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本科教育反思

2015-06-16庞海芍毋海晶

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

庞海芍+毋海晶

[摘要]

有人说,教育过程是一个黑箱。大学教育因其复杂的构成要素、错综的交互关系和多重的影响机制,被喻为“黑箱”。那么,身处黑箱中的大学生如何学习和生活?四年大学之后他们收获了什么?有怎样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对2006~2013年8年间多个维度、多次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并对大学本科教育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本科教育;大学生调查;毕业生调查;学习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2-0005-09

1调查情况

本文引用的数据来自2006~2013年间的8次调查。

1) 2006年12月,采取了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大学教育目的、本科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通识选修课、专业课)、教学及学习现状对北京理工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如表1。

表1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情况纸质问卷

发放份数回收有效问卷份数有效回收率/%网络问卷

回收份数合计有效问卷份数

教师问卷19217088.5256426

学生问卷20012964.5811940

说明学生问卷发放到大四学生宿舍进行;教师问卷主要通过组织系统,利用年终开总结会的机会发放填写,回收率较高。通过邮箱以研究者的真实姓名发信两类问卷合并统计

网络问卷通过网络通知、邮箱发送给全体师生。纸质问卷采用了目的抽样法,原因有三:一是选择了部分大四学生,他们对大学本科教育全过程有相对全面的理解。二是选择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的教师,他们承担着全校的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和大部分通识选修课;选择了飞行器工程系的教师,因为本研究是以飞行器工程系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机械类)的本科教学计划为分析对象的。三是选择了教务处、各院系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因为他们分别直接从事本科生教学管理、政策制定以及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对本科生培养、通识教育十分了解。这样有针对性地选择纸质问卷的发放范围,调查对象对本科教育比较了解,可以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布如表2、表3,这些数据的分布情况与北京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一致。

2) 2013年6~10月进行了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状态和能力需求,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共收回问卷1017份,其中网络版问卷603份、纸质版问卷414份。同时借助暑期校友会和校团委组织的校友访问团,对6个团48名成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共访谈了32名毕业生。

3) 其他调查还包括:2013年6月,由陈文军教授主持的对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进行的大学生学习情况联合调查,每所高校在1~4年级各选择150名大学生,每所高校600名学生。

2009、2011、2012年北京理工大学先后3次参加了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主持的NESE调查。每次调查采取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理工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总体数据库中抽取1 400名被试(样本占全校本科生总体的比率为10.20%),问卷回收有效率约达80%。

2006年2~6月,针对“大学生学业困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选取了7名因学业困境面临退学的本科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另外,还访谈了两位班主任、一位学院教学副院长、一位负责退学事宜的教务处副处长。同时选择了3个学生班级,对94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试图得出一些统计意义上的规律。

下文将对调查得出的一些结果进行分析。

2态度——为什么上大学?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已经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行为、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那么,大学生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对学习和生活拥有怎样的态度?

2006年1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排在前三位的是:“受到全面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问到“大学四年你最注重的事情”时,回答排在前四项且几乎同等重要的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锻炼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会如何做人,见图1、图2。非常有趣的是,大学生的年级与其对上大学目的的看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越来越看重“大学四年学会如何做人”,而年级越低越看重“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大一、大四学生选择比例分别相差14.5%、16.2%,如图3所示。一些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在开放题中发出感叹:“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即将毕业才知道学会做人多么重要!”也就是说,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的学习观念的确发生了一定变化,更看重做人而非专业技能。对毕业生的访谈中,他们谈到最多的是学会如何做人,认为这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点。

对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认为大学生上大学最重要的首先是“学会如何做人(91.1%)”;其后是“提高综合素质(86.6%)”,“学习基础知识,打牢基础(86.4%)”;也有76.8%的教师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非常重要和较重要(表4)。与大学生的观点有所不同的是,教师比较强调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这样对长远的发展更有利。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对上大学有着积极的态度,既认识到了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会做人的重要性;同时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渴望掌握专业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大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习的积极性和精英教育时代有很大不同,“混”日子的学生增多。调查表明,尚有16.5%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有近4%的学生还不清楚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在访谈中,教师对目前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以及“育人”现状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
我国高校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从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浅谈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本科教育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回顾与反思
对本科层次空乘专业建设发展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