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

2015-06-06院红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切口感染护理

院红平

【摘要】目的:观察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对24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采取合理使用抗生素、湿性技术换药、心理护理等措施。 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4例切口感染者均治愈。结论:通过规范手术操作,提高风险意识,加强术后护理及宣教,可有效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通过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使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得到愈合。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70-0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也称蜂窝织炎性阑尾炎,表现为阑尾显著增粗,脓肿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1],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切口感染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临床效果[2],甚至感染如控制不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可见,有效的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共152例,均实施阑尾切除术。其中男80例,女72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33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4h者120例;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18.3%;发病至手术时间≤24h者32例;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0.03%。 针对24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收到满意的效果。

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经完善相关检查,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采用纵行切口,手术中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确切止血,湿纱布蘸净脓液,彻底清除腹腔内感染灶,注意阑尾残端的保留不应超过0.5cm,以免复发。术后给予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及对症治疗及护理。

3护理措施

3.1术后常规护理①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给予流质饮食。加强营养,提高全身抵抗能力。②术后及时足量应用抗生素。③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压平稳后采取平卧位。注意体温的变化,术后3~5d若体温升高,达到38.5℃甚至更高,手术切口红肿疼痛,甚至有波动感,判定为切口发生感染,可先行试穿抽出脓液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出脓液放置引流条,定期换药。脓液较多时应增加换药次数及时更换被污染的敷料,定时观察切口,保持敷料干燥清洁,也可用中药制剂外敷。④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肠粘连。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下床活动可导致切口剧痛,应耐心解释,初期指导患者进行适量活动,如床旁、室内,逐渐加大活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以利于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⑤疼痛及心理护理 因为个体差异,患者对疼痛的耐受也不同。对于敏感的病人,给予适当剂量的止痛剂。对患者要耐心、体贴,交谈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采取一些患者能接受的方式如音乐疗法等,不仅能增进医患感情,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患者切口产生脓液,局部疼痛不适,大多焦虑不安,惧怕换药,担心伤口愈合不良,甚至有些患者因为伤口愈合不良而产生悲观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释和安慰患者,使病人对切口感染有所了解,增强治疗信心,能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3.2湿性愈合护理近年来,由于湿性愈合理论的出现,我科根据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的问题,采用湿性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在临床观察的24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中,6例脂肪液化,7例产生脓液。传统的切口处理方法是用3%过氧化氢冲洗和生理盐水清洗。湿性技术是在此基础上在切口内放上藻酸盐湿性敷料,然后予无菌敷料包扎,4~6h更换一次敷料。观察切口疼痛、红肿、肉芽生长情况以及切口愈合時间。愈合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做切开引流[3]。

4结果

经上述处理,感染切口于两天内明显好转,红肿减轻,渗液减少,肉芽组织生成,切口疼痛缓解。24例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者,11例切口轻度红肿,6例切口脂肪液化,7例切口产生脓液,经治疗切口均愈合。其中17例乙级愈合,7例丙级愈合,无皮下硬结,无不适,告知相关事项后全部出院,平均住院9.7d,随访3个月无任何并发症。

5讨论

化脓性阑尾炎多由粪石异物阻塞、炎性狭窄等管腔阻塞或细菌侵入阑尾腔所致。腹腔內脓液或阑尾腔内脓液污染切口,造成细菌感染,导致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5d,主要表现为切口处红肿压痛伴反跳痛,体温升高。切口感染一旦形成,应加强观察,监测体温、脉搏,补充营养,提高患者机体抗病能力。安抚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的信心,经过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一般2周左右愈合。本次调查中切口感染患者24例,其中2例误作为胃肠炎进行治疗,2例患者体质较差,20例患者坚持保守治疗,以致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可见,发病至手术时间>24h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发病至手术时间≤24h者。总之,阑尾炎起病时间越长,炎症程度越重,切口感染率也越高。因此,做好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后禁止剧烈运动,腹部疼痛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从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手术室监控科学化的转变,抗生素的应用和医生手术水平的提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已经大幅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问题。本次观察中,6例脂肪液化,7例产生脓液均采用新兴的湿性愈合技术,使创面保持适宜温度,同时对创面坏死组织进行自溶性清创,使创面得以清洁,抑制细菌生长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的湿性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藻酸盐敷料一方面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另一方面不粘连创面,换药时不致引起疼痛。由于是一项新技术,而且增加了一定的费用,我们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切口感染的危害及藻酸盐敷料的优点,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在促进切口感染愈合中,湿性技术大大缩短了愈合时间,既便于观察又便于临床操作管理。综上所述,护理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技术。我们在做好阑尾手术患者护理的同时,需不断探讨学习、归纳总结新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本观察中采用的湿性愈合技术,不仅能明显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增强疗效,缩短愈合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同时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对促进和谐护患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晓齐,何琨.外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0.

[2]王成泉.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J].吉林医学,2011,32(9):1725.

猜你喜欢

切口感染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术后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