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政协委员谈医养结合

2015-06-22

中国民政 2015年5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话题:政协委员谈医养结合

鼓励多元化、市场化运作、微盈利形式创立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侨联副主席李崴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提案建议,把养老事业纳入国家战略;同时,鼓励多元化、市场化运作、微盈利形式创立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逐步提高养老保险额度,积极推进智能化养老。李崴认为,养老最大的难点不是养,而是医。首先,养老事业单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以民营机构为主体的养老产业。其次,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养和医分属民政和卫生医疗两个部门分管,加上社保对养老机构的支持不到位,存在诸多问题。第三,目前养老服务业缺乏应有地位,养老专业人才也更是难得。第四,我国区域和城乡之间养老服务业方面的差异很大。第五,目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期和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期,庞大的老年群体,必然因条件不同、年龄不一、心态各异致使需求多样。李崴建议建立国家长者服务工作委员会:一、国家长者服务工作委员会十分有必要将民政、社保、卫生、老龄委等部门中的老龄服务业、老龄产业、老龄政策制定、老龄机构管理等工作统筹起来。二、厘清养老机构的基本格局: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居家为主流,弱者为重点。可以分为公益性养老机构和其他公办或民营养老机构两大类。三、尽快出台老龄产业的有关政策法规。建议从解决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养老土地供应政策等瓶颈问题入手,逐级建立养老服务业政策支撑体系。对各种养老机构在用地、融资、财税等方面,依据相关政策,一视同仁对待。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开展养老理论研究和养老产业、养护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养老机构的服务,建立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银行”制度。五、从统筹养老保险入手,健全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险额度。推动养老机构引入商业保险风险分担机制,逐步将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列入强制性保险范畴。六、从推进智能化养老入手,用现代化措施提升养老服务业水平。

用医养结合理念解决老龄化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呼吁要推进医养结合的新模式,来应对老龄化问题。针对中国大约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朱晓进说:我国平均每个家庭3.1人,小型化和空巢化特点突出。老龄化总是与老年病相伴而行,大部分家庭缺乏医疗护理知识,养老质量堪忧,家庭养老能力相当薄弱,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非常契合老年人的需要。朱晓进认为,医养结合理念是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的重大转变,也是趋势。一些大型养老机构都在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内部都自建了二级医疗机构,集医疗、保健、养生、养老于一体。从长远来看,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事业也是一个产业需要,积极推进将会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养老不同于其它纯商业性行业,朱晓进建议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政府要管,但不能全包,政府要履行保基本的底线职责,一是要研究确定全民基本养老的经费标准、支付结构、比例和方式、动态调整等基本原则。二是基本范围可界定在确保符合条件的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农村“五保户”老人,城市“三无”老人,其内容包含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保健、基本护理、临终基本关怀。在基本机制上,可通过政府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医养结合互通,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实现“医养合一”。进一步完善有关养老护理院的用地指导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制定相应配套实施细则。培育高端养老护理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养老护理机构。针对现在保险公司都在做养老社区,朱晓进从保险制度领域给出建议: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建立分梯次的老年护理保障经费支付体系,培育公众商业保险意识,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允许商业保险资金投向老年护理院等不动产项目和护理产业领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护理服务。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今后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以年均近千万的速度快速增加,这是一史无前例的快速老龄化进程。

而我国的老年人口“长寿与不健康”相交织,有将近五分之一的老人因为疾病等原因需要照料。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养老最大的难点不是养,而是医。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势在必行。

如何推进?政协委员如是说......

推广“医养结合”新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卫计委主任、省民盟副主委杨云彦针对目前的养老窘境和问题给出了建议。关于养老窘境,杨云彦说,养老院缺医疗服务,一些医院却几乎成为“养老院”。在武昌一家社区养老院,83岁的王婆婆告诉他:“在养老院生活比较方便,可就是没有医务室,自己身体不舒服时上医院不方便,养老院工作人员又不懂医。”汉口一家中型医院的李医生也叫苦不迭:“很多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达到出院标准,却不肯出院,其他患者就没有床位了,老年人‘压床’多,医院快成‘养老院’了。”这样的现象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非常普遍。杨云彦认为问题的症结是:老年人口激增+医养分离。“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湖北省老年人口已近千万人。”人老了,渴望的不仅是温暖如家的生活照料,更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老年病常发、易发、多发,但各类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条件比较薄弱。全国养老机构中,配备有简单医疗室的,民办养老机构仅为56%,政府办养老机构仅为52.1%。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在加强业务和业态的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潜力巨大。对此,他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事业》的提案。所谓“医养结合”,就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它包括多种形式,如基层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基层医疗机构主动上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及时、方便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进行托管;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卫生院改造成医养结合机构或护理院,或与社会资本合作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或护理院等等。目前,湖北省卫生计生部门已与湖北省民政部门等启动试点,武汉市江汉区、江岸区和宜都、钟祥等地的相关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杨云彦认为,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规划、出台政策;强化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培养,并加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监管。

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刘荣玉是一名医生,多年来一直比较关注老年人、老年病,包括养老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她走访了约20家养老护理院,了解到在我国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内设简单医疗室的不足60%,配备康复理疗室的不足20%。养老机构缺乏专业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人需求。为此,她提出了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机构建设的提案。刘荣玉认为老年护理院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着用地建设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难以落实;融资难导致老年护理院功能单一、设施简陋;进入老年护理院没有统一的条件、标准和评估程序;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她建议尽快落实养老用地、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流程。“本来是作为养老用地批下来的,结果变成了商业用地,这方面一定要监管好,用地计划不能改变用途。”针对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刘荣玉建议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同时鼓励集体和个人等多元化投资兴办。“建议将养老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形成固定投入机制,并加强多方监管。鼓励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支持,提供优惠利率,吸引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兴办老年护理院。”刘荣玉认为“老年护理院还应完善建设标准和准入标准,”老年护理院应当有明确的管理认证部门,从建筑设施、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准入资质认定和监管,保证老年护理院具有科学的章程制度、固定场所、设备及服务人员。此外,通过科学评估确定老人的护理等级,安排合理入住。”对于医护人员的配比标准,她建议200床以上的老年护理院应建诊疗室、康复室等,配备标准参照一级医院,每40~50名老人配置一名医生,200床以下的,可在相关福利机构内设置专护部。刘荣玉还提出,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养老资源状况等制定标准,结合老人收入,给予相应补贴,“如杭州市江干区实行退休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老人享受全额补贴;3000~4500元的,政府补贴70%,自行承担30%;4500~9000元的,各承担50%;9000元以上的,政府补贴30%,自行承担70%”。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