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英语翻译专业本科学生自我定位的调查及思考建议——基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两所高校的调查报告

2015-06-23姚灵翌徐珉君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专业本科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文/姚灵翌 徐珉君

前言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深入发展,高素质的专业型翻译人才需求扩大。普通英语专业已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果的通知》(教高[2006]1号),宣布设立“翻译”专业 (专业代码:0502555),同时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3所高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截至目前已有42所院校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学生,以缓解社会对高素质翻译人才急需的状况。

华中师范大学与武汉大学作为湖北地区两所较早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高校,在相关专家学者前期大量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的指导下,已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及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体系。但由于翻译专业本科教育在整体上开设时间不长,有关的调查研究少有从学生角度出发,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成果不够真实全面。

为反映出学生对自身专业及能力的实际认知及态度,我们对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的英语翻译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了学生在自我定位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对高校、学生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翻译专业本科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及高校英语翻译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与启示。

一、英语翻译专业本科学生自我定位现状分析

(一)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以华中师范大学及武汉大学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为调查样本。在调查展开之前,根据对翻译专业本科学生的交流与随机访谈,拟定调查方案,根据访谈得到的信息编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英语翻译专业本科学生对本专业基本情况的认识、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与培养及相关就业取向和职业发展目标定位。本次问卷调查,向华中师范大学翻译专业和武汉大学翻译专业共发放问卷250份(华中师范大学为190份,武汉大学为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回收率94%。

问卷回收后,主要运用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调查方法上,采取问卷与访谈结合的形式,并进行了归类分析。之后,再将文献资料、讨论结果、专家研究、个案访谈的信息进行分类,关键信息融入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之中,最后对发现和结果进行探讨,推出对策建议。

(二)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本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回收率94%。

1.对专业基本情况的认识

(1)对英语翻译专业本科阶段基本情况的了解

总体上,两所高校翻译专业本科学生对本专业设置历史背景及人才需求变化方面情况的了解程度相较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能力知识构成及课程设置方面均呈现出更低水平。而通过分析调查中“报考翻译专业是否为自主决定”的相关数据,武汉大学与华中师大两校学生在“自主决定或自己为主”此项的百分比分别达到了80%与76%。由于学生是出于自愿而选择该专业,因而对专业的基本概念性情况通常比较了解,而在涉及到进一步的历史背景和人才需求变化方面时则容易呈现出不太明晰的状况。

(2)翻译专业同其他英语 (如师范)专业的区别

翻译学作为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而英语翻译专业与其他如商务英语、师范类英语等专业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两所高校的学生对专业间的区别整体上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翻译人才需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较强的双语能力。同时,应注意到由于翻译工作偏向于实践为主,学生对该专业在学术培养方面的要求并未过多关注,这一现象对于研究翻译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有参考价值。

(3)改进翻译专业本科建设的措施

两所高校的学生均对增加实践教学和教师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出了要求,同时根据调查,两校均有过半人数 (其中武汉大学46人,华中师范大学132人)认为“重视基础课、加强主干课、扩大选修课”非常必要,这再次表明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基本情况是具有较为正确的认识的。此外,应注意到,无论是在已开展了网络化教学的华中师范大学还是尚未开展网络课堂的武汉大学,学生对于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均持有较为消极的态度,有关课程教学管理部门对此应该有所反思,重视学生反馈,结合翻译专业的教学特点来推广新的教学措施。

2.自身能力的认知及培养

(1)与当前自身能力相符合的情况

两所高校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评价大体一致。具体来说,两校学生在自身口笔译技巧的掌握及协调沟通能力方面大多均持肯定态度,同时在知识积累和中西文化交际方面则都表现出不自信,认为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尚有欠缺。

(2)当前的学习状态

数据显示,尽管两所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进行了积极主动的学习 (武汉大学50名学生中有40名认为自己能够主动学习;华中师范大学185人中有137人认为自己能进行主动学习),但仍存在对专业学习消极被动的现象,少数则完全没有学习的意识。这些消极的反应虽然不占多数,但仍需得到关注。通过个案访谈,我们得到的反馈信息多与学生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确定有关。

