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有效对策

2015-06-23张丽霞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能力

文/张丽霞

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有效对策

文/张丽霞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然而,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深入浅出的讲为主,且学生课后的阅读训练不足。因此,本文将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有效对策进行探析,以期提高高中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对策

1.前言

现代教育理论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即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式教学目标,明确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研自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进行有效的阅读。而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效率便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对策的意义

提到“阅读”二字,人们通常只把它当作文科学习的一种形式手段,而对于像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类别的课程,多数教师只会让学生做题海练习,不重视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重习题、轻阅读”的后果极有可能是将学生培养成了做题机器,或者学生由于物理阅读水平差导致解题效率无法提高。

目前,中学生的物理阅读水平非常的不理想。据对一所中学高二年级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60.9%的学生认为中学生应该阅读物理教材;27.9%的学生认为物理需要阅读;22.8%的学生是教师要求读才会读的;仅有19.2%的学生有喜欢阅读物理相关书籍的习惯。此外,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指导过学生阅读的教师有87.2%。由此可见,部分物理教师不够重视物理阅读,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物理课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它的阅读过程包括感知语言文字,以及形成对新概念的理解,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假设、猜想和推理的认知过程。对学生来说,一方面不知道怎么读阅读课本、读什么,或者仅仅是被动地阅读了概念、定理和规律;另一方面,学生对枯燥的物理知识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加之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读的书,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效率低下,最终阻碍了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性探究,在物理课堂中倡导阅读,让教师摒弃题海战术,重视培养学生理科阅读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有效对策

3.1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高中物理是一门细致严谨、理论性强、逻辑思维要求高的学科,大多数中学生都反映说物理科难学、不易理解,因而要学生真正能学好物理,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也不例外。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增设适当的提问环节,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并使其主动进行课文阅读。例如,在开始讲授“合力”的概念时,让学生回答:若使两个力F1=4N与F2=7N,同方向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合力是多少?有多大呢?这个问题学生一般能够比较快回答出来,然后做进一步提问:如果是以不同方向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呢?这时,学生通常不能很快得出结果,且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计算,教师便可在此时引出本课课题,示意学生阅读教材,在阅读中找解题的根本。

同时,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应给他们推荐一些科学性书籍、科普刊物或科学探究网站,让他们通过课外阅读认识到物理学并不是像教科书中那般枯燥、只有无尽的习题要解,而是有趣和实用的。例如,可以推荐的书籍有霍金的《时间简史》,该书阐述的物理学定理通俗易懂,非常容易受到欢迎;还有国内的科普杂志《大科技-科学之谜》,以及果壳网、科学松鼠会等科普网站。此外,还可以教室摆放一些相关的物理模型,或者在教室板报区张贴有趣的物理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物理阅读兴趣。

3.2通过课程教学引导,促进有效阅读

3.2.1以教师提纲引导阅读

教师在研读教材进行备课时,可划出关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学生课堂阅读预习的提纲,其形式可以思考题为主,由于课堂给予的自习阅读时间有限,这样学生便会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思考,从而提高阅读速率。

以“平抛运动”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这样的预习提纲(仅作示例参考):

例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白处。(1)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要填空的内容即是进行公式推导所用到的知识点,在上课前由学生先动手查找答案填写,再由老师检查,为排解学生在学习新课时遇到的难点。

例二: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内容,根据课本中的图片,分析运动中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力的情况,垂直方向的受力情况,以及具体的运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列举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兼顾所学习内容的整体性,还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防止花费过多的时间。

3.2.2尝试新教学法优化课堂阅读

教师可以其所具备的胆识,进行“尝试教学法”,即突破传统的由“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模式,教师先不讲授课文内容,而是由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先引导他们阅读并自学教材内容;尝试练习完毕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的过程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讲解,并作重点和难点的补充讲解。笔者“尝试教学”的课堂设计科大体依照这样的程序:练习题准备(习题要有难易层次)、出示尝试练习题、引导自学教材、进行尝试练习、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讲解补充;教师总结,进行第二次调试尝试练习,再总结。

3.2.3引导练习强化综合阅读能力

物理练习题里涵盖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物理知识点的综合,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该注意强化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在此,教师可通过示范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综合阅读。例如这样的题目:

如题,将总电阻为3R的均匀电阻丝连接成半径为r的一个圆环,水平固定在竖直方向向下的匀磁场中,该磁场强度为A,如图1所示,现将一条长度为3a,电阻为2R,粗细均匀的金属棒MN放在圆环上,它与圆环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当金属棒以稳定速度v向左移动经过圆环心O时,求:(1)流过金属棒的电流大小、方向及金属棒两端的电压U1;(2)消耗在圆环和金属棒上的总功率。阅读此题需结合已掌握的知识点有,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式、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画等效电路图以及分析电路图等。通过教师指导阅读方法,抓住解题关键点,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3通过比较阅读力求事半功倍

通过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掌握辨析习题异同的技巧,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概括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全面识记物理知识。在教材中可以进行比较的知识点有很多,比如在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变化量的比较;还有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比较、光的干涉与衍射的比较,以及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的比较等。例如,能否举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实例?哪些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有哪些结论?推导的思路是什么?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推导?C=Q/U等的比值定义法都学过哪些内容?电容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总之,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间的异同,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

3.4提倡读审结合稳步提高阅读能力

有不少同学反映,在解析物理习题时不完全读得懂题意或似懂非懂,从而不会用物理知识解题,无法清楚分析题意自然就解决不了物理问题。他们通常是对题中的一小段文字或一小句话没读懂,影响整个问题的理解,而此时只需要老师给予提示,他们就极有可能大呼“原来如此”,并豁然开朗,这也说明读与审结合的有效性。一般,每道物理题都有其被突破的特殊条件,而这样条件恰是学生不为所知的,或者在读题时分不清主次被忽略的,例如“在理想状态下、在真空中”等标志性条件句子。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去关注题目中的特殊条件,认真进行阅读、辨别和积累,逐渐提高学生审题阅读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解物理题的效率、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其物理考试成绩。

3.5进行课后复习巩固阅读

进行课后复习对巩固知识理解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复习阅读由学生亲自整理归纳所学章节的知识点,以便考试前进行有效复习。例如,要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F=ma为基点,整理出几个相关的知识点:受力分析的步骤,滑动摩擦力的运算,运动情况分析,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分解与合成规律,以及比较各运动学公式。

4.拓宽阅读内容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物理教材包含的是物理基础知识,是进行物理阅读的主要材料。在教材中,学生不单可以获得知识、进行规律探索、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感受物理图形与物理规律严谨美。此外学生还应通过阅读课外物理科普专著作品、物理学习指导

期刊等,扩展自己的物理知识面和视野,以及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物理学的最新进展,与时俱进,保持学习热情与兴趣。总之,通过扩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物理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还需通过实践与训练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提高其阅读效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在阅读时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提高准确审题、解题的综合能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物理教材内容,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知识、概念与定律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方式。阅读习惯是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技能,且要获得物理新知识须进行理解阅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物理习题的解法,既是学生加深物理学习研究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们努力探究的方向。

[1]康继光.浅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8):39.

[2]郑少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2(13):135-136.

[3]黄庆举.新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08-109.

张丽霞(1961.12-),女,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工作。

G

A

2095-9214(2015)03-0071-02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能力
只因是物理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