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价低迷背景下昌江县民营橡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2015-06-12程汉亭等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对策

程汉亭等

摘 要 分析近两年橡胶价格持续低迷背景下,海南省昌江县民营橡胶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为昌江县民营橡胶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营橡胶 ;胶价 ;对策

分类号 S794.1

Abstract 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angjiang private rubber industry. The enterprises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suggested as for some questions.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hangjiang private rubber industry.

Keywords private rubber ; rubber prices ; countermeasure

我国天然橡胶资源稀缺,橡胶种植区域很小,全国仅海南、广东粤西、云南南部等地区适宜种植。天然橡胶又是国防工业和航天工业重要的原材料,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成为天然橡胶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1]。近年来,海南昌江县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橡胶产业,扩大橡胶种植规模,2013年昌江县橡胶种植面积达到1.43万hm2,新增橡胶2 200 hm2,橡胶开割面积2 233 hm2,年产干胶2 148 t(昌江县统计局提供)。橡胶产业发展势头迅速,橡胶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天然橡胶价格自2011年攀升到3.6万元/t后,连续几年价格下滑,2014年已经跌到1.4万元/t。面对严峻的胶价行情,笔者通过调查昌江民营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为昌江县民营橡胶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昌江县民营橡胶产业现状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北偏西部,地跨北纬18°53′~19°30′、东经108°38′~109°17′。昌江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4.3℃,最冷的1、2月份温度达16~21℃,年光照为1 750~2 650 h,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全年无冬,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1 676 mm。土壤类型主要以砖红壤、赤红壤为主。昌江县地处海南省西部,受台风和寒害损害较小,是发展天然橡胶产业最适宜的区域。

昌江县热作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地形主要以山坡地、荒地为主,这样的资源环境决定了热带地区农业只能依赖发展热带特色的经济作物。天然橡胶产业属于资源约束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普通农作物而言,天然橡胶具有生长周期长、受益时间长、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种植天然橡胶有利于昌江县山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根据这一县情,近年来,昌江县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橡胶产业,扩大橡胶种植规模。“十一五”期间昌江县提出每年新种橡胶2 000 hm2,3年后民营橡胶面积达到1万hm2的目标,2008年出台了《昌江黎族自治县2008年度发展橡胶生产工作方案》,下达了当年新种橡胶2 000 hm2的任务,并决定由县财政全额补贴橡胶种苗费用。为大力发展民营橡胶种植业,省农业厅把昌江县列入2008年度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的重点市县,给予大力支持,安排橡胶良种补贴面积1 390 hm2,袋装苗68.8万株,补贴金额206.4万元,占全省五分之一多。“十二五”期间昌江县委、县政府提出“农民三年增收”并结合海南省“绿化宝岛大行动”,昌江县各乡镇积极响应,因地制宜谋划致富路子,其中把种植橡胶作为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措施,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截止2013年,昌江县橡胶种植面积达到1.43万hm2,橡胶开割面积2 233 hm2,年产干胶2 148 t。主要植胶区分布在昌江县的石碌镇、十月田镇、叉河镇、七叉镇和王下乡等乡镇,橡胶产业发展势头迅速(表1),橡胶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2 昌江县民营橡胶产业存在问题

2.1 天然橡胶价格低迷

天然橡胶下游产能过剩、天然橡胶进口量陡增、环保压力增加等因素[2]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下滑,从2013年初的2.5万元/t降到了2014年的1.4万元/t,每吨价格下跌超过1万元。往年,从4月份开始到12月份,胶农们都会到橡胶林里割胶。可2014年情况有些不同,虽然已经进入了割胶的季节,但是许多胶农还没有开始开割胶树。胶价低迷,生产成本价格造成橡胶生产无利可图。经走访调查,大多数胶农今年选择停割,胶园管理投入减少造成许多胶园杂草丛生;有的胶农甚至计划砍树改种花梨木、沉香树,民营橡胶产业已跌入低谷。

2.2 橡胶种植密度过大

橡胶树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450~600株为宜,株行距3 m×6 m或3 m×7 m。由于昌江县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橡胶产业,农户的橡胶苗均由政府免费提供,“多种树多产胶”的落后观念根深蒂固,胶农为了多种胶树,许多橡胶地种植密度过大,平均每公顷675~750株。过密种植会影响胶树正常生长,延迟橡胶树开割,增加病虫害危害的风险。