(3)采取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措施

两所高校的学生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考取各类翻译资格证书及利用网络搜索资源信息。这从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对翻译职业资格认定以及相关操作能力的要求。而其余五项措施则整体上分布比较均匀,显示出学生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的多样化。

3.就业取向和职业发展目标定位

(1)翻译专业就业前景态度

根据数据,武汉大学翻译专业学生与华中师范大学翻译专业学生在对待就业前景上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讲,武汉大学方面,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合计占68%,而华中师范大学方面则只占47%,尚不足半数。结合我们个案访谈中得到的信息,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武汉大学为传统985工程高校,综合实力强,全国知名度高,而华中师大为部属师范类院校,以师范专业见长,因此两校学生受自身学校背景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的态度。此外,针对就就业前景持不客观态度的学生,我们也进行了访谈,其中多数意见在于认为翻译专业开设课程与英语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区分度还不够高,无法完全体现专业优势。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学校方面应增强与学生的信息交流,提升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信心,并加大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力度。

(2)相关就业信息政策关注度

两所高校中,华中师范大学翻译专业学生对于就业政策信息的关注度仅占41%,略低于其不关注程度43%;而武汉大学翻译专业则有过半数学生 (58%)关注了相关的信息政策。这一院校间的差异现象涉及校园文化方面,在此不作展开。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数据上看,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学生对于就业信息政策的关注度还是比较欠缺的。

(3)就业信息渠道

两所高校在就业信息渠道方面的情况基本一致,以媒体信息为主要来源,而大学宣传活动 (包括校方提供的信息)则未能成为学生主要的信息来源。

4.实习与实践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武汉大学翻译专业的实习校方未参与,仅从回收的3份应届毕业生的问卷来看,自行寻找实习达到100%;而华中师大则有校方安排的实习 (传神翻译公司)可以选择,其中参与校方实习的为74%,自行寻找占8%,家人或亲戚朋友介绍则占18%。结合调查中显示的华中师大翻译专业学生对实习安排满意度 (满意仅占38%,少于持不满意态度的44%)以及实习收获程度 (认为有帮助的仅占44%,而武汉大学这一比例则达到了67%。可以分析得出,在学生自主寻找实习的情况下,会从实际出发去考虑自身的能力水平及兴趣,因而无论是对实习的满意度还是收获都会相对更多。

此外,在这次调查问卷中,两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也提及了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包括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专业知识不过硬、缺乏社会经验及翻译工具操作系统运用不熟练等方面。这些问题都值得学校与学生双方进行反思。

二、思考及建议

我国一直存在着翻译人才培养的误区。传统上,许多人认为会外语就会翻译,翻译人才就等于外语人才。不可否认,会外语的确就具备了一定的翻译能力,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专业翻译能力。几十年来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但真正优秀的翻译人才却十分缺乏。事实证明,翻译教学必须从外语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①直到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翻译作为一门专业取得了合法地位。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42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试办翻译本科专业。然而,在翻译专业本科教育探索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根据本次调查与访谈,结合翻译专业本科阶段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方面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及教学课程定位。随着媒体上翻译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大众对翻译这一职业的概念也逐渐熟悉。这也使得翻译本科专业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的学生选择将翻译作为大学本科的专业。此次调查的结果也印证了学生在选择该专业时已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当前各高校存在过度将翻译专业与市场需要挂钩的现象,因而需要明确两点:一是要有前瞻性,不能仅为当下的市场服务,甚至为其左右;二是本科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的起点,应将兴趣的激发、意识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作为重点,不能过分强调某种专项技能的获得或高估受教育主体所能达到的专业程度。②

