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制约条件与对策

2015-06-06殷红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

□文/ 殷红蕾 姜 虹

(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 山东·烟台)

按照教育部规定,为了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国内高校必须配备校内图书馆,并规定了生均藏书量。由于前些年高校扩招,一般高校的学生数量都数以百万计,因此高校图书馆藏书资源丰富,动辄上百万图书、丰富的期刊和数据库资源,数量上可能不逊于地方公共图书馆。国内高校图书馆历来只对本校师生提供服务,不对社会开放,但近来也有些地方开始尝试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2014年12月1日,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11 所成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本市市民可以免费办理借阅证,享受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及相关服务,成都市教育局对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服务提供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对于高校图书馆是不是应该对社会开放,虽然有人认为是必然趋势,有助于弥补公共图书馆投入不足的问题,但国内还存在争议;即便是应该开放,那么必须同时启动哪些政策以避免负效应?本文认为,虽然高校图书馆图书、数据资源丰富,公办高校又是财政拨款为主,应该对社会开放,开放是有前提的,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硬性要求高校开放图书馆。

一、开放高校图书馆的限制条件

虽然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是一种趋势,但是就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而言,受制于现有条件,对社会开放图书馆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便已经开放的高校也多有限制,或仅限阅览,不外借;或限制接待人数;或收取费用,真正实现无限制、免费开放的高校图书馆恐怕只有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而该馆据说是“唯一一所由教育行政部门创办的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限制高校对外开放图书馆的其他因素主要有:

(一)多数高校图书馆场地不足。高校连年扩招的结果是学生规模迅速扩大,而相应的办学投入并没有跟上,办学的软硬件条件没有及时跟进。除了985、211 等重点高校外,多数高校需要部分地靠学费收入维持学校运营,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如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方面投入不足,图书馆服务能力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强。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室和借阅室都设置了桌椅供读者现场阅读,但空间有限,尤其是教室资源不够,专门的自习教室不够,所以很多大学生就把图书馆当成了自习室,排队进馆、提前占座等现象非常普遍。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硬件设施连满足本校师生需求都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对社会开放,读者增多,势必挤占本就稀缺的座位资源,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四川大学图书馆在开放三天之后,就宣布暂停对校外读者办证,原因就在于外来人员增多之后,挤占了本校师生的资源,影响了本校的正常教学科研,违背了办馆的初衷,而川大学生对暂停办证之举多持支持态度。

(二)高校图书馆人手不足。现行管理体系下,高校教职工数量、岗位数量和比例都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数量上对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岗位进行倾斜,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属于教辅岗位,不可能喧宾夺主,岗位数量有限,通常没有闲员。在不开放的情况下,都需要轮流值晚班和周末班,如果对社会开放,读者数量激增,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现有的人员数量肯定远远不够,需要增加人手。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每天接待读者1.5~2 万人,最多的一天,接待读者3 万人,2013年7月份共接待读者25 万人。如此大规模的人流如果进入一般高校图书馆,恐怕靠现有场地和工作人员是很难正常运转的。而国内高校岗位将逐步实现定编定岗,主管部门不会因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而考虑增加岗位,因此人员短缺情况恐难以避免。

(三)馆藏资源不足。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校的师生,保障其教学和科研,馆藏书籍资源也多以专业期刊、书籍为主,与多数社会读者的需求不符。例如,多数高校的文学书籍、小说等数量较少,对本校职工和学生都只允许每次借1 本。也有一些相对热门的书籍,如财会类书籍,社会上也会大量需求,若大量社会读者涌入,势必会使本已稀缺的资源变得更为紧俏,到时本校师生可能就无书可借,从而对正常的教学工作造成冲击。

(四)对高校安全带来新威胁。由于治安形势并不乐观,很多城市偷窃、抢劫等刑事犯罪时有发生。为了保证师生安全,维持正常秩序,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校园都是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尤其是外来车辆不能随意进出校园。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外来的车辆如何管理、人员如何管理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例如,本校车辆凭通行证进出,校内道路通常限制车辆时速低于20km,而社会车辆进入校园后并都遵守该规定,比较容易发生事故。此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可能会乘机进入校园,伺机作案,对学校师生财产、甚至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五)管理上存在困难。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后,面临管理上的困难,需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创新。目前已经对社会开放的国内高校图书馆,还没有适应新的情况,通常是对社会读者进行限制,减少服务。对于校内读者,不必担心借书不还,超期或图书无损还可以罚款。而校外读者的素质和信誉如何,高校图书馆管理方无法掌握,因此只能选择不借、少借、收取高额押金等方式。但是,一旦出现纠纷,这些读者是否能服从管理,还未可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家庭轿车,到时停车可能会成为严重问题,大学校园会成为大停车场,如果不让这些车辆进入,校外大概也没有那么多停车位。

