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

2015-06-23黄秀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格斯汉英味觉

黄秀娟

(安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

黄秀娟

(安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辣”味觉;概念隐喻;文化差异

“人们在表达信息时,很大程度上基于身体经验,或身体经验起了根本或基础的作用,即人类表达概念、认知世界时对身体有诸多依赖。”[1]“人类基于自己身体的经验和文化体验,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认知世界。”[2]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观,文化体验和身体体验这两部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并且构成生活经验的这两部分在认知过程中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方式,它是一种对抽象事物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认知心理学认为,隐喻就是从某一认知域引向另一认知域的映射。莱考夫用“记忆术(mnemonics)”来说明概念隐喻的映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标域是源域+(TARGET DOMAIN IS SOURCE DOMAIN)或者+目标域作为源域+(TARGET DOMAIN AS SOURCE DOMAIN) (概念隐喻在英文中用大写字母表示,在汉语中用+……+表示)。我们可以看出在概念隐喻中的目标域通常是比较笼统的抽象的概念,而源域却是与笼统抽象的概念相对应的具体的细致的经验。[3]在概念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到味觉隐喻,就是从味觉的认知域向其他认知域的映射,即以味觉感受去类比其他感官感受。对于隐喻的认知研究在国内逐渐得到重视,但对于味觉的隐喻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且对于汉英“辣”隐喻的对比研究很少。

作为人类基本味觉之一,“辣”本义是指像姜、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味道。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汉英“辣”的概念隐喻,分析其投射域,研究二者的共性和差异,并探讨其深层原因。本文所用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CPU)和灵格斯网络词典,其中收录的词典有:《灵格斯汉英词典》、《灵格斯英汉词典》、《高级汉语大词典》、《高级汉语字典》、《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一、“辣” 味觉概念隐喻英汉对比

味觉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对于各民族而言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其概念隐喻也呈现出共性,但同时又由于汉英语言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具有巨大的差异,同一概念的隐喻意义又呈现出巨大的差异。[4]

(一)共性归纳

1.喻指讲话或文章的性质特点

(1)杜学诗这话可辣了,他那猫脸上的一对圆眼睛拎起了,很叫人害怕。(茅盾《子夜》)

(2)辛辣的讽刺,语言辛辣,火辣辣的话 (CCLPKU)[5]

(3)两位作者的通信用一种尖锐、辣、刻、稳的论战风格写成,别具一格。(灵格斯汉英辞典)

(4)Now that is the way to write——peppery and to the point.

你看,要这样写才行,既富于刺激性,又中肯。 (灵格斯汉英辞典)

(5)a peppery speech

一篇言辞尖刻的演讲 (灵格斯汉英辞典)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中都用“辣”喻指言语尖刻严厉,不易被接受。由于“辣”的本意是指像姜、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味道,是一种让人不舒服甚至痛苦的味觉体验,因此隐喻出尖刻严厉的话语这一意义。

2.喻指人的性格

(1) 回头阿驹来了,我就叫他结结实实打那个辣婆娘!我的话,向来说出算数。(《子夜》)

(2)她年轻时是个有名的“小辣椒”。 (CCLPKU)[5]

(3)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所描绘的麦克白夫人是一个阴险毒辣的、没有人性的恶女人。 (CCLPKU)[5]

(4)人们在肯定吕后治国策略的同时,更多地谴责她诛杀大臣、戚夫人、刘姓王,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谴责她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利欲熏心,是一个权势重心的女人。 (CCLPKU)[5]

(5)如此辣手的女人真是少见啊!

(6)A peppery old colonel脾气暴躁的老上校。 (灵格斯英汉辞典)

(7)He was a peppery little lieutenant j. g. from Philadelphia named Samtow.

