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发展中的委员力量

2015-06-06整理

协商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古村落

◎本刊记者王行宾 整理

王建国委员代表民革河南省委员会发言——要大力推进我省电子商务发展

1月29日下午,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委员大会发言。本次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稿136篇,会上,14位委员分别代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和委员个人,紧紧围绕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聚焦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们的发言是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必将为助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发挥应有的作用。

网购作为电子商务最直白的一种表现形式,已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的消费习惯。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省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增强我省经济活力、调整经济结构等发挥着关键作用。阿里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河南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仅为7.69,在全国排名第31位。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河南的电子商务发展显然比较滞后。为此,我们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支撑服务,给予电商多方“实惠”。深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为电子商务企业或者传统企业“触网”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持。建议各级政府成立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完善有效支撑我省电子商务发展的服务体系,多方给予电商“实惠”。包括创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加快构建综合支付体系,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等。

2.突出龙头带动,培育河南品牌,提高我省电商市场竞争力。一是继续扩大电子商务领域的开放合作,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零售巨头在我省建立区域总部和相关产业带。二是重点面向跨境贸易、生活服务、农业农村等领域,打造一批“诚信好、规模大、品牌亮”的河南骨干电商企业,重点打造农业品牌电商,带动我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三是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园区建设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开展小微电商孵化。同时,鼓励优势行业中大型骨干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小微企业和自然人网上开店创业,壮大我省网商队伍。

3.引进培养人才,出台优惠政策,破解电商发展瓶颈。在引进电商专业人才时,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出台能吸引留住人才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平台搭建等优惠政策。同时加强人才培育基地建设,夯实电商发展基础。一是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作用,培养造就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型电商领军人才;二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建立实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培训活动。

4.尽快启动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推动电商健康发展。尽快启动电子商务地方法规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我省电子商务行业规范和标准,兼顾和平衡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信息提供商、消费者、商家等各方利益,建立公平交易规则,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李洪连委员代表民盟河南省委员会发言——大力发展我省农业保险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是弱势产业,易受灾,易成灾,2012—2014年病虫害、冻害、旱灾等各种灾害给我省农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在中央政策支持和推动下,我省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看,我省农业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一些制度机制亟待完善。为此建议:

1.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以及开辟专栏、张贴标语、上门入户等多种形式,宣传保险意义、投保流程、理赔流程、赔偿标准、责任范围等知识。特别要重视对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的宣传。

2.创新保险险种。发挥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有利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与高效农业保险,分步骤建立比较完备的河南省农业保险险种体系。各地政府可依据地方和市场情况设定单位保费以及政府补贴的力度,将有地域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大的农产品率先列入农业保险险种名单。要大力发展设施园艺、设施蔬菜、特色水产品保险和相关产品责任保险,主动开展农民需求高而风险相对较大的农业保险险种,积极探索高效设施农业保险。

3.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培养专业农险人员。保险公司应在乡村两级配备工作机构及人员,建立起有效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切实将农业保险的服务窗口前移到涉农第一线。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农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培养高素质、高效率的农业保险基层查勘理赔队伍,提升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规范承保、理赔两个关键环节的基本操作程序,做到宣传、承保、查勘、理赔到村到户。

4.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首先,由政府负担管理费和保费补贴。其次,实行税收优惠,建议减免农业保险所得税。

李政军委员代表民建河南省委员会发言——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需求压力巨大,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为加快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我们建议: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区域投融资平台发展。一方面要规范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资领域,增加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规范民间资本的运作,增强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公共领域投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另一方面要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其造血功能。一是政资、政事、政企分开,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行使投资者职责,制定投资计划、安排项目;投融资平台公司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化运作。二是构建“借、用、管、还”相匹配,“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机制。三是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投融资平台公司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公司授信的审批管理。

2.完善融资体系,吸引民间投资。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二是探索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的方式,以及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等模式,分散风险,更大限度的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港区建设。三是对于一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经营性基础设施可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并通过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

3.财政融资、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协调配合,提高融资效率和风险承受能力。在完善信贷融资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证券融资比例,使三种融资方式在规模上匹配,功能上互补。完善融资体系,使信贷融资、证券融资能够独立、健康地发展。现阶段,一方面要通过强化银行体系来促进证券融资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信贷融资,使信贷融资更加成熟、发达、有效。

4.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一是按照税收属地化管理和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调整主税共享分成办法,增强实验区财政保障能力。二是制定《科技投融资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辖区内创业投资机构、投融资服务机构、银行、科技担保机构及科技企业进行补助,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

马跃生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员会发言——应将黄河滩区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用地

黄河滩区属于黄河河道范围,诸多法律法规对滩区建设作出了很多限制性规定,工业项目不能落户滩区,基础设施项目一般不在滩区安排,使得滩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目前,由于历史政策等原因,致使黄河滩区内94%的土地被确定为基本农田,为此建议将黄河滩区内基本农田从国家层面予以核减。

