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普通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及对策

2015-06-23陈泊文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运动

文/陈泊文

浅析我国普通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及对策

文/陈泊文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使人们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热衷于体育运动,是体育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开展终身体育的生力军。然而,进行体育锻炼,往往伴随着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果大学生在不重视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就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干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甚至给个人和国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基于我国普通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应从高校公共体育课入手,逐步改善我国普通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状况。

运动损伤;体育锻炼;公共体育课

体育锻炼了是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活动,运动对于学生具有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学生社会化的作用。然而,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屡见不鲜,成为了大学生正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拦路虎”,如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大学生群体,乃至全民体育,均有深刻意义。

1、结果与分析

1.1运动损伤的概念。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或功能上发生破坏,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1.2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特点

1.2.1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是普通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但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班级上课人数较多等原因,为避免课堂出现安全问题,公共体育课的锻炼密度较低,加上教师的课堂合理组织,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很少发生运动损伤,而其运动损伤多发生于课外体育锻炼与参与过程中。

1.2.2当前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足,热衷于参加各类体育运动,参与人数较多的项目有足球、篮球、网球、轮滑等,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特点不同,其运动造成的损伤也各有差异。同时,普通专业大学生由于体能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限制,对于体育运动的强度需求不大,运动损伤的程度较低。经过调查分析,普通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损伤具有损伤部位分散,轻度损伤、急性损伤、非技术性损伤居多的特点。

1.3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调查分析,造成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如下:

1.3.1缺乏运动安全的意识 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多方面的,主要以娱乐、健身、交友为主,而在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实践过程中,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表现在着装不符合运动要求,运动器材使用不科学,甚至在不良天气中进行运动。缺乏安全的意识,往往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1.3.2缺乏运动损伤的知识 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和运动参与者缺乏相关知识有关。由于我国中学阶段的健康教育不成熟,造成普通专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运动健康知识,发生运动损伤后,无法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因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1.4.3运动过程安排不当 普通专业大学生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运动训练,对于运动过程的步骤安排不合理。一般的运动步骤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4.4大学生体能普遍不足 体能是运动参加者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大学生如果在体能上存在不足,就难以维持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从而引发运动损伤。根据我国大学生体质测评结果反应,我国普通专业大学生的体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完成较大强度的体育锻炼时,往往伴随运动损伤的发生。

1.4.5违反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 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是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行之有效的体育制度财富和文化财富。普通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规则和纪律意识不强,甚至嬉戏打闹,这些做法在对抗性运动项目中,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

2、改善我国普通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的对策

公共体育课是普通专业大学生接受健康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应该以公共体育课为教育平台,利用合理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预防运动损伤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本研究认为应该以公共体育课为平台,从以下方面改善我国普通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损伤状况:

2.1加强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思想意识 普通专业大学生对于预防伤病的意识缺乏重视,运动经验的不足和思想上的不成熟,往往导致伤病发生。因此,公共体育健康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学生防伤的思想意识,建立想要运动健康,先要预防伤病的运动观。

2.2提高学生体能水平 我国当前大学生的体能水平制约了其运动能力的发展,同时使得运动损伤的几率增大。据调查,我国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锻炼密度普遍偏低,学生难以获得体能的提升,教师在防止课堂安全事故的同时,加大了课外体育锻炼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公共体育课应当提高学生练习密度。

2.3普及学生健康知识 据调查,普通专业大学生对于自主体育锻炼的组织安排知识、技术技能知识均有不足。公共体育课应当在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情况下,教授学生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步骤以及运动穿着的知识,并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专业健康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锻炼过程中,合理安排运动内容,避免损伤发生。

3、结论

根据分析,大学生对于运动损伤,在思想观念上缺乏重视,在专业知识上缺乏理论学习,在体能储备上存在不足,以上内容均可以集中在公共体育课中解决。公共体育课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更要以学生为主体,传授学生足够的专业观点和知识,使其在课后锻炼过程中,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推动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向终身体育目标迈进。

[1]郭福德.大学体育课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2):107-108.

[2]温祝英.对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现状及其致因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08,(1):80-81.

[3]严小虎.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3):79-80.

F

A

2095-9214(2015)03-0278-01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运动
体育课
不正经运动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疯狂的运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