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江王故事

2015-06-10梁政华

当代旅游 2015年4期
关键词:靖江王府桂林

梁政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为“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他先后分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到各要塞重地建藩为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靖江王世代相袭,共传十一代十四王。他们坐食俸禄、不问政事,热衷于宴饮游乐,专注于宫帏争斗,不顾及宗亲相残,成为时代的看客。到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军攻克桂林,靖江王及其王国随之覆灭,演绎了繁衍生息二百八十年的故事……

一、开国劣王朱守谦

首任靖江王朱守谦幼名铁柱,生于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九月十九日。父亲大都督朱文正被黜时。铁柱已知事。元璋抚其顶曰:“儿无恐。尔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艰难,恣肆凶恶,以贻吾忧。尔他日长大,吾封爵尔,不以尔父废也。尔宜修德励行,盖前人之愆,则不负吾望矣。” [1]育之宫中,教训甚笃。吴元年更其名为炜,后又改名守谦。洪武三年四月七日分封诸子,果将守谦封为靖江王,而以元璋长兄南昌王为始祖。

守谦之封地靖江(洪武五年更名桂林),为岭西重镇,“奠五岭之表,联两广之交,屏蔽荆衡,镇慑交海,枕山带江,控制数千里,诚西南之会府,用兵遣将之枢机也” [2]。元璋封守谦于此要地,希望他“慎固边境,翼卫皇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建靖江王府于桂林城中独秀峰下,立宫宇庙社数百间,外以高城周垣相护,气势非凡。在军政权力、官属规制、护卫甲兵、采禄赏赐、册宝仪仗等方面均与诸子一视同仁。但守谦并不愿就封,经马皇后劝慰方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十月二十八日成行。行至长沙时上表谢恩,元璋览之,不觉泪下而沽襟。遂特谕王府文武众官:“守谦未壮,犹有童心。既出镇西南,唯尔文武之臣是赖。尔等若谓守谦为已能,不与之谋,不导以理,非贤人君子矣。宜勖之以学,诱之向善。若有不从,必从容开喻,务成其德。守谦本幼,朕令其行者,盖以所保者有尔文武臣也。尔等其恪恭朕命毋怠。” [3]

次年正月二十一日守谦抵达桂林。此时守谦年已十五有余。王府文武众官难以开喻。守谦知书,而不谨宪度,狎比小人;性情乖戾,阴贼险狠,肆为淫虐,国人苦之。而王府相府官又仗势欺凌广西护卫指挥耿良。元璋于是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召守谦回京师而戒谕之。守谦复作诗讥刺。引古牵今,内多含冤抱恨。元璋怒而废其为庶人,使居凤阳力田,冀其知稼穑艰难而思所以保富贵也。而守谦乃云:“不恋车马之嬉游、住茅檐之矮屋,忘金饰之高楼,惟努力于田丘,甘心老死于桑林。” [4]元璋又命儒臣编辑藩代事迹为《昭鉴录》教戒之。

七年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元璋以为守谦久历艰苦,必克自新,遂复其爵,徙镇云南。又推本亲爱之意,援引古道,谆谆训诫。既行,又遣其妃之弟徐博同行。然守谦既至云南,复奢纵淫佚,掠杀不辜,黩于财货,豪夺暴敛,号令苛急,军民怨恣。又以大理印行令旨,遣人往谕百夷,结果使者被百夷污辱。元璋只得又将其召回,仍安置凤阳。而守谦横咨如故,强取牧马,暴扰一乡。乃召至京师,笞而禁锢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正月卒,葬于凤阳泗州。元璋怜宗室诸王皆无后,册其嫡子赞仪为王世子,以其年幼,留京师教导。

二、一代“贤王”悼僖王

第二任靖江王悼僖王朱赞仪为人恭慎,好学能书,大异其父,元璋甚爱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命赞仪之舅指挥同知徐溥、工部主事戈祐韩、内官毛知理修治靖江王府,除垣城及宗庙、社稷不改作外,其余宫殿、诸衙门俱重起造,焕然一新。并特许以后小院宫室任从起盖。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三月,元璋以赞仪年幼,欲其知亲亲之义,且令涉山川位易以成其德器,命往省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诸王,并亲择文武忠厚之士随从。赞仪自楚湘入蜀,历陕西,出河南,上山西,抵大同,东至于宣府北平,自大宁至辽东,转而至于山东,跋涉万里,历时一年,至次年(公元1398年)三月回到京师。太祖已命制铸金册,准备正式册立赞仪为靖江王,但不久晋王棡薨,至闰五月太祖自己驾崩,未及册封。惠帝允炆继位后,便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以郡王礼仪册封赞仪为靖江王,仍留京师。

