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暑送急诊前该做的5件事

2015-06-23林芝安

驾驶园 2015年6期
关键词:摄氏降温体温

林芝安

夏季来临,大家应对热衰竭、中暑有正确认识,以免错失急救良机。

中暑会致命,热衰竭不会

常听到热昏厥、热痉挛、热衰竭、中暑等名词,这些都属热伤害。如果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却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很可能会造成脱水、电解质不平衡、散热困难、器官受损而出现各种热症候群。

在各种热伤害中,热昏厥算是轻症,例如学生站在操场听训一段时间後昏倒,这种热昏厥是因为人体对热的环境不适应,使得皮肤血管扩张而大量流汗(帮助散热),血液会在体内重新分配,因为大量的血液跑到皮肤等周边血管帮助散热,导致脑部血流暂时不足,发生暂时昏厥,通常体温不会明显升高,只要赶紧将患者抬到荫凉处保持平躺,很快自己就会醒过来。

另外,热痉挛也算轻症。当运动量过大、流汗多、水分及电解质流失,导致血中钠、钾离子浓度相对偏低,肌肉会收缩,引发疼痛、抽筋或颤抖,较常发生在小腿後方的肌肉群和腹部的肌肉群,也可发生在其他剧烈运动的肌肉群,且可能连续发作,建议不要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太过激烈的运动,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

至于热衰竭和中暑,常常被错误看待,尤其中暑的严重性往往被轻忽,危急性命。

从字面上看,热衰竭(heat exhaustion)似乎很严重,其实是指身体对过热的反应,长时间曝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内盐分与水分流失,人类是恒温动物,当外在环境温度很高导致体温升高时,大脑下视丘的体温中枢会发出指令,要皮肤血液循环增加,心脏打出去的血液输出量也要跟着增加,如果血液容积不足,体内的血液会重新分配,使内脏器官血液循环减少,皮肤血液循环增加协助排汗,把体内的热带出去,当内脏血液不足,会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当脑部缺血时就会头晕、头痛、脸色苍白,当肠胃的血液不足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吃不下,不过热衰竭时通常体温正常或微烧(核心体温不会超过摄氏40度),热衰竭患者通常不会致死,除非不治疗恶化至中暑时才可能导致死亡。这时要赶紧到荫凉或有空调处躺下休息,松脱衣物,并稍微抬高双脚,补充水分或运动饮料。

但如果没能及时降温,核心体温(耳温、腋温再加摄氏1度)超过摄氏40度,加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神智错乱、口齿不清、有幻觉、躁动、抽搐、甚至昏迷,则演变至中暑,这时病人会发生轻重程度不等的多重器官衰竭,像是肝、肾、心脏衰竭、急性呼吸窘迫、横纹肌溶解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不是只有在太阳下才会中暑

中暑会夺命,有些人即使被救回来也会因为脑子被烧坏而出现後遗症。当脑部或各器官在高温的时间愈久,全身细胞及器官更易被热烧坏,有些器官功能很难回复,曾有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後遗症,有患者中暑送急诊住院两星期後,走路不稳、写字歪七扭八,因为体内高温使得小脑功能受损,甚至有患者的认知功能也严重减退。

因此,及早降温、尽速送医非常重要。但平时量耳温、腋温温度比体内脏腑还低,除非量肛温才能准确得知体内核心温度,所以帮中暑患者降温过程量耳温、腋温时,记得要多加1摄氏度,只要一达到中暑标准立刻送急诊。

很多研究发现,待在高温环境愈久、运动量愈大、需要愈多水分协助排汗降温,这种“运动型中暑”好发于年轻人;但即使没有剧烈运动,当热浪来袭,待在闷热不透风的屋内、车内也可能出现“传统型中暑”,因为热排不出去而活活被热死,好发于老年人、小孩、心肺功能差、慢性疾病患者。

医生解释,热的来源除了外在环境,人体本身也会产热。研究发现,每产生一千卡的热量需要1.7cc的汗水来排热,如果打一小时篮球,体内约产热350千卡,需补充595cc水分,把热带出体外,若加上高温及日晒由环境吸热,须补充的水分更多;如果待在家里什么也没做,一小时仍会产热70千卡,所以仍要记得补充水分。

喝水时要小口小口喝,不要一口气喝太多,以免电解质不平衡(钠离子急速被稀释导致低血钠症)、水溶性维生素(如B、C群)流失的问题。此外,也建议少喝会利尿的饮料例如咖啡、茶,以免加速身体脱水。

最後要提醒的是,如果因中暑送医,出院后要视同大病初癒,7~14天内应避免在高温下活动,否则很容易再度中暑。

猜你喜欢

摄氏降温体温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降温的办法
热浪侵袭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谁去买早餐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