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举措加快同步小康创建

2015-06-19文丨黄徐尚琦

当代贵州 2015年44期
关键词:创建活动小康小康社会

文丨黄 懋 徐尚琦

多举措加快同步小康创建

文丨黄 懋 徐尚琦

开阳县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把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抓得更实在、更具体,全面小康创建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自贵州省开展同步小康创建工作以来,开阳县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紧扣“三项核心指标”,按照“三个不能代替”和“三个不能少”的原则,坚守“两条底线”,围绕创建达标的“三个必要条件”,强化“七大重点任务”的落实,同步小康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同步小康创建成效显著

2014年全面小康“531”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数“三项核心指标”全部达标,人民群众认可度已通过测评达88.34%,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96.5%,比2012年的87.6%提升8.9个百分点;比2013年的92.7%提升3.8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位列全省11位,同比提升4位。顺利通过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实地验收组的实地验收考核,荣获“2014年度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称号。

同时,开阳县作为贵阳市唯一的县被评为“2014年度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县”,开阳县城关镇被评为“2014年度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镇”、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被评为“2014年度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村”。

多举措助推同步小康创建

强化工作措施,谋划小康进程。抓好顶层设计。成立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属各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全面小康办,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0名。把小康创建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帮促机制,通过“县级领导主动抓、乡(镇、社区)和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各村‘第一书记’具体抓、驻村干部协助抓、全县党员干部配合抓”的方式,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全面推进乡级、村级同步小康建设。

强化条专块统。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同步小康指标监测分析调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同步小康创造性地与国民经济运行、经济强县、增比进位等工作结合起来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做到在条上“专”、在块上“统”。专门成立了开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在对 短板”指标进行责任分解的基础上,对应纳入12个攻坚组的工作内容,强化各乡(镇、社区)、各部门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全面攻坚。

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围绕全面小康六大类25项60个指标,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根据乡镇、部门、村(居)职责明确同步小康个性指标,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小康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小康工作纳入各部门目标任务考核。采取半年考核、平时调度、随机督查、定期指导等方式,各成员单位均明确专人做好对接、联络、协调服务工作,切实加强工作的过程管理,切实做到既注重指标质量,又注重档案资料的规范和完善。

强化突出重点,稳步提升小康水平。突出落实同步小康创建“七大重点任务”,以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和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两大目标任务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同步小康重要指标的重点突破,最大限度提升广大群众对小康建设的认知和认可。

在各项工作中找准切入点。推动同步小康工作与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经济强县建设、增比进位等全县其他工作实现共同提升,召开推进会议20余次。

落实重点任务上找准切入点。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城镇扩容、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产业化发展,有效整合财政、水利、交通和农业等资金项目,加快推进小康六项行动计划的建设,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向村以下延伸,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纵向对比中引导群众算好民生、就业及发展等方面的“小康帐”,让群众从内心真正认知认可“小康”,为小康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典型引路上找准切入点。在巩固2013年创建的禾丰乡穿洞村、米坪乡米坪村这两个省级示范点的基础上,抓好县级2个示范乡镇和37个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全县示范创建分别占乡(镇)和村的12.5%、34.3%,每个乡镇均建设2个及以上小康示范村寨,为其他村(居)提供全面小康创建工作的参考依据,形成了“乡乡有示范、村村有亮点”的良好格局。

倾斜民族乡镇,助力同步小康创建。根据南江乡、禾丰乡、高寨乡等3个民族乡的实际,专门制定下发《关于大力支持民族乡村加速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的意见》,强化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有针对性地分类引导3个民族乡依托自身实际发展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民族乡同步小康创建。特别是针对高寨苗族布依族乡这个省级一类贫困乡的发展实际,特成立了帮带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高寨布依族苗族乡“同步小康·帮带工程”(试点)的实施方案》,先后在2013年和2014年,引导全县24个部门和3个企业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4.14亿元,采取“造血”和“输血”等方式对高寨乡进行帮带,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广泛借力,凝聚力量共同发力。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升级、社会文化发展、民主和谐等同步小康创建的各项重点工作,采取电视播报、报纸刊登、网络推送、传单发放、张贴标语等方式,并将同步小康创建工作纳入“三下乡”活动内容,着力扩大小康创建宣传覆盖面,实现同步小康创建宣传普及全面铺开,切实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为同步小康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开阳县共张贴同步小康宣传标语302条、制作宣传栏98块,编制印发宣传资料20余万份。并积极借助外媒载体提升外宣效果,分别在新华网、《当代贵州》、《今日贵阳》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上刊发报道小康创建工作信息累计2000余条,有效提升了同步小康创建的宣传带动作用,掀起了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工作热潮。

创新机制突出民生导向

创建全面小康社会要突出机制创新。良好的机制是推动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在新常态下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只有拥有良好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开阳县坚持把小康创建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帮促机制,通过“县级领导主动抓、乡(镇、社区)和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各村‘第一书记’具体抓、驻村干部协助抓、全县党员干部配合抓”的方式,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全面加快乡级、村级同步小康建设,推进同步小康工作与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经济强县建设等工作实现共同提升,确保了同步小康工作有载体、有项目、能落实。

创建全面小康社会要突出条专块统。创建全面小康社会不是一项单项工作,其覆盖领域广、涉及工作多,可以说是全县所有工作的总和。开阳县牢牢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牛鼻子”,把其作为统揽全县各项工作的指挥棒、风向标和有力抓手,以“全面小康”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各项工作的有机衔接,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把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抓得更实在、更具体,全面小康创建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创建全面小康社会要突出民生导向。开阳县坚持”民生工作就是核心工作”的原则,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认可不认可”作为全面小康的最高目标,着力突出民生导向,针对群众就业难、看病难等民生突出问题,为群众搭建了就业平台、完善了教育设施和医疗设施,推动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交通设施、饮水设施、市政设施、环境治理、农村村容村貌建设等不断向下延伸,全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呈现快速提升的局面,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开阳县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偏远镇村和城郊镇村发展差异明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落后等问题,仍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二是部分短板指标需克难攻坚。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就业水平指数、文化发展指数等部分小康监测指标实现程度与目标值仍有差距。三是群众认可度需进一步加强。结合收集到的人民群众对于经济建设、服务群众、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增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需要在落实同步小康创建“七大重点任务”等民生改善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与小康认可度。

开阳县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一角(作者供图)

(黄懋系开阳县副县长,徐尚琦系开阳县小康社会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任廷会)

猜你喜欢

创建活动小康小康社会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与研究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省妇联精心组织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 大力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