2.3 橡胶园施肥管理不足

昌江县种植橡胶的胶农大多由于资金紧缺,肥料、农药等投入严重不足,冬季管理工作也做得少;适逢胶价低迷,胶农不愿意割胶,更不愿意投入财力购买肥料为橡胶树施肥;同时当地胶农多年来养成了对胶树重割轻管习惯,极少施肥,或者不按胶树的需求施肥,肥料投入严重不足,橡胶树生长不良,开割率低,胶乳再生受阻,产量不高。

2.4 割胶技术普及率低

割胶是橡胶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复杂、细致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科学割胶不仅可以保证高产稳产,而且能延长胶树的经济寿命,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割胶技术差是昌江县胶农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随意降低开割标准,为了早来钱,早开割,影响产胶能力;割胶频率过高,多数农户一天一刀或两天一刀,不积极推广三天一刀的新割制,造成树皮消费量大,胶树经济寿命短;割胶伤树率高,以致“死皮”发生率高,胶水产量低,大大缩短了胶树经济寿命。与农垦比较,同品种的橡胶树,农民的单产几乎比农垦的低20%~30%,割胶的经济寿命也比农垦短近10年。虽然近年来昌江县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过一些橡胶割胶技术培训,但是培训的次数、受训的农户数量远远跟不上橡胶产业发展的速度。

2.5 橡胶植保技术匮乏

橡胶树在生长周期内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炭疽病、根病、小蠹虫、六点始叶螨(俗称:黄蜘蛛)、介壳虫等。开割后的橡胶树在生产管理不善的情况下更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为害,特别是开割不规范的橡胶树发病率达到40%~50%以上,干胶产量损失在15%以上,严重影响胶树的产量和经济寿命。而橡胶树的“两病一虫”(白粉病、炭疽病和六点始叶螨)的监测与防控更是关系到橡胶的生长和当年割胶产量[3-4]。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昌江县民营橡胶种植户对橡胶病虫害识别与防控知识匮乏,病虫害防控意识薄弱,缺少专业化病虫害防控器械和防控队伍。

2.6 台风灾后生产恢复积极性差

台风的危害虽然十分严重,出现了数量比较大的橡胶断倒树,但如果仅是台风影响,只要在台风后积极开展有效的风灾生产自救措施,一般是对当年橡胶产量有一定影响,而过后的橡胶产量会较快得到恢复。2006年广东省国营红峰农场遭遇“派比安”强台风,分析比较发现2005和2006年的橡胶干胶产量均在1 800 t以上,分别为1 830.6和1 806.6 t,说明2006年的“派比安”强台风对广东省国营红峰农场当年橡胶产量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严重[5]。2013年11月的强台风“海燕”造成昌江县235万株橡胶树不同程度受损,给昌江县当年的橡胶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对昌江县七叉镇3个行政村的8个小组实地调查发现(表2),所调查的5 575棵橡胶树共受害2 449棵,平均受害率达46.37%,断倒率为12.52%。但是由于胶价低迷,胶农开展灾后生产恢复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橡胶园被台风吹断吹倒的橡胶树横躺在胶园里没有采取任何恢复措施,从而进一步造成了永久性损失。而且橡胶树断肢、断根不及时从胶园中清理出去还会提高橡胶树根病发病率,严重影响胶园生产。

3 昌江县民营橡胶产业发展对策

3.1 延伸产业链,增强胶农发展橡胶产业的信心

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胶价低迷,只有通过延伸产业链条,缓解胶价下跌导致产业效益的下降。现代农业产业链不局限于第一产业,而是包括第二、三产业等与农业关联产业在内的大农业体系。因而,要进一步发掘天然橡胶林地生态观光、橡胶文化旅游、广阔的林下资源、植胶区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等潜力,努力形成高端产品、高端服务的竞争新优势,由简单的、单一的天然橡胶生产集聚向多种优势产业集群转变。

