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边地区经济收敛问题分析

2015-06-15

关键词:延吉市珲春市延边州

李 峰

(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延边地区经济收敛问题分析

李 峰

(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及长吉图发展战略下,延边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延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分析结果表明,延边地区不存在β-绝对收敛,固定资产投资及初始经济条件是影响延边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应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逐步缩小延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延边地区;县域经济;经济收敛

区域经济差异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财富的聚集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研究延边地区县域经济收敛性,可以为缩小我国沿边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1995年以来延边地区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规律

(一)延边地区经济差异概况

自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及长吉图发展战略以来,延边州各县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然而,由于区位、环境和资源禀赋等的不同,延边地区各县市经济增长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从2000-2013年延边州各县市GDP占延边州GDP的比重来看,长期以来延吉市GDP总量占延边州的比重最大,2000年到2010年之间这一比重进一步加大,由2000年的31.3%上升到2010年的38.6%。这一期间除珲春市及汪清县以外其他县市GDP的比重明显下降,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和安图县尤为严重(上述各县市分别由7.3%、25.8%、7.9%、9.7%下降到4.9%、20%、4.4%、7.6%)。在2010年前后这一趋势才得到明显改变,延吉市GDP占延边州的比重快速下降,汪清县及珲春市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也呈微弱的上升之势。2013年延吉市、汪清县、珲春市、图们市、敦化市和龙井市的GDP占延边州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5.8%、7.5%、16.2%、7.7%、20.1%和4.5%。可见,近年来虽然以延吉市为“极”的非均衡发展状况得到了遏制,但在短期内似乎仍难以实现地区经济总量的均衡发展。

GDP总量能反映出延边州各县市的经济规模,人均GDP更能反映各地区的实际经济活跃程度。从2010年以后除珲春市以外,其他县市人均GDP与延边州人均GDP的差距逐渐减少。珲春市人均GDP在2010年高于全州人均GDP43.5%,到2013年为55%。延吉市人均GDP向延边州平均水平滑落,2010年延吉市人均GDP高于全州人均GDP66%,而到2013年仅高出47.2%,图们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等县市人均GDP由低于全州人均GDP的16.4%、33.5%、33.9%、23.9%,上升为仅低于全州人均GDP的10.5%、25.2%、29.8%、20.5%。总体而言,延边州各县市人均GDP的差异呈减小的趋势,而人均GDP的“极”正由延吉市向珲春市转移。

延边州各县市经济增长率自2010年后出现明显的分化,作为“经济大户”的延吉市的增长速度低于延边州的平均水平,而其他所有县市的平均速度高于延边州的增长速度,具有地区经济收敛的部分特征。新崛起的珲春市,尽管人均GDP较高,但增长速度依然不减。

(二)延边地区经济相对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分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从不同侧面说明一个区域的差异水平。本文在指标选取上,选择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来衡量延边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状况;选择极差——同一年度各县市人均GDP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来分析各区域的绝对差异状况。

本文中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变异系数为样本标准差除以平均数,因此是一个相对值,其大小同时受平均数与标准差的影响。在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变异程度时,变异系数同时受平均数与标准差的影响但不受其大小的限制。变异系数越大,程度越大(差异越大)。

图1 1994—2013延边州各县市人均GDP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

由1995年到2013年延边州各市县的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图1左)可见,延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平均程度逐渐减小且波动较大,但是在2007年后走向平稳。1995年延边州人均GDP的基尼系数为0.16,到2013年末达到0.18,虽小幅上升,但其中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1995-1998年延边州基尼系数不断上升,最高时人均GDP的基尼系数达到0.2。1999-2004年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这一时期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19左右。然而2005—2007年再次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基尼系数由2005年的0.21上升到2007年的0.23。从2008年起延边州基尼系数呈现稳定并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延边地区各县市的变异系数见图1(右)。由图可见延边地区人均GDP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基尼系数非常相似,在1995-2013年间呈不规则变化,但是在2007年后呈明显递减趋势,各区域在经济增长上的差距趋于减小。说明这一时期延边地区在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延边地区经济绝对差异

图2 1994—2013年延边州各县市人均GDP的极差

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仅从整体上反映延边地区各县市间的经济差异,极差指数则直接反映同一时期人均GDP最高与最低的县市之间的差距。

图2为依据上述公式计算的1995—2013年间延边地区人均GDP的极差。尽管相对指数(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表明延边地区人均GDP在2007年后差异程度逐渐下降,但是这一期间发展水平最快与发展水平最慢的县市的人均GDP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在2004—2012年间甚至出现加速扩大的趋势,而在2013年似乎出现由快速扩大到缓慢扩大的转折,但并不明显。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延龙图开发、东北亚经济合作等战略不断深入与发展,如珲春等县市的区位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加大了其与相对落后的县市(如汪清县)之间的绝对差距。

