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训练水平对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2015-06-06余红平程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训练强度

余红平 程明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训练水平对战士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以300例战士为观察对象,根据军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名,观察血清肌红蛋白(Mb)水平。结果:观察组Mb基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从不同兵种的战士Mb水平来看,仅侦察兵与其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肌红蛋白水平与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肌红蛋白水平;训练强度;训练时间

【中图分类号】R446.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53-01

血清肌红蛋白(Mb)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细胞中,是一种具有传递和贮存氧功能的低分子色素蛋白质,与氧具有强大的亲和力,相当于血红蛋白(Hb)的6倍左右,储存了全身氧量的10%,在极低的氧张力情况下,肌肉缺氧时,可以放出氧供肌肉收缩的急需。它与运动疲劳及运动损伤有着密切关系,战士训练强度及时间与Mb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以较为科学的组织战士进行系统训练。为了解战士在训练后的Mb水平,使该项指标在科学指导组织训练中有重要参考价值,遂对某部队300名经过适当训练战士的Mb平均水平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1月年至2014年12月某部队建制战斗连队参军的300名战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均无心脏疾患和肌肉损伤,根据军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为20~23岁;军龄3~5年;身高165c~185cm,平均身高(173.2±4.5)cm;体重:55~75kg,平均体重(62.5±5.6)kg;對照组,年龄为18~19岁;军龄6个月至1年;身高166~184cm,平均身高(174.1.2±3.9)cm;体重:56~76kg,平均体重(63.2±4.9)kg。两组研究对象身高、体重等情况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抽取对照组和观察组战士静脉血3ml,要求在停止训练及剧烈活动l~2d后的空腹时抽取,方法为当日清晨起床后,早上6时空腹稍休息后抽血;分离血清,置于-20℃低温条件下保存待测。采用试剂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Mb放射免疫药盘,使用双管(双抗体法)测定[1]。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肌红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Mb基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肌红蛋白值(ng/ml)

组别例数肌红蛋白值平均值

观察组15046.90±15.34*

对照组15038.45±5.3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不同兵种战士肌红蛋白水平比较将观察组中一级士官按兵种分成普通步兵、侦察兵、卫生兵、通讯兵、汽车兵等五类进行统计分析,经两两比较只有侦察兵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不同兵种战士肌红蛋白水平比较(ng/ml)

组别例数肌红蛋白值平均值

普通步兵3445.80±12.14

侦察兵2751.45±12.49*

卫生兵2844.70±13.56

通讯兵3046.10±12.08

汽车兵3145.30±11.54

注:与其他组别比较,*P<0.05。

3讨论

Mb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细胞体内,不能透出肌细胞膜,血清中浓度一般均较低。普通正常人血清Mb正常值为(29.85±16.04)ng/ml。在急性心肌梗死或横纹肌溶解症等肌肉破坏的患者中因肌肉细胞大量破坏,导致Mb释放入血,血清中浓度迅速升高,但一般保存6~10d,排除肌肉破坏的特殊情况,在剧烈运动后由于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血清中Mb水平也会明显升高,长期训练是一个运动连续过程,Mb水平会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均保持较高水平[2]。本文通过对某部队150名接受较长时间训练的一级士官调查Mb水平测定,发现其Mb值明显高于训练时间较短的1年以内兵龄的新战士,这种增高可能是由于一级士官长期进行正规战术训练,训练量大导致耗氧急剧增高,肌肉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而使骨骼肌及心肌所含肌肉中部分Mb透过细胞膜渗透至血液中,且长期训练致使Mb水平居于较高水平。

据文献报道训练量的大小是影响肌肉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3]。对不同兵种战士Mb值来看,侦察兵组与其他组比较存在差异,这可能是侦察兵训练科目明显较多,训练要求高、强度大,导致训练中参与的肌群活动量大,Mb值明显增高。一级士官与新兵的Mb值存在着差异。这可能与战士所接受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有关。

综上所述,一级士官与新兵的Mb值存在着差异,表明血清肌红蛋白水平与训练量时间和训练强度有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肖祥蠓,邹颂.实用放射免疫分析及其临床意义[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115-117.

[2]王建芳.运动对血清酶和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8,7(1):46.

[3]张疆琨.力量练习对血清肌酸肌酶、肌红蛋白和尿3一甲基组基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13(1):7 .

(收稿日期:2015.03.02)

猜你喜欢

训练强度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
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