此时,二十几岁就创业的他,正处於意气风发的阶段。

也是同一时段,陈华茂先生开始参与了服务社会的工作,同时为藤器公会、嘉应商会、梅州联会、港九永兴堂藤器商会、旅港兴宁同乡会等社团奉献心力,这些社会服务工作不仅表现了他的勤力热心,也传达出他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在香港工作若有机会,他必定提着粮、油、布料等生活必须品,乘坐当时尚未发达的交通工作,不顾旅途劳累,一次次亲自送往兴宁,救济乡里。

创业阶段再忙,陈华茂先生对社会服务也未曾间断。有时,为了公益工作,他甚至放棄了自己的事业。但此时也是他结婚生子成家的时期。本来把时间分配於工作和家庭就已经捉襟见肘,但他仍挤出时间投身社团服务当中,令周边的朋友都为之佩服。

前前後後,家里增添了六个孩子,生活的担子本不轻鬆。但小女儿两岁的时候,陈华茂先生相濡以沫的妻子就撒手人寰,让这位心里忍受丧偶之痛的家长一人肩负起养育子女的重担。他含辛茹苦,既当父亲又当母亲,把这群从十几岁到几岁的孩子拉扯长大。同时,他竟没有放轻事业与服务,以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维护着自己心中爱国、爱港、爱乡的信仰,风雨不改,执著依旧。

陈华茂先生回忆道,当时因为自己参与众多公益社团,废寝忘食地投身服务,以至於忽略了公司的运营,导致有段时期仅靠嘉应商会的几百元工资养家糊口。连社团同仁都替他担忧,纷纷劝其先把工作做好,再回到服务工作中。

就是这样兼顾着事业、服务及家庭,陈华茂先生终於坚持下来了,他经受住所有来自生活的考验,在岁月的洗礼後依旧不改贡献的本色。今天,他的公司仍然在经营,成为业内本土的老企业。孩子们也相继成家独立,让他可以享受颐养天年的欢乐。这也意味着,他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身自己喜爱的服务工作。

更可喜的是,陈华茂先生多年来无怨无悔的付出,得到了公益界人士的肯定,众望所归成为旅港兴宁同乡会的当届会长,得以带领一众乡贤继续反哺自己心爱的家乡。今日,在实际的工作中,陈茂华先生继续贯彻自己爱国、爱港、爱乡的精神,努力将这种深厚的情愫继续传递、继续宣扬。

付出,燃起不息的温暖

广东省兴宁的主要居民是客家人,这个族群遵守传统、注重团体,在内心深处,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就如陈华茂先生,当年他移民香港的时候,心里其实一直掛念着家乡。而後,随着在外的时间越长,他对兴宁的情感也越发强烈。几十年来不遗餘力地为家乡修路、修水电设施、修理学校等,每年回乡探望乡里,他都会给村里六十五岁以上的长者派送红包。尽己所能,只为实现其心中的桑梓情怀。

在会里,大家都喜欢心胸开阔,乐於助人的陈华茂先生,不少同事都讃扬道他热心、认真、可信赖、人品好。有人评价他说:“陈会长对家乡的感情很深,在香港对同乡也很亲切,对旅港兴宁同乡会的工作更是积极,出钱出力,支持家乡建设,带头为兴宁维修学校、铺路修水电,所以大家都推举他担任会长”。

对此,低调的陈华茂先生总是澹然一笑,他表示,自己的付出有赖於旅港兴宁同乡会所搭建的平台,这个团体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回馈家乡。据介绍,该会创建至今已有76年,目前会员多达两千多人,大家在此致力团结各地乡亲,广泛团结客属各界,发扬客家人团结互助、爱国、爱港、爱乡的精神,为祖国的富强昌盛、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身为当今旅港兴宁同乡会的会长,陈华茂先生有了新的展望:“老一辈移民香港的人,多数持有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也有许多人积极服务社会。现代的年轻人对社会的关注度少了,对国家的认同感也少了,所以他们需要走出家门,去接触社会、了解国家”。为了引导年轻人投身公益活动,陈华茂先生特意在旅港兴宁同乡会中成立了青年组织,他兴奋地说:“上任会长後,我马上组织一百人、包括老中青三代同乡,回家乡拜访参观,让大家了解当地的发展和变化。並由此作为起点,希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公益,承担自己作为时代主人的任务”。

开创青年工作,对许多面临老龄化的社团而言,都是很重要的改革措施。既能给团体带来新的活力,又能引导年轻人开展服务工作。一举多得,意义重大。平日里,为人和善的陈华茂先生与青年人相处融洽,畅言交谈,以平易近人的作风获得後辈们的支持。因此,现在他的计划得到大家的一呼百应,开始激发社团的新生力量。

此外,陈华茂先生的社会工作还有许多,一旦忙碌起来经常应接不暇,但他从贡献中得到了充实、得到了满足,笑称自己“服务忙到忘记了自己的生意”。未来,他会再接再厉,继续无怨无悔地贡献,继续书写着公益事业的华章,也继续在现实中描绘着美好社会的蓝图。

【陈华茂先生,旅港兴宁同乡会会长、嘉应商会永远常董、梅州联会永远常董、港九永兴堂藤器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通利来贸易公司董事长。他在服务中坚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怕困难的作风,以帮助别人、服务社团为理念,做出了令人称讚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兴宁同乡会社团
台湾云南同乡会代表团到省档案馆参访交流
缤纷社团
风雨兼程,紫荆花开——扬州(香港)同乡会十年侧记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画作欣赏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同呼吸 共祭奠——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呼吁全球侨胞团体国家公祭日举办海外同步祭奠活动
应用双曲函数性质巧解函数问题
入湖河口湿地恢复与重建规划设计初探——以资兴市兴宁河入湖河口湿地为例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