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1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改革

2015-06-09巨婷婷张鹏鹏

科学中国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机电课程体系

巨婷婷,张鹏鹏

青海海西职业技术学校

“321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改革

巨婷婷,张鹏鹏

青海海西职业技术学校

在职业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而教学模式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化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岗位群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岗位需求为标准,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结合理实一体模块化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对本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符合本专业的“321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原有的教学模式是在“学科型”课程体系结构基础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知识为本位”,强调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强调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

在教学方面,由于教学目标定位不当,职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与岗位要求脱节,专业技能课不明确,很难充分把握“适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内容,对就业岗位定位以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对职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培养重视不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不足,学生所学知识博而不精,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不是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滞后,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过程评价。所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企业的需求,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一)培养要求对接专业岗位(群),明确岗位需求

广泛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分析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对应的机电设备操作工、设备维修与保养、电类操作、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四个职业岗位(群),对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人才培养对接岗位需求,定位培养目标

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适合青海省机电技术应用领域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盐化工业四大支柱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身心健康,具有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机电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的安装、调试、维护、修理及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技术服务的初级和中级技能型人才,考取资格等级证书。

(三)教材建设对接技能点,重构课程体系

依据机电专业的中职生的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成相应的课程进行构建的,课程体系中所有的课程及课程内容都来源于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真正实现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对相关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专业技能课程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以企业各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为基础的原则。确定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调整和整合。课程体系的结构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三块改变为“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

“人文素养”模块贯穿第一阶段的三个学期,培养要求与职业素养养成相对接;“专业基础”模块贯穿考取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实训,培养要求与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相对接;“专业技能”模块贯穿五门核心课程,培养要求与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相对接。“专业拓展”和“校内实训”两个模块,贯穿机电专业四个岗位群和中级技能考核要求,开展六个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强化专业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

(四)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课程

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岗位,分析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本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岗位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依据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课程标准等六个阶段进行实施,确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PLC应用技术》、《机械设备安装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5门核心课程,形成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对接教学方法,制定项目教学六步实施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推行课堂教学“六步”到位,每一个任务的讲授按照“信息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组织教学。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提供学生任务单、学生工作页以及评价表,学生根据任务单、工作页及评价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辅导。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可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对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好处。

三、“321螺旋推进式”的教学模式实施

“321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3是指三年学习中的前三个学期,校内学习;2是指第4、5两个学期,校外实习;1是指最后一学期,校内实训,共6学期,共三个学习阶段。由三个学习阶段构成了螺旋上升式的知识、技能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知识的跨越,相辅相成,循环有序,螺旋推进。

第一个学习阶段:第一、二、三学期在校学习,主要学习“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立足“三个贯穿、三个对接”在学习人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继而再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人文素养模块贯穿第一阶段的三个学期,培养要求与职业素养养成相对接;专业基础模块贯穿考取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实训,培养要求与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相对接;专业技能模块贯穿五门核心课程,培养要求与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相对接,形成教学内容的螺旋推进。主要目标是夯实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取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个学习阶段:第四、五学期在校外实习,依据机电专业所涵盖的四个岗位群(机电设备操作工、设备维修与保养、设备安装与调试、电类操作工)轮岗实习和企业文化的渗透,立足教师和学生的“三重身份”和企业员工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岗位螺旋推进,培养学生熟悉每个岗位职责,初步掌握岗位技能,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为第三节阶段的学习打下实践基础。教师既是带队教师,又是企业岗前培训教师,还是下企业实践教师。学生既是学校的在校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又是车间师傅的徒弟。

第三个学习阶段:第六学期在校内实训,主要学习“专业拓展”和“校内实训”两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贯穿机电专业四个岗位群和中级技能考核要求,开展钳工、焊工技能实训、维修电工技能实训、电气线路的安装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机电设备安装实训、机电控制技能实训等六个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形成能力螺旋推进,强化专业知识,将第二阶段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一步系统化,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

四、实施条件

(一)课程建设保障

基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群)的实施过程确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五个模块。针对课程的改革继而确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PLC应用技术》、《机械设备安装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5门核心课程,形成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保障“321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的推进和实施。

(二)师资保障

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以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技术、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承担本专业课程建设、教研教改、实习实训等任务的教学团队。具备更新中职教育理念,把握机电技术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了解机电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掌握人才培养规律,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保障“321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的推进和实施。

(三)实践条件保障

立足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完善机电一体化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机械原理与制图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行业企业的深度介入,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训基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拓展思维,能够在实际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技能,不断领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个。进而保障“321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的推进和实施。

五、体会与思考

“321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改革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动员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一)我校机电专业的中坚骨干力量是一支较为年轻的教师,经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培养,成为理论和实操有机地相融合的双师型教师,这必然是艰难的。但示范校的实施,需要一支懂教学、会技能、善管理、有敬业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考评体系。

(二)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工学结合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一是,企业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提高技能水平;二是参加工学交替的学生难以掌握关键的岗位技术。三是企业规模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顶岗实习的学生。

(三)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重点只着眼于青海省和海西州内的企业岗位需求,还要延伸省外,结合省外的岗位需求优化课程资源和实训环境。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机电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传感器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BIM技术指导下的机电安装实施探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