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城市形象与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

2015-06-15倪建平刘琪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城市形象

倪建平 刘琪

核心观点: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草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美丽的自然生态和绚烂的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是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外传播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族文化以及达斡尔、鄂伦春和鄂温克“三少民族”优秀民间文化,进一步推动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贸易产业,不仅对提升呼伦贝尔市的文化软实力,加速内蒙古对外文化贸易往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助于增进中外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团结,塑造良好的城市和国家形象,有助于推进实现“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各地、各国的互利共赢和繁荣发展。

一、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与呼伦贝尔城市形象建设

少数民族的文化多层次性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多元性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传承和建构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运行方式,而少数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不仅仅是为历史纪念或文化景观所用,而且还具有凝聚民族集体记忆和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一是由文化传统延续下来的体现少数民族精神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昭君出塞和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鄂温克人海兰察等;二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孕育出来表达少数民族精神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民族意识的历史脉络,如大型历史壁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壁画》,通过《蒙古草原的希望》《蒙古民族的英雄》《华夏民族伟人》和《世界历史巨人》四个篇章,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构思描绘了成吉思汗一生创建元蒙帝国的伟大业绩。长达10万行的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和卷帙浩繁的《蒙古秘史》,早已被世界众多国家翻译出版。正是通过这些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中华民族意识与传统文化才能互相促进与更新,并通过集体记忆的不断丰富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对中国历史的认同感。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民族文化强市更需要考虑如何借助对外文化传播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表达自己民族的历史,塑造本民族形象。只有不断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国家以及城市的整体形象对世界才越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国家以及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才会越来越强大。

城市的地缘文化与历史遗存及基于地域的故土情怀不仅是城市的文脉与集体记忆,更是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根基与基因。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是城市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和海外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进一步通过“博大、至诚、和美、共赢”的民族性来阐释和提升城市形象,不仅是呼伦贝尔市在参与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时提升城市竞争力应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是对良好的城市形象诉求的应有之意。

二、提升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

地域辽阔、风光优美的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这里是成吉思汗的故地,古老的巴尔虎蒙古族在这里长期生活并延续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特别是巴尔虎长调在蒙古族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古代游牧民族历史摇篮,这里设有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文化生态保护区。呼伦贝尔有172.38公里漫长的边境线,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有着历史的、地缘的、文化的、血缘的历史交流,为呼伦贝尔带来了俄罗斯、蒙古乃至东欧诸国的文化因子。这使得呼伦贝尔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又一通道,成为了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文明走廊,为呼伦贝尔民族文化的更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要更有效地塑造民族文化强市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呼伦贝尔市的文化软实力,就要多层次、多维度地拓展对外文化传播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一)进一步提炼和对外传播呼伦贝尔市民族文化特性和核心价值观念。呼伦贝尔草原被誉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生息繁衍着布里亚特蒙古族、巴尔虎蒙古族、额鲁特蒙古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与传统物质文化的脆弱性和尴尬处境相比,这些少数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却显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再生能力。这些传统的文化精髓和文明传统不仅是城市社会良性健康稳步前行的推动力,也是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资源。因此,进一步提炼和提升“博大、至诚、和美、共赢”的城市精神内涵,不仅需要认真总结城市悠久的草原文明以及精神文化遗产,还要梳理当代草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并将这些思想成果整合成新的文化成果。进一步传承和对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就是要使外国民众认识到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深刻历史感和互动性的历史文化,是具有长调、马头琴、乌力格尔(说唱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是一种包含崇尚自然、关爱生命、敬重祖先、热爱家乡等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深的博爱文化。

(二)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扩大呼伦贝尔市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一要积极发展面向海外市场的文化产品产业。整体来看,内蒙古的文化产业链高端原创不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的能力较弱。因此,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文化制作、经纪、营销机构的合作,借助各类国际性文化博览会、文化产品交易会、影视节、出版物展销活动等平台,努力向海外文化市场推出更多具有鲜明草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让海外民众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内蒙古,了解呼伦贝尔。民族纪录片在塑造民族形象、留存民族印记、启迪民族心智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比如《敖鲁古雅的养鹿人》和《过冬》等优秀纪录片,真实地展示了呼伦贝尔少数民族的美好形象,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一种恰当的影像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形象的对外传播。中国的民族纪录片应力求将民族内涵与国际元素完美融合,在草原文化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建立适应国际化传播的创作规制标准,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声画叙事上追求高质量的艺术表达,从而提升草原文化传播产业的整体质量。

二要进一步激活草原文化体验,发展草原文化体验经济。体验经济就是创造个体难忘的参与性经验的产业。基于个性体验的文体娱乐,既可以是你演我看的“娱人”表演,也可以是参与型的“娱己”体验。体验经济的互动性和烙印性记忆特征同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具有正关联性,也就是说开发、发展文化体验经济能够优化城市形象,而且传播效能巨大。近几年来,节庆文化活动已成为呼伦贝尔市展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其中,草原旅游那达慕在发展好初办时的骑马、摔跤、射箭等项目的同时,增加了民族歌舞、民族杂技、民族服饰展示等观赏性和参与性活动。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服饰、手工制品、民间艺术和居住、生产文化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优秀的文化体验经济项目将成为增进呼伦贝尔旅游目的地感召力的助推器,有助于整体提升呼伦贝尔的旅游形象,拓深城市形象的文化厚度。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城市形象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呼伦贝尔大草原,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市1958-2004年夏季降水量变化的研究
闫锡聪
挑战极寒
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