惠帝允炆是朱元璋长孙,太子标长子。太子标未袭而薨,元璋立允炆为皇太孙。允炆继位后,深感诸王地大权重,自己皇位难安。遂采纳齐泰、黄子澄的削藩建议,先后借故废削周、齐、湘、代、岷五王。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以讨齐、黄为名,起兵“靖难”。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攻破京师,允炆自焚于宫中,赞仪遂随同秦、晋、周、齐诸王一起上表劝进,朱棣乃登皇帝位,随即恢复了周、齐、湘、代、岷五王的爵号,并部分提升了靖江王的待遇。改谘仪所为长史司,依亲王府例设左、右长史各一人,秩正五品,其余官属则视亲王府例减半;给予金宝,但“制如郡王印”。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十一月三十日命赞仪之国桂林,赐钞币等物,并赐其随侍长史钟洪范等官十二员钞有差。其弟赞俨、赞侃、赞俊、赞谐、赞伦、赞杰、赞储、赞亿俱授以辅国将军,与赞仪同之国,分居于王府四周,世称“八辅”。

赞仪就国后,在王府东面的伏波山下建筑迎恩馆,以为进送表笺、迎接诏敕之所。馆右立承恩坊,左建观音阁,东葺龙王祠,以为为国祝釐、为民祈祷之所。赞仪为人恭慎,好学能书,而王府官又善辅导,故成为一代“贤王”。

三、 藩府“诗人”朱经扶

第七任靖江王安肃王朱经扶生于弘治六年十月二日。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岁时即被委以国事,十二岁时敕掌国事,赐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约麒薨,谥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靖江王。

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不为无益之语。时常登高远眺,兴之所至辄形于诗,长篇短章,多至数十首。在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年仅十三岁的经扶作了一首观雪诗:“郭外奇峰列斗天,晓来雪片倩缤纷。松杉忽讶成瑶树,岩谷惊看拥白云。光射玉楼呈瑞兆,影摇银海静尘氛。边氓不用嗟贫病,垂拱而今有圣君。” [5]这时经扶刚敕掌国事不久,显露出自得与自信。年后元宵节时又作了一首春景诗:“擎天一柱镇南州,四序宜人景最幽。丽日花枝鲜冉冉,表风树影密悠悠。山头皓月添秋意,洞口芳梅与雪涛。欢赏畅然情不厌,真堪写人画图收。” [6]正德九年六月一日作避暑诗:“乾坤一柱峙西南,几度登临驻鹤骏。爽气全消三伏暑,清阴倒浸百花潭。楼台远近浮晴雷,云树高低拂翠岚。抚景欢然成宴乐,望岩不用沸余酣。” [7]正德十四年作中秋玩月诗:“凉浸琼楼宿雨收,卷帘坐对一轮秋。山河有影悬霄汉,风露无声下斗牛。夜色阑珊催玉漏,桂香馥郁漾金瓯。霓裳仙曲犹堪听,不羡当年汗漫游。” [8]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春祀山川后游城北虞山,见舜君臣祠像,遂作记并赋诗一首:“帝入南巡不记还,□□湘竹泪痕斑。苍梧□□桑榆静,九嶷山川草木闲。斯道毋芝大圣法,今时尤谓至仁艰。桂石景慕无他识,特把虞名题此山。” [9]

在靖江王经扶的带动下,这一时期靖江王府及宗室中文风颇盛,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十月十五日,一班靖江王府的将军、中尉、仪宾、国舅及王府官员共二十六人到城东郊游,在会仙岩饮酒作乐,各赋诗一首,请石匠蒋时昌镌刻于岩壁,成为当时桂林的一桩文化盛事。