对于有学术研究潜力的本科学生则更应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翻译学科的历史沿革和特点,为学生在继续求学中提供帮助。此外,这次调查还显示学生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也有较大需求。由于翻译是一项对综合能力 (双语能力、专业操作能力等)及知识面要求高的职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利用自身特色优势专业大力改造选修课以满足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在知识背景方面的需求;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还应考虑到相关的专业操作能力的培养。如:网络搜索引擎技术、机器翻译技术和译文文本的编辑和修改方法与技巧等。尤其是加强机器翻译技术的训练。针对这次调查中学生对网络课堂的反应,课程设置应考虑到翻译专业课堂活动组织及开展的可行性:网络在线的学习应以学生自助学习各类翻译理论文献、语料库及翻译软件工具为主,而类似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实践与互动性强的课程则应以实体课堂形式开展。

(二)学生应调整学习心态,更加注重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并主动关注翻译专业的市场需求等信息。尽管学生在报考英语翻译专业时已对该专业有了概念性认识,但由于社会上仍存在对翻译工作专业性的误解,而英语翻译专业与普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区分还不够明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感到迷茫甚至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地去深入了解翻译专业的内涵所在并关注市场上的需求变化,从而增强对自身专业的归属感。

此外,学生还应通过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特长,主动提升自身素养:翻译作为综合素质要求高的职业,对中西文化的掌握是必要的一项要求,学生应在平时注重对跨文化领域交际知识的学习。此外,翻译中的口笔译能力要求各有侧重,具体来说,笔译对深度阅读和语言准确度的要求需要学生养成关注细节的做事风格;口译对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则需要学生养成坚强的性格和快速应对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所在之后再进行强化训练。

同时,在翻译职业领域由相关的资格证书构成了目前我国翻译行业的认证体系。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与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这两大权威翻译证书都为翻译从业人员提供了能力等级标准,将笔译、口译作为两大考核内容。其中,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直接与职称相挂钩据,因此是从事专业翻译工作者获得职称的必经途径。而且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要求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更适合以后从事英语方面的专业人士考取。③学生应该找准目标,在课余积极主动地锻炼自身的口笔译能力,争取拿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含金量”高的证书,为职业道路发展增加砝码。

(三)增加学校 (院系、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使双方均能及时获得有效反馈。从参与调查的两所高校反应的情况来看,信息交流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不确定性并给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带来困扰。在学生身处校园环境中时,与社会上各类信息的接触相对较少,学校方面及教师应承担起信息提供者的角色,通过定期的讲座交流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和能力要求,同时让学生将自身遇到的专业学习上的困难能得到及时反馈。

此外,针对这次调查访谈中,华中师大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反映较多的“非师范专业在师范类高校较为边缘化”等现象,我们在此希望校方在今后能够考虑到非师范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教师、辅导员与学生间的沟通,使学生对未来道路规划及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小结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总体上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已有较清晰的自我定位,大部分人也有意识地搜集自身专业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专业需求作出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但由于学校、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不足,以及社会上仍存在的对于翻译专业的误解,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仍会常常对自身专业乃至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迷茫的心态。

虽然本调查报告主要反映的是位于湖北地区的两所高校的情况,但其数据包括了综合类大学与师范类高校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总之,英语翻译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尤其应该从学生角度去考虑,让学生能够在得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与专业性、实践性强的教育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定位有更明确的认识。

注解:

①武光军,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2011/03

②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2010/02

③张明浩、李哲,外语翻译证书VS翻译专业资格证书,2003/10/29

[1]武光军.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J]外语界,2011

[2]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J]中国翻译,2010

[3]张明浩,李哲.外语翻译证书VS翻译专业资格证书[N]中国审计报,2003

[4]王建国,方一玮,徐笑娇,于越.首届翻译专业本科及其同届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毕业生的毕业走向分析 [J]译林,2012

[5]王晓农,安广民.翻译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整合模式探讨——以外语专业本科翻译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

猜你喜欢

专业本科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华中师范大学“五创并举”学党史,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学术战"役",华中师范大学砥砺前行
西藏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新旧课程设置比较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
大连民族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隆重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1893-2013)
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