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40例临床观察

2015-06-06赖非云余英航李志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5期

赖非云 余英航 李志辉 等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39例)和C组(41例),A组应用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B组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C组应用0.25%氯霉素滴耳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B、C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97.5%、82.0%、70.7%,A组明显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洛美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

【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089-0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耳鼻喉科疾病,也是导致患者耳聋的主要病因之一,患者常表现为耳内流脓、耳痛、鼓膜穿孔或者充血等,对听力及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耳内持续或间断性流脓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病情反复,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笔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20例,均符合《实用耳鼻喉科学》中的诊断标准[2],排除长期或者间隙性流脓者,经乳突X线片检查呈阳性以及存在骨质破坏者,排除合并面部皮肤传染性疾病、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及造血系统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及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38.42±2.13)岁;病程2~6d,平均病程(4.32±1.24)d。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40例)、B组(39例)和C组(41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三组均接受全身抗炎治疗以及患耳局部治疗,全身抗炎治疗为青霉素2.5万U/kg+250ml 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ml∶0.2g,国药准字H20060026) 2ml+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用药3d。A组予以0.3%洛美沙星滴耳液(黑龙江天龙药业有限公司,5ml∶15mg,国药准字H20057527)滴耳,6~10滴/次;B组予以0.3%氧氟沙星滴耳液(武汉诺安药业有限公司,5ml∶15mg,国药准字H20083321)滴耳,6~10滴/次;C组应用0.25%氯霉素滴耳液(辽宁修正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0ml∶0.25g,国药准字H21021661)滴耳,3~5滴/次。三组均2次/d,连续用药14d,滴耳前均常规清洁耳道,并以3%的双氧水洗耳,将脓液及污秽物祛除,滴耳后保持患耳朝上10min。

1.3观察指标分别于用药前后观察患者的听力状况、患耳流脓情况、鼓膜变化以及穿孔内鼓室黏膜情况,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3]显效:治疗后耳痛、耳鸣、耳闷、耳流脓等症状体征消失或者显著改善,细菌培养无病菌生长,耳道检查显示无鼓膜、鼓室黏膜充血,耳内干燥,鼓膜穿孔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得以显著改善,细菌培养无病菌生长,外耳道的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鼓室内潮湿,骨膜及鼓室黏膜充血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细菌培养具有病菌生长。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B、C组的82.0%和70.7%, B组明显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三组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A组4023(57.5)16(40.0)1(2.4)39(97.5)*

B组3914(35.9)18(46.1)7(18.0)32(82.0) △

C组4110(24.4) 19(46.3)12(29.3) 29(70.7)

注:与B、C组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2.2三组不良反应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皮肤瘙痒、耳痒、恶心、呕吐头晕等,均无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A组发生2例,不良反应率为5.0%,B组发生4例,不良反应率为10.3%,C组发生4例,不良反应率为9.8%,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细菌感染、变态反应或者增殖体炎侵及耳膜、骨膜甚至深及骨质所致。常见致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等,且多为2种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4]。临床细菌学研究显示,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厌氧菌与需氧菌检出率相当,故在治疗过程中应同时进行抗厌氧菌以及抗需氧菌治疗,单独使用全身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常配合滴耳液局部用药治疗[5]。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抑菌性广谱抗生素,既往多采用0.25%的氯霉素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杀菌作用,但对于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等仅具有抑菌作用,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对氯霉素耐药,故对部分患者疗效并不满意[4]。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广谱抗菌素,对于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等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对于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差,疗效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洛美沙星是一种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强效抗菌作用,对格兰阳性球菌以及阴性杆菌均具有强效抗菌作用,尤其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具有高度敏感性,对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葡萄球菌属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6]。同时,洛美沙星滴耳液具有较好的渗透性以及稳定性,经耳部直接给药后能够广泛分布于组织中,半衰期较长,滴耳后1h内即可达到中耳黏膜血药浓度高峰,24h仍有效,作用时间持久有效。由于洛美沙星向血清中的转移极低,故全身副作用较少。应用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滴耳后,对于患者的耳蜗组织形态以及功能均无损伤,无中耳黏膜以及鼓膜局部刺激作用,仅少数患者在用药后可出现轻微耳痒或耳痛症状,并不影响继续治疗[4-6]。

综上所述,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海兴.头孢唑林钠联合微波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4,(4):91-91,93.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39.

[3]裴壮敏.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11):11-12.

[4]王江.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47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3):2363-2364.

[5] 彭亚,李湘胜,李琴,等.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05-106.

[6] 李建华.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J].現代预防医学,2010,37(13):2547-2548.

(收稿日期:201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