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用图文谱写出的草原长调

2015-06-15张作

全国新书目 2015年5期
关键词:草原文明摄影

张作

中国构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目的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内通外联、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正在逐渐成为对外、对内双向开放的“中心区”。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以其自身影像文化的出版特长,从人文的角度,把西部边疆上一个实实在在的可以感知的草原文化极为生动地呈现出来。这部由中共达茂联合旗委员会、达茂联合旗人民政府、光明日报联手主办的,新一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影观达茂”摄影项目的大型系列作品集《影观达茂指导手册》值得期待,计划将于2015年9月出版。

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达茂旗经济相对落后,但文化富集、特色鲜明、多元文化并存。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融共生,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和谐交流,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岁月的长河中,这篇辽阔壮美的达茂草原发生过太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游历欧洲文明第一人列班扫马的故事,监国公主阿拉海别吉的故事,神勇英雄哈布图哈撒儿的故事,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支援包钢献出圣山的故事,保护草原全面禁牧的故事……特别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他们的精神和灵魂,更是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无尽篇章。

达茂草原文化背景

达茂草原是典型的干旱性草原,代表了草原最典型的过渡性生态特征,在草原生态学的意义上极具研究价值。达茂草原更是游牧民族的文化圣地,有达茂旗的岩画、长城遗址、古城遗址等国宝级的文化遗存,包头市60%的不可移动文物犹如珍宝镶嵌在达茂旗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风雨沧桑,历练了金戈铁马的游牧文明;日月更迭,凝聚了感天动地的人文华章。

文化受时代推动,达茂旗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可喜变化,其中,最根本的改变来自于人的改变。思想解放了,视野开阔了,发展意识、文明意识、责任意识、品牌意识明显增强,有了人的提升和转变,达茂旗的大发展势在必行。

达茂旗的大文化发展的概念受益于达茂旗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以及距离呼包二市两小时辐射圈的区位优势,除了继承和发扬如优美的蒙古族舞蹈、悠扬的呼麦、长调、欢快的好来宝、恢宏的马头琴齐奏等各类形式的民族文化艺术外,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关于生态文明的总体战略定位,走出一条自然生态保护、文化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达茂旗积极探寻与国家高端平台的对接和与国际平台的对接,促使草原文化真正走出达茂。在国际草原论坛组委会共同发布的联合宣言中,达茂旗发出倡议成立国际草原论坛,以达茂旗为论坛的永远会址所在地,并提出国际草原论坛的前景、使命和战略指导,为促进各地草原间的相互了解与文化沟通,深入开展草原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打下基础。达茂旗将成为自治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面向蒙古、俄罗斯向北开放的重要通道和桥头堡。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用图书呈现真实的达茂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的《影观达茂指导手册》,是由中共达茂联合旗委员会、达茂联合旗人民政府、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新一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摄影项目,用影像记录了达茂的文明与历史,以8册达茂专题图文书呈现出达茂的文化发展,其中包括:

于德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

陈小波——托雅的头带

宋靖——钢嘎的夏天

李毅——马王阿拉图苏和

任悦——来自乌克忽洞的乡村土豆

胡武功——两个会唱歌的老人

闻丹青——蒙古族人如何度过冬季

朱靖江——哈撒儿祭祀调查报告

这个国内重大摄影出版项目,以“为达茂留下文化遗产”为宗旨,由影像界八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为考察队队长兼分册图文书主编,召集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文化学者、资深媒体编辑记者、达茂牧民摄影者、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该专题的摄影展在北京国际摄影周主展场世纪坛和中国摄影展览馆展出,并组织高峰论坛开展研讨,以达茂为蓝本探讨民族、民俗摄影的发展。无论是文本还是影像表述,都做到了力求历史感、国际化、当代性、无疆界、民族性、神性和歌唱性。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殷德俭社长介绍说,《影观达茂指导手册》能够记录下这里人们依然单纯的热情和简朴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幸运,也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恩典。

摄影和音乐、文学一样,应该是存放谜团的地方,同时也是解开谜团的地方。当参与这个项目的陈小波主编到了无边的达茂草原,遥望那孤零零的土房,近看那一张张美好的脸,她心中谜团重重:蒙古人,他们如何抵挡风雪,如何抵挡孤独,大自然又是如何把那些强悍的、骨头硬的、英俊的人儿留下来的。

这位新华社的领衔编辑视野开阔、思维深邃,《影观达茂指导手册》中《托雅的头带》一书由她主编,读者会从一位颇具创新精神的文化学者的角度了解到非同一般的达茂草原,她要去破解一个个谜团,我们需要什么影像?是达茂独有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命状态;还是草原文化的传承与继续;草原深处牧民独有的精神气质(比起大豪迈,我们更需要大孤独,比起英气外表,我们更需要苍凉内心);是和草原一样平静、老实、苍茫、古朴的照片;还是信息量大,有变化发展痕迹的照片。这些谜团都需要一一解决。

达茂旗委书记伏瑞峰说,时代正发生着急剧的变迁,在市场化浪潮的裹挟和信息化革命的颠覆下,许多传统的东西正在悄然消失。消失就意味着寂灭。在这个疾速转型的历史关头,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有责任把这种流变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殷德俭社长介绍说,在这套书的制作过程中,这些真正的摄影艺术家们和学者一头扎进最原始的农村牧区,一住就是七八天,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感受,真心实意交朋友,记录他们依然单纯的热情和简朴的生活方式。照片与文字记录下农牧民的质朴、善良,让人感动无语,农牧民坚韧不屈的生命力,更是让作者们潸然泪下。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用镜头定格了边疆百姓生态,用文字记载众生情感,把所有的物当生命来拍,帮助我们甚至世界各个地方的读者聆听到边疆百姓自己的故事。而最终出版这套来之不易的《影观达茂指导手册》,我们一样深深地感受到那是怎样的一种满满当当的收获的幸福。

猜你喜欢

草原文明摄影
讲解《草原图》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可可托海的草原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