事实上,黄河滩区土地不符合划为基本农田的条件,理由如下:

1.洪涝灾害频繁,致使滩区土地土质不断变化,并形成了一些天然湿地;历史上取土筑堤,导致了临河洼地;群众挖土搭台建房,造成了环村坑塘,土地整体利用水平不高,引黄灌溉条件较差。

2.黄河淤堤加宽一百米,占压了部分滩区群众的土地,而且导致土地沙化。

为此建议在研究黄河下游滩区扶贫开发问题时,充分考虑黄河滩区的特殊情况,力争从国家层面将黄河滩区基本农田核减调整为一般农用地。

黄红霞委员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员会发言——建立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地在探索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已有的探索实践来看,医养结合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机构养老层面,对如何解决社区、居家养老特别是农村养老的医养结合问题,探索研究的较少,取得的进展也有限。为此建议:

1.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的联合体,实现二者资源的有效融合。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二者的优势,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组建不同类型的“医养联合体”。一要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养老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免费体检、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出诊、护理、病床等延伸服务。二要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鼓励普通养老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急救绿色通道并成为医院的康复病房,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连续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与动力。三要加强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在规划与审批环节的合作,统筹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规划的衔接,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2.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或医疗机构采取内设模式,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一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制定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准入和服务标准,并在机构设置、投融资、土地使用、税费优惠、补贴等方面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或养老床位,发挥其在养老方面的溢出效应。

3.合理转化闲置的医疗资源,增加区域内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将闲置的医院根据区域内养老资源分布转变为老年人康复院、护理院等,鼓励这类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转化,还需要赋予相关部门职责,建立部门间协调推进机制。

4.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满足居家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一是制定实施细则,为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居家老年人购买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护理等上门服务。二是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尽快研究出台专门的法规,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整合规范,促进社会化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产业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积极设计开发适应医养结合需要的商业护理保险,健全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多种人身保险险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医养结合选择。

沈开举委员代表民进河南省委员会发言——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文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必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李怀亮杀人案、眼花法官案、时军锋偷逃天价过路费案,“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笔头,笔头不如口头”等问题的存在,仍说明我省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任重道远。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建议: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必须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法尊严,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人民团体和广大公民的政治责任,决不允许违反交通规则有人管,违反宪法无人管。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要坚持科学立法。要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和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要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数,更多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要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要明确立法权力边界,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必须严格执法。政府领导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政府决策要遵守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重大决策必须召开听证会,由相关行政相对人参加听证,提出意见,并把法治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必须公正司法。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树立司法权威。要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和生效法律文书。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机制。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必须培育法律信仰。只有全体人民,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执法者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才能真正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出文明之花,结出文明之果。

段爱冬委员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工作委员会发言——多策并用,进一步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

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是与我省对外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紧密相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河南创业和工作。但我省各地在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方面还存在对落地城市优惠政策知晓不多、对国内外人文环境差异的不适应、政府服务水平内涵不足等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建议:

1.政策宣传应注重对内和对外相结合。政府在宣传优惠政策的时候,要加大对大学生和家长两个群体的宣传。把来豫创业和工作的优惠政策制成宣传册,走出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和办事大厅,走进高校和社区,以提高整个社会对优惠政策的知晓度,提升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吸引力。

2.政策制定应注重与人文自然环境相结合。应注重发挥厚重河南文化优势,加强人文建设,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各项优惠政策相得益彰,不断增添中原城市群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吸引力。

3.人才引进应注重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在我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的优惠政策中,应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文科学人才的引进力度。

4.人才引进应注重学历与经历相结合。改变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才“重学历、轻经历”的状况。建议重视吸引海外高级应用型人才,包括跨国公司的高级研发和管理人才,而不是单纯注重发表多少篇论文。在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豫创业和工作的政策中,把海外高级管理人员也列为重点吸引对象,享受相应的各项优惠政策。

5.人才引进应注重个体与团队相结合。建议我省把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引进高层人才团队相结合,更好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最大效益。例如,对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其创业或工作的团队符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可打破学历、职称等条件的约束,给予“打包”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以推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程国平委员代表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发言——加强国际农业合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推动改善农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让农业分享社会成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农业一直未能形成对产业资本的真正吸引,真正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河南农业的国际化程度是比较低的,但这也意味着我省农业国际化的前景广阔。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和粮食主产区等独特优势,对国际农业资本具有较大吸引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通过政府的推动和社会资本的参与,在我省创建一批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区,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模式,形成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带动我省农业的现代化。这种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的局面一旦形成,我省农业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甚至吸引到国际农业产业资本的投资。