四、 贪婪敛财恭惠王

按明朝规定,王府宗室之请名封婚配俱得由王转请,宗室不得越奏,更不得擅往京师。实际上,王府宗室的封爵大权是操纵在王的手里。

在明朝早期,各王受封不久,宗室亦不多,故还能相处以睦、照章行事,但至中期以后,多数封王心思享乐,而又苦于食禄不足,遂生贪赃敛财之心,除强占民田、广收租赋外,也在宗室中打起主意来。于是便有以操纵宗室名封婚配之权,要挟宗人进献财物者,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靖江王府宗室本就禄薄,且广西岁收数小,藩司常拖欠宗室采禄,以致宗室中有贫困难以自存者,恭惠王还要如此勒索,宗人自然就有怨言。更甚者,王府护卫军校赵相等人,也乘机勒索宗人,如不给则不许进府,且多方凌辱,又在恭惠王面前搬弄是非,“荧惑王听”,而恭惠王又不问曲直,随意将宗人处置。因此宗室名封等事竟有不能请者。宗人无法,只得联合起来,“率不请名封”而往藩司领取采禄,藩司见宗人可怜,亦给支取。谁知原任广西督粮参政的陈尧升任左布政使后,对未名封者一概不予支取采禄,宗人遂陷入困境。于是就有辅国中尉约腊,奉国中尉约脍、经列三人违例越奏,然而约腊被废为庶人,约脍、经列被夺禄一年,此事发生在嘉靖三十一年五月。宗室遭此挫折,仍不心甘,嘉靖三十二年十一月,经茜率宗室数人竟越关至南京上告,又都被废为庶人,遣回桂林闲宅禁住。可是宗室仍是不服,暗暗收集恭惠王违法事,如致死平民、冒支军粮、加派屯在草场税禄,包庇违法护卫军校等。于嘉靖三十七年七月,由经裳牵头,宗室七百余人联名上告恭惠王诸不法事,而恭惠王也将宗室中不法事具疏上奏。然而这一次宗室仍然败诉,经裳等人被夺禄一月,而恭惠王邦苧,仅被世宗下昭戒谕。

邦苧不禁更是气势凌人,奉命调查的按察使李迁去参见他,也是蓄怒以待。李迁说:“大王之有国于此,乃悼僖王之贤,而高皇帝复之也。今大王挟贵以凌诸宗人,诸宗人亦挟众以抗大王,举甘心有司约束而裹足不入王门,大王能忍是徒拥虚器,不忍则与诸宗人之讦无已也。一旦天子赫怒,大王岂独晏然?迁故非为诸宗人也,为大王也。” [10]邦苧不觉也自心惊,赶忙和颜向李迁讨教解救的办法。于是李迁趁机则说:“大王幸听迁,迁等请分诸宗人为十余房,房择一笃行长者长之,以惩训其不率,重付之有司,月朔必朝见,祭必从,请名请婚则以属大王,大王之贵在,而诸宗人亦服矣。” [11]邦苧也不愿再相互攻讦下去,便听从了李迁的建议。

可是宗室中仍有不服者,如邦芬、经撤,于当年十一月再次上奏,世宗怒其犯禁不悛,将二人革为庶人。此后宗室中再无敢上奏者,事情算是平息。但自此以后,宗室与王室渐渐疏远,关系已大不如前了。

五、 旁支封王朱任晟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第十任靖江王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支绝嗣,这无论对靖江王府还是靖江王府的宗室都是重大的打击,因为如果靖江王府因无嗣而被废除,以后靖江王府的宗室就都将失去靠山,失去王孙贵胄的地位和名分。因此,绝望的宗人便纠众横行,昼夜若狂,殴打广西按察使顾问几乎致死,又逼勒广西布政使程拱辰改换禄帖,甚至抢劫财物,殴打平民,弄得一城震惊,人心汹汹。广西巡抚蔡汝贤、巡按饶位遂奏请以朱履焘的叔父、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封辅国将军的朱任晟摄行靖江王府事。

按万历十年朝廷议准,亲王薨而绝嗣,许亲弟、亲侄进封为亲王,如无许亲弟、亲侄,以次推及伦序相应者进封,但郡王薨而绝嗣,兄弟及兄弟之子不得请袭,止许以本等爵职请敕管理府事。[12]但靖江王府毕竟不同于郡王府,虽然在建文、永乐时期地位有所降杀,然而自宣德以后其地位已逐渐恢复为亲王府,只不过是旁支亲王府而已。历代靖江王不仅继承了分封之初建造的规制属于亲王府的规模宏大的府邸,而且在官制、护卫、禄米、封册、赏赐等待遇上也都高于正支郡王,唯宝(印)与正支郡王一样。因此,两年后,即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四月,朱任晟便以朱履焘亲叔的身份上书朝廷,请求按亲王府承袭之制袭封为靖江王。礼部勘查后认为符合体制。神宗朱翊钧遂于恩准,遣使册封。当年八月六日,朱任晟如愿袭封为第十一任靖江王,其妃白氏同时进封为第十一任靖江王妃,其长子朱履祥被册立为靖江长子。不过其次子朱履祐仍为奉国将军,诸女仍为乡君。