他是费城人,名叫萨姆托,脾气暴躁,个子矮小,是个海军中尉。(灵格斯英汉辞典)

汉语“辣”和英语peppery都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性格,且都指不好的性格,但也有差别:汉语“辣”多指急躁鲁莽性格泼辣的女子,或是形容人心肠或手段额度残酷;而英语的peppery则多指人的脾气暴躁,且不局限于形容女性,多指老人。

(二)个性对比

1.汉语“辣”喻指伤痛

(1)空气使人鼻子里老是作辣,温度无疑是在零下

(2)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杜工部草堂诗笺·赠别贺兰铭》

(3)公时,自觉不自觉地把他46年水利生涯的憧憬、爱恋和他的甘辛苦辣渗透进去,并以此丰满作品的血肉。[5]

(4)诗欣当过电玩店小妹,做过传销,也摆过地摊,尝过人生种种酸甜苦。[5]

上述例句中的“辣”都喻指人内心的痛苦感受,或痛苦经历,英语peppery没有这一隐喻意义。

2.汉语“辣”喻指羞愧感

(1)我脸上热辣辣,眼睛里泪珠转,说了几句不是理由的理由。

(2)他想到自己的错误,脸上不由得火辣辣的发烧。

(3)他被人数落的脸上辣辣的。

上述例句中的“辣”喻指因羞愧或内疚而脸红发烫,英语peppery也不具有这一隐喻意义。

二、讨论与分析

汉英语言中味觉词“辣”和“peppery”的隐喻映射情况可以总结为下表:

原域目标域隐喻意义例词/例句汉语味觉→听觉言语尖刻辛辣的语言,辛辣的嘲讽味觉→性格性格泼辣泼辣,心狠手辣,毒辣味觉→温度温度高火辣辣,热辣辣味觉→情感伤痛辛酸英语味觉→听觉言语尖刻Apepperyspeech味觉→性格脾气暴躁apepperyoldcolonel

从上述对比分析不难看出,汉语“辣”具有更丰富的隐喻意义,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意义可以用下图表示。[6]

汉语中的味觉词“辣”和它相对应的英语中的“peppery”的隐喻意义有共性也有差异。味觉系统是人类所共有的,这种共有的系统使得人类对“辣”有着基本大致相同的体验,同时人类的思维也是存在着共性的,因此存在相似的映射。[7]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通过刺激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灵格斯网络词典)在隐喻中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隐喻,那就是通感式隐喻,而实质上从味觉到嗅觉、视觉和听觉的映射就是这种隐喻,它是指五官感觉在审美感受中互相挪移、转化渗透的心理现象,各感官交互为用、互换官能的感觉领域从生理角度讲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把信息传到大脑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产生心理现象。由于隐喻是基于人的身体经验,汉英“辣”味觉隐喻的映射基于相同的身体经验,因此具有相似的隐喻意义。[8]

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汉英“辣”味觉隐喻具有不同的隐喻含义,这是因为汉英语言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而造成的。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 We live by中指出,某一文化中最为基本的价值观是与这一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的隐喻结构相一致的。王文斌在词义变化的论述中指出,词义根植于特定的文化沃土,有些词义具有与其他语言中所对应的词的词义共性,是因为人类所认知的对象往往是具有相似性的客观世界,而有时却具有独特的个性,往往是在特定的文化中形成的。[9]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并影响语言的发展。中华民族多灾多难,自古以来由于自然灾害、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经历了诸多苦难,这对语言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辣”味觉概念投射到心理情感域,产生“伤痛、苦难”这一隐喻意义。由于“辣”是一种有刺激性的味道,当人们吃到辣味的东西时自然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热的感觉,这一感觉被联想到人羞愧或内疚时的心理感受。中国人以内敛著称,他们往往不愿直接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因而选择了间接的方式,用“火辣辣的脸”这种表象描述来刻画内心的感受。这也是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10]

三、结语

本文主要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辣”味觉概念隐喻的异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重合的地方,但汉语具有更丰富的隐喻内涵。二者的隐喻共性印证了认知是基于身体经验的,由于人类身体经验的共性造成隐喻映射的共性;二者的差异则是由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导致的,中国的一些特定文化使得汉语“辣”味觉隐喻具有更广泛的映射和更丰富的隐喻内涵。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Lakoff,G.&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John B.Best.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李瑛,文旭.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J].外语研究,2006,(3).

[5]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CCLPKU)、网址http://ccl.pku.edu.cn/.

[6]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陈林.汉日语”吃”的惯用语隐喻比较[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9,(3).

[8]束定芳.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外国语,1996,(2).

[9]王文斌.西方隐喻研究理论视点述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3).

[10]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095-4654(2015)05-0082-03

2015-03-18

国家级英语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2154)

H314

A

猜你喜欢

格斯汉英味觉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味觉传感器的制备应用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