(六)配套制度措施未跟上。一方面多数高校并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还需要靠学费或其他创收维持运转,因此没有理由提供纯公益性服务。本校学生使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实际上是付费的,那么对社会读者的服务是否也应该收费,收费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高校能否通过提供服务获利;另一方面既然是作为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补充,为地方公众服务,那么地方政府是否应该承担相应成本?工作人员的岗位编制、资助的额度如何确定?关于这些问题,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这种情况不利于调动高校开放其图书馆的积极性。熊丙奇(2014)“如果高校图书馆工作量增加而没有收益,对外开放的状态肯定不长久。”从目前已经对社会开放图书馆的高校所采取的措施看,大家其实是不情愿的,还有顾虑。

二、开放高校图书馆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的首要职能是为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在确保这一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开放。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既要优先保障本校教学科学需要,又有成本、管理上和安全上的顾虑。

为了提高高校开放图书馆的积极性,政府应该:

(一)增加政府投入,提供服务能力。制度的耦合原理要求地方政府在要求本地高校(特别是非本地财政支持的高校)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时,提供财政补助,每年增加专项拨款,承担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成本。依靠财政补贴,高校图书馆可以扩建或新建场馆,购置设备、图书,从而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保障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在土地使用、规划审批方面进行倾斜,使高校图书馆能有充足的场馆、停车等设施。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分担高校因开放图书馆产生的成本,并使高校从中获益,才能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实现双赢。

(二)出台法律法规,保障高校权利。由于开放图书馆可能会影响校园安全、带来新的纠纷,为了使高校图书馆放心,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规定高校可以自主决定对社会开放的时间、方式;明确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收费方式、标准、处罚标准;明确校外读者若在高校图书馆内发生意外的责任判定;建立社会读者诚信档案,对信誉不佳的、有违法犯罪记录的读者例如黑名单,供高校参考等。

作为高校图书馆,应顺应开放的潮流,积极稳妥地推进开放工作,针对面临的问题,高校应以下措施为开放提供保障:

1、解决编制问题,保障人手充裕。在当前高校管理体制下,高校图书馆岗位紧张,主管部门不太可能为此专门批准岗位,因此需要从其他角度破解人手不足问题。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是一种服务地方的行为,是否可以考虑由地方政府设立部分岗位,或从地方公共图书馆安排编制?目前国内只有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同时又是宁波市第二图书馆、宁波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宁波市红领巾图书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和鄞州区图书馆,六馆集于一身。”(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网站简介)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应该是一个范例,可供借鉴。此外,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人事代理方式或聘用已退休专业人员,即可解决编制不足问题,又可以节省一定的资金。

2、提供安保服务,确保校园安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以后,进入校园和图书馆的车辆和人员势必会增加。必须加强安保措施,增加保安人员数量,加强巡逻,对进出校园和图书馆的机动车辆和人员进行管理,规范校内秩序,确保校园安全。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学校保卫处必须与当地公安部门加强联系。学生在图书馆自习期间,经常会携带手机、钱包、笔记本等物品,在偶尔离开上厕所或其他临时情况时,这些物品通常放在桌上,为了避免外来人员增多导致丢失物品情况,需要加强监管,馆内外需要增加摄像头监控。

3、创新管理模式,适应开放需要。出于保障本校教学科研的考虑,必须运行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情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为了减少对本校教工、学生使用图书馆的冲击,可以限制对外开放的时间,可以不外借或限制校外读者的借书规模,原计划对外提供600 个名额;同时为了避免图书资源受损,防止有些信誉不佳的读者有借无还,必须收取高额押金,如西南民族大学对校外读者收取300 元押金;高校图书馆不是纯公益性图书馆,可以对社会读者收取一定费用,设立一定的门槛;考虑到高校图书馆藏书的专业性较强,不适合普通公众,可以重点为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应是一种趋势,有利于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不足。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还只是出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使高校图书馆对开放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只有通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提供制度保障,提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使其能在不影响正常职能,保障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前提下,能对外提供服务,才能调动高校开放图书馆的积极性。高校有了开放图书馆的动力之后,就会想办法解决人手不足、安全保障和管理模式等问题。只有实现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双赢,才有可能使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长期持续下去。

[1]张国臣,梁正华,石军毅.首都图书馆联盟中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19.

[2]杜辉,王贵海.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4.

[3]刘子辉,陈强,杨应全.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策略分析[J].图书馆,2013.2.

[4]霍素彦,于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实践研究[J].兰台世界,2013.8.

[5]姜化林,董小朋,刘进军.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2013.3.

[6]魏建琳.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困惑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1.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