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投行”是中国下的一盘大棋

2015-06-16李宇

新城乡 2015年4期
关键词:亚投行金融体系基础设施

李宇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来说,亚投行的建立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3月12日,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宣布,英国计划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这是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G7国家。

奥本斯话音未落,美国白宫立即在第一时间谴责:“我们对于那种不断迁就中国的倾向十分警觉,这不是同一个崛起中的强国打交道的最佳方式。”奥巴马政府的一名高官透露,英国“几乎没有与美国磋商”就做出了这一决定,而且七国集团此前还在讨论如何应对新成立的亚投行。英国能够这样“背信弃义”,恐怕确实是美国始料未及的。

事情到此还没有完结。继英国表态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纷纷表示加入,澳大利亚、韩国也松口了。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到本月底,也就是申请成为创始国的截止日期,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会超过35个。

美国为什么唱反调

美国之所以对加入亚投行持保守态度,并力图阻止其他国家加入,是出于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因循守旧。

国际金融秩序的架构,主要由世界银行(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构成。二战结束后,凭借占据全球60%以上的黄金储备的实力,美国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汇率双挂钩体系。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维护者。在美国黄金储备已无力支撑日益泛滥的美元,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又主导建立了牙买加体系,保证了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防范和应对危机的能力明显不足,牙买加体系也被讥讽为“没有体系的体系”,但美国认为由其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仍然行之有效。基于这个原因,美国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结构的呼声态度迟疑,将原属欧洲发达国家的投票权转让给新兴经济体迟迟不予通过,既失信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也让欧洲发达国家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开始心存疑虑。与此同时,在亚洲,美国极力强调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的重要性,以此防范新的国际金融力量取而代之。

美国的防范之心,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实操阶段趋于炽烈。在今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就警告:如果美国不能主导国际秩序,中国就将取而代之。亚投行成了美国的主要靶子。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来说,亚投行的建立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4万亿美元,但一直以来中国将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投资在美国国债上,很容易被美国的债务系统“绑架”,在金融市场会越来越被动。

近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今年1月中国减持美债52亿美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减持。在对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美国积极性不高,美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和批发贸易业等。而中国一方面“有钱”,另一方面正处在对基础设施的高需求阶段,把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人民币要走出去,除了中国经济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之外,还需要更多未来能够服务于人民币全球性运转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无论现在是以什么样的背景成立,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都是具备战略意义的。亚投行目前主要是以美元基础来“募资”,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作为亚投行主要出资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选择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是可行的。

在亚洲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管投资者是谁,中国公司参与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其中的关键是:相关国家如果拥有了人民币储备或现金流,就可以直接雇佣中国的公司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当中,这不仅增加了人民币的需求量,还增加了其含金量,国际市场将可能因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输出,增加对人民币的储备需求,人民币国际化才有可能进入从“贸易结算”到“储备需求”的第二阶段。

其实,亚投行只是中国在整个全球经济逻辑关系当中的一个点。中国需要全球贸易,因此需要“一带一路”的便捷、稳定和繁荣,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加大对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带动中国出口,以及刺激对相关金融机构的需求,相关金融机构的建立给未来人民币全球性结算、融资、储备和贸易提供了更可靠的系统和平台。

意在建立中式金融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货币跟贸易、经济等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从亚投行的“前因后果”以及各方博弈当中,不难看出中国想逐步获得影响力和主导权的最基本前提是,中国资本和中国制造输出能力、以及中国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持续赢得大多数国家认可。这个过程虽漫长,但值得期待。

其实早在亚投行之前,中国已经开始慢慢酝酿和组建由中国自己主导的区域性金融体系,试图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求得生存空间,并逐渐增加权重获得话语权。

2014年7月15日,5个金砖国家签署协议,成立金砖银行,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金砖银行的设立,将提高金砖国家包括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14年11月8日,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作为同样专注基建投资的多边机构,丝路基金和亚投行是中国2014年力推的两大对外资金项目,旨在为亚洲基础建设“输血”。对此,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曾指出,亚投行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亚投行成立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其中一项就是从北京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铁路建设。

与以往由西方主导的“蓝色金融”不同,中国想要建立的新型国际金融体系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尊重和维护经济主权的同时,对政治主权也给予充分尊重。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不同于西方政治制度的东方国家发起和主导的金融体系,除了加强中国本身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对于地区发展和和平也必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亚投行金融体系基础设施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多赢共赢的好事情——“亚投行”探析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