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抗战 碧血千秋

2015-06-13

当代贵州 2015年35期
关键词:抗战贵州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喻 丹

贵州抗战 碧血千秋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喻 丹

编者按: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 敌人用刺刀 / 杀死了我们 /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 ‘看,这是奴隶!’”

在这场关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贵州、贵州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本专辑旨在致敬历史、告慰忠骨,以期赓续精神、开创未来。

誓与河山共存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救亡图存的抗战洪流中,“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翻开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英雄谱,让我们检阅贵州所作出的贡献: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贵州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贵州抗日救国军”,这支由周素园任司令员的队伍大部随红军北上,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正面战场,贵州70余万儿女组成11个师开赴前线,敢于打硬仗、打恶仗,立下赫赫战功,付出重大牺牲;

在敌后战场,红军在贵州扩红总数近2万人,这些革命青年大部分到达了延安;

为修路架桥、修建机场,全省征用民工1200多万人次;

仅1941至1945年间,全省征集稻谷1442万市石,人均1.2市石;

贵州为76万多难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以浙大为代表的一批著名学府在贵州传承薪火;

以《四库全书》为代表的一批中华典籍在贵州得以完好保存;

镇远“和平村”收容改造日俘600多人;

晴隆境内的24道拐是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交通命脉,作为“抗战生命线”,平均每天有3千多辆运送物资的汽车经过,在枪林弹雨中为前线运送了45万吨援华物资;

在贵阳图云关上,驻扎着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来自欧洲各国的26名国际援华医疗队员绕过半个地球来到贵阳,以图云关救护总队为基地,赴各战区参加救护工作,救治伤员200多万人。

……

在国家和民族最紧要的时刻,贵州儿女勇赴国难,誓与河山共存亡,“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主权和尊严而建立的伟大功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魂魄毅兮为鬼雄

哪里有最顽强的抵抗,哪里有最惨重的牺牲,哪里就有贵州兵:

由黔籍将士组成的102师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后,牺牲万余人,幸存不足千人;

由黔籍将士组成的第8军血战松山,阵亡7千人,此战为中国远征军取得滇西反攻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

哪里有恶战哪里就有贵州兵!

请记住英烈录里的这些贵州好男儿:

一位将军,在1932年淞沪会战中殉国,他在战场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他叫滕久寿,第19路军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他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战死沙场的第一位将军,33岁,贵州三都人;

一位兄长,在部队开赴前线前给家中兄弟留下家书:“御敌抗辱,军人天职,成功成仁,自有天数,勿用过虑。万一不幸,为国而死,亦有价值。”他同时也给儿子留下遗言:“我部奉命开赴前线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义为我之夙愿”。他叫陈蕴瑜,102师304团上校团长,在砀山战役中捐躯,38岁,贵州安顺人;

一位父亲,在戴安澜将军公祭大会上发表演说:“余盛年时,正值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激烈之秋,未能执戈卫国,抱憾无穷。每以此意训子,冀能成我之志。吾子树人幸得为戴安澜将军之部属,共将军异域捐躯,成我未成之志,我何悲痛哉!”父亲叫柳惠希,他的儿子叫柳树人,戴安澜200师麾下599团上校团长,安顺人,1942年入缅拒敌,阵亡报国,37岁;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在生与死的战场上,千千万万的贵州儿女慷慨捐躯,前赴后继,九死未悔。

抗战期间,贵州人口总数不到1千万,共有70余万贵州人参军杀敌,即每12个贵州人中,便有1人参战。从出兵人数与全省总人口数比例看,贵州位于各省出兵人数前列。

一寸山河一寸血!众多的贵州儿女,他们可能尚未尝到胜利的滋味就被战火撕碎,埋骨他乡,籍籍无名,可谓“丹心耿耿昭日月,千年无名何须金石镌”!

如1947年贵州省政府统计室编印的《贵州统计年鉴·胜利纪念特辑》所载:“对此8年国家民族之生死搏斗,吾黔亦无愧矣!”

彼时的贵州兵,每月伙食费3元,外加3毛草鞋费,穿着草鞋上战场,被称为“草鞋兵”。

贵州“草鞋兵”何以信念如炬?何以人人报必死之心,“血肉拼与钢周旋”?

因为血性、因为尊严,因为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

“黔人执事敬,与人忠,颇吸中国文化之精髓,而生活环境又养成习劳耐苦之天性,故表现为朴诚,为果毅,有不教而率、不言而喻之风”,这是周素园为第102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撰写的塔铭。此中的“敬、忠、习劳耐苦、朴诚、果毅”,与陈法《黔论》中的所谓“黔人之本”的“呆病”一脉相承。陈法谓黔人之“呆”:“朴实而不知变诈,谨饬而不敢诡随……以之任事则实心可取,以之事上而直道犹存。”

国难日深,强敌相对,若无这样的朴诚与果毅,何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黔籍士兵正是以其敬、其忠、其“呆”、其勇,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国家魂魄;正是以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悲壮情怀,抒写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史诗。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图为在贵阳海天园墓园内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赵贵佳/摄)

让历史烛照未来

“9·3”阅兵日,一条写着“这盛世,如你所愿”并配有周恩来总理照片的微博,在胜利日“瞬间戳中了广大网友的泪点”,被转发百万次。

7字后面有故事: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仅有的飞机凑不够空中梯队,周恩来提议让飞机循环飞行、两次接受检阅。

——昔日国力薄弱,而今阅兵展现出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足以告慰先烈、激励今人、启迪后人。

旧耻已湔雪,然忘战必危。

“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才更值得我们和后世讴歌和爱护”,回望是为了更好地铭记,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14年的抗战史,是一部军队抗战、国家抗战史,更是一部民族觉醒、民众奋斗史。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及其精神遗产,已深深浸润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

铭记抗战中作出的贵州贡献!

铭记抗战中涌现的贵州英雄!

铭记抗战中谱写的贵州故事!

碧血千秋,国祚永昌!

(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抗战贵州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抗战风骨不可丢
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