六、王党玉党庶嫡争位

第十一任宪定王朱任晟的长子朱履祥并没有能够挨到继承靖江王位。在被册立为靖江长子后三年,即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十二月十九日,朱履祥就先父王而死。一百三十七年前在靖江王府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第三任靖江王朱佐敬的长子朱相承也是未袭而卒,在他的儿子朱规裕继承王位后被追封为靖江王。不过朱履祥就没有他的祖先那么幸运,他的儿子没有能够立为长孙,没有能够顺理成章地继承靖江王位,因此他也就没有被追封为靖江王。

据朱履祥及其夫人汤氏的墓志记载,他们二人没有子嗣。但这是朱任晟及其次子朱履祐耍的瞒天过海之计。明末清初桂林名士雷亮功在著作《桂林田海记》中记载,朱履祥生有一个儿子,小名玉哥,其时年纪尚幼。大概是害怕玉哥幼年夭折吧,抑或是被做王心切的次子朱履祐说服,朱任晟未将玉哥立为长孙,而是将朱履祐立为长子,约定日后再由朱履祐将王位传于玉哥。于是朱履祥在阴间的衔头变成了“靖江长长子”,朱履祐在阳间的衔头则从奉国将军变成了“靖江长子”——后来又变成了“靖江王”。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608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靖江王朱任晟卒,谥曰“宪定”。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他的二儿子朱履祐如愿以尝地继承了靖江王位,但却没有如约立玉哥为靖江长子。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朱履祐背弃协约,改立自己的儿子亨嘉为靖江长子。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朱履祐将玉哥赶出王府。为绝后患,朱履祐和他的儿子亨嘉还千方百计谋害玉哥,诸如挖墙压死,暗箭射死,毒药鸩死,种种非一。[13]玉哥眼见不仅王位继承权被夺去,性命也难保,便横下一条心,纠集一帮支持者联名上疏,控告朱履祐及其子亨嘉以支夺正、以庶夺嫡篡取王位。朱履祐及其子亨嘉则用重金贿赂朝中权要和办案者。因此玉哥等屡告屡败,西辅宗室祟善两次被关入南京高墙(专门关押有罪皇亲国戚的监狱),受到百般折磨。据史书记载,天启、祟帧年间靖江王府嫡庶争位,相互讦奏,“迄无宁岁”。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玉哥等又向新即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告状,正要励精图治的朱由检便命令广西巡抚王尊德秉公勘问,王尊德则让刚上任的桂林知府刘江具体经办。有新皇帝的圣旨撑腰,那刘江就硬作对头,将王府用事之人捉到府衙严刑审问,终于问出实情。王尊德据实题复崇祯皇帝。眼见胜利在望,未料想那祟帧皇帝也是以弟继兄坐上皇位的,其事颇有相似之处,怎好把人家以弟继兄的的王位改给原主。于是玉哥虽然打赢了官司,却仍然不得做王爷,而是得了个镇国将军的爵号,取了个朱亨歅的名字。朱履祐和他的儿子朱亨嘉虽然输了官司,却仍然做靖江王,仍然做靖江长子。

不过除了靖江王及靖江长子,镇国将军的爵位在靖江王府是最高的了,朱履祐和他的儿子拿朱亨歅没了办法。于是乎靖江王府的三千多宗人就分裂为两大阵营,有愿附王府者,名曰“王党”,有愿附镇国将军府者,名曰“玉党”,双方彼此角立,势如水火,搅得桂林城纷扰不宁。崇帧四年(公元1631年)九月广西巡按毕佐周上疏陈述靖江王府宗室十大劣行,请求皇帝训诫:凌轹职官、把持衙门、混冒宗禄、包揽钱粮、骗诈平民、侵僭行市、捏造词讼、私开鼓铸、聚党赌博、出城游戏。

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朱履祐卒,谥曰“荣穆”。朱亨嘉如愿袭封王位,并在自己举行袭位典礼的时候,竟以迟到为罪状将镇国将军朱亨歅当场捉拿并关入禁室,令在场之人膛目结舌!次年,朱亨嘉“监国”失败后被关押的朱亨歅才得以放出。南明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朱亨歅被南明隆武皇帝封为第十四任靖江王。这段在王府内外演出的庶嫡争位闹剧才最终结束。