3.2 建立民营胶生产专业合作社

成立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把分散的个体农户形成利益的共同体;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有利于推行电子农务,掌握市场信息。据统计,海南省从事种植业的合作社3 200多家,与天然橡胶种植、加工、销售相关的合作社约1 860多家[6]。通过示范以及从资金、技术、种苗、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扶持、指导和帮助,带动民营橡胶生产的发展。组建民营橡胶树专业化防控技术队伍,通过专业化技术防控队伍带动和提高昌江县民营橡胶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

3.3 提高橡胶园管理和割胶水平

全面推广橡胶树营养诊断指导施肥技术,特别是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和橡胶专用肥,培养地力,高标准建设胶园;加快“气刺微割”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橡胶产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在重风区推广橡胶树修枝、预伤等抗风减灾技术,提高胶树减灾能力[7]。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胶农生产水平,加快昌江县民营橡胶产业升级。

3.4 加快橡胶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针对橡胶价格低迷现状,昌江县应加快橡胶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橡胶产业单一种植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橡胶林下资源,提高胶园经济收益,弥补胶价低迷对胶农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橡胶产业健康发展。

3.4.1 林下养蜂

昌江县橡胶主要分布在山区,如王下乡和七叉镇地处霸王岭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广,蜜源植物丰富非常适合开展养蜂。林下养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是一项适于山区脱贫致富的养殖业。橡胶林下养蜂既能提高胶农经济收益,又可以充分发挥昌江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橡胶林地景观、蜂场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8]。

3.4.2 林下养鸡

因海南省不存在低温的限制,因此,胶林内1年可养2~3季鸡,鸡的加入使系统资金流动加快,循环周期变短,投资回收期明显缩短,可在短期内见效益,比单纯种橡胶见效快,因此,橡胶林下养鸡已经是海南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功的生产模式[9]。近年来昌江县结合项目扶持、科技支撑、补贴鸡苗款、免费提供技术和防疫、建立种植养殖合作社等措施鼓励当地农民在林下散养生态鸡。目前,昌江县七叉镇已经初步形成了芒果园为主的林下生态鸡养殖业,并创立了“霸王乌鸡”自主品牌,因此进一步开展橡胶林下养殖霸王乌鸡也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

3.4.3 林下间种南药

胶园间作作为橡胶生产的一种抗灾防灾重要措施,提高和稳定了橡胶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橡胶产业的发展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10]。橡胶林下间种南药可以增加单位橡胶园面积生物量,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品产出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橡胶园经济收入[11]。胶园间作南药益智、砂仁既能充分地利用光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还大幅度地改善了林内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是橡胶园间作的成功模式[12- 13]。昌江县2013年开始发展橡胶林下间种南药益智,当年推广面积约53.3 hm2,广大胶农种植积极性高,势头良好。预计今后将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参考文献

[1] 蚁秀清,傅国华. 海南省屯昌县民营橡胶发展现状调查[J]. 热带农业科学,2007,27(004):9-12.

[2] 冯锦浩. 橡胶价格低迷寻[Z]. 2014. http://futures.hexun.com/2014-01-26/161782780.html.

[3] 曾卫宝. 特重病年情况下如何做好橡胶“两病”防治[J]. 中国热带农业,2013(4):38-40.

[4] 肖春云. 橡胶树白粉病综合防治试验比较[J]. 中国热带农业. 2010(6):56-58.

[5] 黄庆锋,李土荣,吴青松. 寒害与风害对红峰农场橡胶开割树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7):1-3.

[6] 蒙绪儒. 天然橡胶产业机制创新的成效与经验——从海南福岛橡胶合作社的经验看橡胶合作化的重要性[J]. 中国热带农业,2013(1):25-27.

[7] 黄学全. 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3):20-23.

[8] 李旭涛. 蜜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方式探析[J]. 中国蜂业,2012(2):45-46.

[9] 王兆骞,孟庆岩,余盛兴. 胶—茶—鸡农林系统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C]. 中国北京:2001.

[10] 林子彬. 海南垦区立体农业的模式及其效益.南方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文集[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82-186.

[11] 林位夫,周钟毓. 我国胶园间作的回顾与展望[J]. 生态学杂志. 1999,18(1):43-52.

[12] 周再知,郑海水. 橡胶与砂仁间作复合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7,10(5):464-471.

[13] 李 娟,彭金灵,康 娟,等. 胶园间作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J]. 热带农业科学,2012,32(4):22-28.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