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闻摄影教学创新教育

2015-06-23付永建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师资摄影课程

文/付永建

高校新闻摄影教学创新教育

文/付永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然而高等教育在不断地深化的改革中,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及理念陈旧,尤其是高等院校新闻摄影教学方面,固有的教育模式以及理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媒体时代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浪潮不断的深化,对其改革的需求急待提升。本文针对当代中国的高校新闻摄影教学创新教育,提出了几点发展性的建议。

新闻摄影;教学创新;创新教育

引言: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则越来越大,从而整个人类社会对于新闻摄影人才的需求则越趋迫切。但是,面临当今高等院校对于新闻摄影的人才的培养,则停留在原始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校对于新闻摄影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于新闻摄影人才高品质的需求的矛盾则日益突出。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

一、发展现状

(一)严重缺失的师资力量

现今中国高等教育在对于高校的新闻摄影教学上是相对忽视的,使得中国现今的新闻摄影教育一度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对于相关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缺失,导致了教育面向专业性的高校新闻摄影人才的断流,由此恶性循环,造成了师资力量的匮乏的现状,而师资力量的匮乏,却极大的阻碍制约了新闻摄影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在对于课程开设时的师资任用上,是具有一定的弊端的。学校往往是根据整个学校在原有学科设置配备的师职教师中进行调整组合,为此,教师队伍中必然有存在相当大的比例是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其他转专业教师,还有是一部分是外聘的摄影从业者,而真正从事摄影专业的教师。

(二)陈旧的教学内容

目前,现当代中国的高校课堂中对于新闻摄影的教材还停留在旧有的版本中。《新闻摄影学》、《新闻摄影教程》等教材大部分注重的是摄影技法的运用,很少是有针对新闻摄影提出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且对于新闻摄影的内容明显忽略,不与现阶段的科技发展挂钩,对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漠不关心,致使教育链条严重脱节。此外,在教育的内容上基本是建立在艺术摄影课程的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增加新闻学,传播学等学历理论的融合就已经很少见了,更别提将新闻摄影理论与现代摄影技术有机的结合了。

很多高校在对于新闻摄影课程的安排上是存在着严重的思想观念问题的。在对于新闻摄影课程的教学安排上不够重视,仅仅当做是一项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课时安排上少而又少,同时又要涉及新闻学、传播学、美学等知识点的渗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疑是走马观花,为赶进度而忽略掉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样的课程开设有何用处?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相关的教育管理者无疑是这方面的罪人,所造成的国家人才培养上以及相关专业的教育上,更甚至是学生的学习体验上是存在着不可弥补的过失的。

(三)实践设施陈旧带来的教学弊端

新闻摄影不像是艺术摄影,对美感要求的同时时要掌握工作的效率的,艺术摄影可以摆拍,可以预先进行艺术设计。而新闻摄影则是纪实性的,每次实践都是一次现场直播,这就要求新闻摄影在相应的技术与理念层面都要求与时俱进。而现今的新闻摄影教学实践中所提供的器械极为陈旧,有时甚至只传授课堂知识而忽略掉实践环节,加之前文中提到的对于理论性的学习都糊弄,有的学生甚至大学毕业后还不知道暗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四)缺乏对于新闻摄影的精神培养

新闻摄影与新闻写作一样,同样需要一种人文精神的支撑。而当今中国对于这种人文精神却是极度的缺乏的。而对于突发事件现场的摄影记者们,往往忽略掉了起码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就比如2011年的杨武事件中众多记者对于受害者的围追堵截,电影《素媛》中各大媒体对于受害幼童的跟踪追问,这成为了新闻工作者热议以及反思的焦点。若要改变当代社会的这一项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的记者的素养,就需要在学习的时期加大培养改变的力度[1]。

二、教育创新措施

(一)师资力量建设的改革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又很深远,并且直接的作用在学生们综合的素质上。学校可以在充分调动原有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基础上,从国内外聘请优秀的摄影记者来校任教。并在任教的同时着重培养专业性的教师领导班子,以此壮大师资力量,使之在理论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既有艺术修养又有扎实的综合知识结构,将师资队伍进行深层次的培养和强化[2]。

(二)根据时代特点调整教学结构

基于数字化新媒体信息时代的当代社会,对于教学结构的发展要根据相应的时代背景以及结合相应的时代科技对于教学体系进行系统性的融合。紧跟时代特征发展自己充实自己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需求。

针对于新闻摄影教育教学这种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学科,不能单纯片面的进行室内的理论教育,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新闻媒体融入社会发展中去,真正的实践与理论融合,而不是单纯的结合。是有体系的结合,不是生硬的契合[3]。

(三)加强学生们的相关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对于学生们教导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将业内的职业素养教给学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培养学生们的人文情怀,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职业素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学生们的精神建设,在道德层面上为学生们树立积极的榜样精神。从而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三、结语

针对当今中国新闻摄影这样一个不容乐观的学科现状,高校之间只有对自身拥有充足的认识以及准确的定位。才能为当代中国培养有理想有素养的专业的新闻摄影人才。

[1]姜敏.新闻传播学专业中新闻摄影课程的建设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杨健.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新闻摄影教学的多媒体转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

[3]史宗历.高校《新闻摄影》课程教学的困境与突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G

A

2095-9214(2015)03-0125-01

中国矿业大学)

注:本文所指高校新闻摄影教学泛指目前高校非新闻摄影专业教学而言。

猜你喜欢

师资摄影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