七、 末代靖藩朱亨歅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殉国。清军趁机入关,将李自成打败,在北京建立大清国。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清军攻陷南京,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被俘杀。此时明皇室已无直系,靖江王朱亨嘉遂起争雄天下的野心,以“东宫”自居,在靖江王府承运殿自立为“监国”,与在福建称帝的唐王朱聿键争夺抗清复明斗争的领导权。当年八月,朱亨嘉被效忠朱聿键的丁魁楚打败,仓皇逃回桂林。粤兵追踪而至,将朱亨嘉擒获,械送福建。次年,朱亨嘉在福建被废为庶人,囚禁于连江,不久被处死。

南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初奉南明隆武帝诏朱亨歅袭封为靖江王成为末代靖江王。当年十一月,隆武帝被清军杀死。瞿式耜等在肇庆拥立明神宗之孙、桂端王第四子朱由榔为皇,年号“永历”。永历元年(即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一月,清军破肇庆,永历帝在瞿式耜的保护下经桂平移跸桂林。三月,移跸全州,后逃往南宁。十二月,再次移跸桂林,朱亨歅郊迎,两人相拥而泣。次年二月,孔有德率清军攻全州,永历帝再次逃往南宁。

朱亨歅为人仁厚,力主抗清,得到瞿式耜的拥戴,瞿式耜曾建议将其封号“靖江王”改为“靖王”。永历四年(即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一月初,孔有德再次率清军攻破桂林门户严关,桂林守军闻风而逃。朱亨歅与瞿式耜、张同敞都不愿出逃,遂被清军俘虏。一月后,瞿式耜、张同敞被孔有德杀害于叠彩山风洞前,朱亨歅则被缢死于西门外民房中,靖江王作为明朝藩王的历史宣告结束。

八、 王子“画圣”朱若极

虽然靖江王已不复存在,其成为大清国的臣民的后裔和宗族却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画圣”的石涛。

公元1645年当朱亨嘉“监国”失败,靖江王府被瞿式耜等攻破后,朱亨嘉被俘,其世子朱若极当时才7岁,由内官护送逃亡,在全州住下,为避人耳目,二人均在全州湘山寺剃发为僧,法号喝涛和石涛。几年后,石涛离开了湘山寺,闯荡江湖、居无定处,常来往在江、浙、皖、湘、赣、鄂、北京等地,晚年定居扬州,死后葬于扬州蜀岗之隆庆寺后,今平山堂中建有纪念石涛的石碑。

石涛有王门覆灭之苦痛,又有遁迹空门之隐衷,故气质兀傲,性情怪僻,遂云游于山水,寄情于画图。他的画雄健刚劲、奔放、磊落,体貌多姿,风格多变。少年素淡清柔;青年急管繁弦,狂放泼辣;中晚年沉雄朴茂。《人物山水花卉册》、《大涤子自乌锤牛图》、《松瀑鸣琴图》、《泼墨山水卷》、《苦瓜采药图》、《梅竹图》、《乔松图》等等,是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苦瓜和尚画语录》是石涛所著一部杰出的画论,是他绘画艺术的结晶。他主张画山水应“脱脂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深人物理”,抒写胸臆,突出物出。提倡“借古以开今”,“法自我立”,“我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14]《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后人所辑《大涤子题画诗跋》及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成就,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石涛作品对中国十八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的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产生了重大影响。[15]

参考文献:

[1]《明太祖实录》卷十二.

[2]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3]《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一十.

[4] 黄云眉.《明史考证·明史卷一百十八考证》.

[5] [6] [7] [8] [9] 张子模,漆招进:《明代藩封及靖江王资料萃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11] 谢启琨:《广西通志》卷二百五十《官绩录十》。

[12]《明会典》卷五十五

[13] 清雷亮功.《桂林田海记》.

[14] 潘小泉.《一代卓著的画家——石涛》.

[15] 漆招进.《靖江王地位》、《靖江王世系考》、《靖江王略传(一)》、《靖江王略传(二)》、《靖江王略传(三)》,载《桂林文博》总第7、8、14、22、31期.

猜你喜欢

靖江王府桂林
桂林行
到靖江喝汤包
北魏宗王官佐系统考述
乐!乘动车,看桂林
这个卧底有点惨:挖来的“墙角”是绑匪
靖江香沙芋——马洲栗芋甲天下 粉糯甘辛香袭人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打开王府大门,“不能再拖了”
王府井是谁家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