二、影响延边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经济的初始条件(即经济发展程度对其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延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将上述三个因素作为分析重点的原因,既出于理论及先行研究的经验,也源于后两个因素是地方政府可调控的政府手段。

1.初始条件(β-绝对收敛检验)

考虑到延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在2007年起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本文实证分析仅采用2007年之后的数据(2007—2013年),并且将样本分成2007—2010年、2010—2013年两个时间段,以此构建面版数据(2个时间段上的8个样本点)。面版数据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初始条件的系数虽然为负(-2.28),但不显著为零(-1.71),说明延边地区不存在β-绝对收敛,即单纯依据延边州各地区的经济初始条件,难以自发减少地区间差异。

表1 绝对收敛性检验

2.财政支出的影响(条件β-收敛性检验)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调控手段,财政支出在调整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始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引入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作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见表2。由分析结果可见,财政支出对延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造成延边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并不在于各县市财政支出上的差异,也表明财政支出的改变不是缩小经济差异的非常有力的工具。

表2 政府支出对经济差异的影响

3.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条件β-收敛性检验)

表3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差异的影响

接下来将各县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是延边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估计结果(见表3)可见,政府支出的参数估计值为6.2,t统计量为3.29,表明其估计值显著不为零。在加入固定资产投资后,初始经济条件(包括常数项)的系数估计值也在统计上显著不为零,表明延边地区经济以固定资产投资为条件,存在条件β-收敛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存在地区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般现象,绝大多数地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都会出现非均衡的经济增长现象,国内其他地区的经验也充分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就经济差异的程度而言,延边地区经济差异也弱于多数国内其他地区,平均程度都较高(基尼系数较低),整体较为均衡,延边地区经济差异不构成经济与社会的风险。

其次,延边地区经济不存在绝对的收敛,只存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条件的条件性收敛,其原因可能是源自延边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处于规模收敛递增时期,因此很难通过经济自身的力量在现期自发实现经济收敛。虽然财政支出是地方政府宏观调整和影响地方经济的最主要工具,但财政支出不是造成延边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延边地区而言,不仅意味着总需求,而且还可能对投资环境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加剧延边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从经济差异的影响来看,我们可以从正、负两方面客观地认识延边地区经济差异对延边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延边地区经济差异有利于实现地区间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经济较发达的延吉市与珲春市希望地区经济差异进一步加大,而相对落后的和龙市、汪清县则希望缩小差异。这不论对先进县市还是落后县市而言都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延边地区经济差异将造成地区内资源和要素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延边地区缩小经济差距,将影响延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

1.短期经济差异与长期整体经济增长之间的权衡。适度的区域差异会为落后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内在的赶超动力,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长期扩大,过分悬殊,就会出现严重的负面影响。把握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合理程度,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是处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以缩小区域间差异为主,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和人才合作,加大延吉市、珲春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政府对汪清县、和龙市等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2.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是引起延边地区经济差异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差异将诱使延边地区经济差异进一步加大。因此在制定与促进延边州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时,可通过加强对落后县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减小地区经济差异。延边地区边远县市资源丰富而投资环境相对较差,与外界联系少、消息闭塞,应该加快建设通畅且城乡连贯的道路交通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正确认识财政支出的作用。各县市为局部利益常争取上级的财政支持,且常以此作为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然而只有当财政支出成为本县市的有效需要才能为本地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而事实上在县域经济中则可能无法形成对本地区的有效需求,或难以实现乘数效应。为了扶贫与社会稳定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但应谨慎地对待其对经济差异的影响。

4.加强各县市之间的合作。要减少各县市之间因竞争导致的无谓的投资浪费,也要加强各县市之间的优势互补,使落后地区的“压力”更好地转变为“动力”。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内外的交流合作。珲春市可以通过与俄罗斯、朝鲜等国的合作,侧重于与国际接轨,培育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知名企业,采取名牌战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巩固其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地位。敦化市可以通过深化与长春市、吉林市的经济交流,扩大内地对延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力度,加速实现崛起。强化延龙图的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延吉市在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城市集聚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

[1] 蔡昉、都阳:《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2]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世界经济》2003年第8期。

[3] 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4] 彭国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

[责任编校:金莹]

F127

1009-3311(2015)01-0099-04

2014-10-20

李峰,男,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延吉市珲春市延边州
吉林省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延吉市12名科技小将参加NOC比赛获佳绩
共青团延边州委开展“2018+2019”圆梦“微心愿”活动
共青团吉林省延边州委积极组织抗洪抢险
珲春市农发行积极参加 “金融业营改增政策解读”座谈会
延吉市投资亿元再建万亩蔬菜基地发展蔬菜产业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珲春市主体功能区划分
珲春市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
刍议影响延吉市速度滑冰发展因素
农发行珲春市支行支持产业化龙头贷款提前实现“双结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