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探析

2015-06-23陈文婷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法律高职教学模式

文/陈文婷

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探析

文/陈文婷

本文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出发点,进行改革探析,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思考,最终形成高效的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高职法律;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当前对于高职法律专业的教育而言,主要是要培养具有高素质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水平符合岗位需求的法律专业社会型实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法律专业教育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高效的教学措施,使高职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丰富的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同时锻炼高强的实践能力。对传统教学的高职法律专业进行深入改革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学有能处理好之间的关系,从而有达到良好的层次性的提高。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还要处理好在对学生的基础性法律理论知识和技能性的基础上,还要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与未来专业岗位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转换教学。因此,未来培养出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就必须对教学的组织模式进行多方面的动态系统改革。

一、高职法律专业的教学模式现状

当前,高职法律专业的课堂教学不具备自身的法律教学特色。高职法律专业的学习只有短短的两年半,要在这两年半中学到充足的法律知识,就需要在课程的安排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并且对其进行创新,可是高职法律专业是建立在对本科法学教育的借鉴基础之上的,其课程的设置与普通高校法学专业的开设大同小异,并没有自身的特色安排,这就失去了现有的教学特色,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岗位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的出现。

高职法律专业的教学内容大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可是如果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学方法单一而且枯燥,仍然以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解释,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就是被动的去接受学习,而在很大程度上对老师讲解的内容都没有完全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花费时间还达不到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还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已就失去了教学展开的意义了。

当前的高职法律专业的教学模式,不能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进行良好的融合。这是因为教学的培养目标没有一个具体的设定,以及教学模式不完善造成的。很多高职法律专业的教学往往都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比如,在很多院校的法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百分之百的课时,这是因为,就算在课程方案设置的时候有对实践课程的课时进行相对的安排,可是等到上实践课程的时候,其课时已经被理论实践课程代替了。这就忽视了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融入,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成为了只是懂法而不会施法的教科书。

二、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构建过程

教师要对课堂进行性质分析以及对教材进行适合性的分析,对学科进行目标定位,对课程进行难点重点的分布考虑,对学生进行能力分析,才能设计出符合高职法律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更大帮助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就是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所选用的教学教材必须是针对高职法律专业的学生的,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应该有完整的体系,内容还要简析明了,知识的脉络分布清晰,能够突出重难点。所选用的教材中的案例解析应该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不枯燥无味,其知识点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就是课程的性质和学科进行准确的定位。为了明确法律专业的科目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整体观念,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对自己所教授的这门课程和其他科目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好相关学科科目的衔接和配合,就要在授课之间对本学科和课程的性质有一个准确的界限划定,从而为高职法律教学的教学模块打下基础。

接着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突破传统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对学生开展课程教学之前,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关知识基础以及学习习惯、学习的思维方式等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读学生进行快捷、有效的知识教授。

最后,就是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排布。为了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课程体系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老师在教学课程开展之前就要对自己教授的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做一个陈述。

三、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构建目标

1、在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教学内容模块类型化。根据高职法律专业教育适合的岗位以及职业群发展的建设需求的发展目标,我们要构建学生法律专业知识素养强化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突出,还有与基层法律岗位衔接紧密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就需要通过对专业对应职位的调研,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岗位定位,对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要面临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对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了解。比如,我们可以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实践教学模块和理论教学模块,两者秉持着自己的教学目标,融会贯通进行教学,实施交叉教学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来确定学习发展的思路,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走向有清楚的了解。

2、在课堂教学中将原有单纯的理论教学方法,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印证以及进行立体交叉的立体教学方法可称之为课堂教学方法立体多元化。可是这样的教学方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得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按照学科规律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就是要打破原有的教师单一主体制,以及打破理论与实践互不相干的局面,无论是在进行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可以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且,课堂的主体不在是老师,而是学生与老师多元主体参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还能激发老师的责任感。

3、在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动态化就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的互补和相互融会,让学生在一个系统化的法律教学体系中,让学生形成有序的,且使完整的法律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的动态化,就是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被独立和不完整的课程章节,而是能够在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能够自由的在整个法律系统的学习知识体系。

四、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构建内容

1、在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中,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根据一些调查显示,很多高职法律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很多的法律知识之后,却没有办法将其运用到真正的实践操作中去,所以他们认为学习法律是没有用的。这种现象的发生,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学习的法律知识没有形成一个有序且完整的体系,他们不能将脑海中的法律知识的概念以及原则、制度和规范等融会贯通起来,从而没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课程内容的讲解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就是可以为学生直观形象的讲解知识结构,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贯通;然后帮助学生了解法律事件、规范以及原理,使其在脑海中对课程知识有一个具体的框架体系;接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开放性的知识体系,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缺乏完整性以及关联性和系统性。

2、在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目标大方向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中能够运用在学校所学习的丰富的法律知识能力去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学以致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接收能力有直接的影响,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当今的教学模式中,据调查,情景模拟教学在高职法律专业教学中,因为能够对岗位再现的模拟中,让学生了解具体的任务和感受到现实危机感,这是一种非典型性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老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扮演的是以为指导者,对情景模式的设计,老师要指导学生在整个流程中完整再现立案。比如,我曾经在讲授刑事诉讼法的课程时,我就让学生分为各个不同的诉讼角色,将其分为五个工作模块(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来进行现场演练,让学生在情景演练中亲身感受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经验过程,这也是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的表现。

当代高职法律专业学校担当者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塑造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突破构建,本着学校教育的宗旨,相信学生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有很大的帮助。

[1]苏贺新.法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探讨[J].教育探索,2013,(9):84-85

陈文婷(1985-),女,汉,硕士,助力讲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研究方向:民商法。

G

A

2095-9214(2015)03-0152-02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法律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