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SWOT分析方法研究

2015-06-10孔婷婷

卷宗 2015年5期
关键词:SWOT分析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在机遇与威胁,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各行业战略研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这种分析方法主要是对研究对象的内在优势(Strengths) 与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在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进行列举,以此为基础把各因素相互匹配,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劣情况与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应对措施,扬长避短,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能够比较清晰地对事物的内外环境做出针对性的分析和判断,并且提供一些具有借鉴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本文正是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在机遇与威胁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并匹配,进而提出相应的大众化策略。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束之高阁、无的放矢的空洞说教,而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重大的作用。面对我国鼎新成长新阶段所提出来的各种新课题和新问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同时,首先,必须用创新的理论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其次,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全国人民,鼎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当今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民众信仰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优势与劣势

2.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优势

1、理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对自然、思维和人类社会规律的揭示,对经济法则和资本运行本质的洞察,对社会形态变迁及理想社会的合理预见,使其具备普适性和科学性。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够中国的有识之士在所选择的,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具有异常强大的吸引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优势。

2、意识形态的渗透力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目标的指导思想,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指引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其他意识形态所无可比拟的地位,这种特殊性和垄断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全面渗透的独特优势。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大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普及,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多得的优势。

3、社会基础的深厚性

经过近百年的传承与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并逐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其中,850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受众,这是一个总体素质较高、影响力较大且规模非常庞大的队伍。因此,从客观上讲,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运行了多年,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的社会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从而让社会上的众多群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获得更深入的了解,使大众化具有更深厚的社会基础。

4、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底蕴的文明古国,在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融汇了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吸取了外来优秀文化并建构了适合本土人民发展的精神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包容性,使五四运动之后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快速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发展空间,在当今社会,依然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强大的动力。

2.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劣势

1、语言表达抽象难懂

不可回避,马克思主义作为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具有高深的一面,其对自然规律、思维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论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论表达都比较抽象。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其原著读物都是在翻译外文著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东西方思维习惯、语言表达以及社会理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性,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许多语言论述并不一定能够符合东方文化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易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扰。而且在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重组与再造,难免会出现主观理解上的偏差,损害其原有意蕴。这些事实的存在,在无形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设置了一个障碍,因为人民群众毕竟不是理论专家,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深究理论术语的深意,如果马克思主义晦涩难懂,那么其大众化之路就势必比较艰难。

2、日常实用性欠缺

对于大多数人民群众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仅仅是作为一种科学真理,能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政治理论。如此空而泛的理解,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大众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处理解决的问题也非常有限。倘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效用仅仅停留在口号和书本上,对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实际有效的帮助,那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难以收到成效。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在机遇与威胁

3.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优化、社会和谐,成就举世瞩目,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不仅如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卓越绩效的带动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人力、技术等资源,都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了诸多便利。

2、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

当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诸多反面教材的同时,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资本主义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其次,过高过好的社会福利不仅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而且严重挫伤了社会公众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得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走势低迷,经济前景黯淡,社会动荡不安,某些国家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这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提供了新的着力点和成长空间。

3.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威胁

1、中国封建迷信思想的残留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使封建迷信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滞后,许多封建主义的思想意识、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在人民群众心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造成的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使一些人对生活产生困惑和迷茫,逐渐相信命运甚至迷信,以此寻求精神依托,从而堕入迷信的泥潭。封建迷信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科学、法制、民主等社会意识相背离,冲击了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度,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甚至阻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步伐。

2、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阴谋从未停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网络传媒等形式宣扬其价值理论,倾销其文化,甚至践踏别国的文化。西方国家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正逐渐侵蚀着我国民众的意识,不断歪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逐步动摇我国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一个怀疑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谓是步履维艰。

3、市场趋利性的威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动力。然而,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弱点和缺陷,可能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而且,过分地追求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容易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产生,这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SWOT策略分析

4.1 优势——机遇策略(SO策略)

SO策略是一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利用外在机会的优势策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策略模式。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这一策略意味着要不断创造机会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升和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渗透力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相结合,加快人民群众的接受过程;不断整合当前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拓宽群众基础,加深社会影响,不遗余力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4.2 优势——威胁策略(ST策略)

ST策略是一种充分发挥内在优势和尽力规避或减轻外在威胁的策略,通俗地讲就是要扬长避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独特的渗透力与强大的吸引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当前多元化的价值观的规范与引导,化解市场趋利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影响,深入挖掘和调动大众传播力量,缓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隐形传播阻力;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内化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主动争取社会主义国家话语权。

4.3 劣势——机遇策略(WO策略)

WO策略是一种充分利用外部机遇来弥补内部缺陷,化劣势为优势的策略。这一策略意味着,在我国今后的改革开放事业中要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充分利用当前所拥有的优越条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行为向导,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用性;勇于开辟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资源为载体的全新输出途径,改变传统的呆板的传播方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与推广;紧紧抓住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凸显的机会,加快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4.4 劣势——威胁策略(WT策略)

WT策略是一种旨在减少自身缺陷、规避外在威胁的一种防御性策略。虽然是最不理想的一种策略模式,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依然需要尽量避免马克思主义陷于理论的泥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研究;客观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尽量保持马克思主义本真性,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玲儿,黄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SWOT分析[J].浙江学刊,2010(6):181-183.

[2] 汪阳.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 沈鑫雨,谢勇才.SWOT视阈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J].沧桑,2013(4):85-87.

[4] 余维法.当前影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因素分析[J].理论学刊,2012(7).

作者简介

孔婷婷(1966—),女,浙江省舟山市人,工作单位:重庆师范大学,职务: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