二是加快河南农业“走出去”步伐。通过对外农业援助、友好城市等外交活动为河南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制定农业“走出去”战略规划,支持企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建立对外农业投资合作信息平台,为企业抱团进行境外农业开发搭建桥梁。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境外农业投资合作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培养跨国经营人才。以长远的眼光来对待农业境外开发,针对农业经营收益期长、投资额大等问题,为“走出去”农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政策及融资方面的支持。

张广东委员代表河南省无党派人士发言——坚持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决定性作用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随着科技创新需求的加大,原有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我省发展的要求。如何坚持市场导向,破除科技管理体制、科技评估评价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的障碍,进一步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问题,是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1.建立多元化投资市场体系,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探索实行贷款贴息、风险投资、有偿资助、专利抵押等多种方式,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增加科技投入;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畅通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银企合作;完善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工作机制,支持担保机构开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业务。

2.注重打造具有市场理念的科技创新团队。用好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柔性引进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创新活力;认真贯彻已出台的人才优惠政策,致力于用事业留人、用爱心留人;要将适度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机会激励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和调动一线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3.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完善基于技术创新的利润分享机制,在奖金分配、股权设置等方面出台新的举措;不断改变目前以专家为主确定科技计划项目的局面,提高企业对应用性科技计划立项和执行的参与程度,从企业被动接受科研成果逐步转向由企业主导创新。

4.加强合作,鼓励开展协同创新。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资源平台的共享机制建设,推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改善科研条件,增强研发能力,吸引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为科研院所提供技术要求方向,使企业成为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中试基地、生产基地。

5.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要素向创新企业集聚,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完善相关政策,把社会贡献作为评价高校和科研人员的核心要素,改善高校科研脱离应用市场的情况;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假冒侵权等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简化相关管理程序,重新审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财务规范的要求,适当降低“门槛”。

毛德富委员代表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发言——充分发挥“非遗”作用推动我省高端服务业发展中

我省以太极拳、少林功夫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知识性、集约性、辐射性和公共性特点,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文化创造力,通过文化体验、科技生成、媒介传播等传承嫁接,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智力与资本、文化与产业的融合转化,成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传播河南声音、讲好河南故事、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载体。

当前,在“非遗”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统筹规划不到位、资源整合不到位、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制度机制保障不到位。为此,我们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非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特点,增强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坚持保护发展,正确处理“非遗”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利用。实施“非遗”研究协同创新工程,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集中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成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永续资源。推进多主体、多形式的“非遗”知识普及教育,培育“非遗”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社会人文基础。

2.科学制订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对有特定起源地和不可移动的“非遗”项目,要科学划分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和发展区,形成“门内保护,门外经营”的格局,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积极培育以“非遗”元素为灵魂的创意产业,建立以“非遗”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发展体系,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3.强力整合资源,突出项目带动。建立河南省“非遗”文化体验园区,推动以“非遗”重点项目发源地生态文化保护圈带动大旅游圈项目建设。充分运用国家和省级典籍整理项目,开展“非遗”资料的抢救性挖掘整理、出版和研究交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区域合作,建立“非遗”资源富集城市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开放推动“非遗”与高端服务业的融合。依托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展示基地、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

4.强化人才建设,增创发展优势。鼓励支持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体育教练创办传承讲习所,确保“非遗”薪火相传。注重培养满足“非遗”助推高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促进高端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依托文化创意体验园区,建设创新基地,集聚创新人才。建立新型人才管理机制,确保各类人才合理流动。

5.强化政策引导,营造发展环境。对“非遗”传承项目和以其为文化内核的高端服务业项目,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制订行业标准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监管机制和征信服务系统。

李绍彬委员发言——尽快开发恢复贾鲁河航运通航

通过实地勘察,反复调研论证,征求专家意见,我们认为,加快实施贾鲁河航运开发项目,尽快恢复通航,意义重大,十分紧迫。

为此建议:一是成立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厅长任副组长,相关市领导任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负责领导和协调整个通航项目工作。二是将贾鲁河开发项目列入省“十三五”规划。三是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周刚委员发言——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建设,群众基层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民主自治组织村委会建设继续加强,各种村级民主自治组织全面建立,群众广泛参与四个民主力度切实加大。

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基层民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热情还不够高;二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成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三是基层民主监督没有完全到位,群众民主权利享受不够充分。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热情。进一步加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基层党委、政府指导好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工作;动员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积极参与竞选村委会成员。

2.明确职责,依法定程序进行基层民主选举。县、乡两级党委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组织和民政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队指导。严防选举违规问题发生;政法机关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威胁、宗族帮派干扰破坏选举等行为;信访部门及时了解掌握矛盾苗头,尽早尽快化解矛盾,确保选举顺利进行。

3.完善制度,务实探索群众实现民主权力形式。将村民代表会议作为经常性议事组织,经授权代行村民会议的绝大部分职权。同时,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与所代表的村民的有效沟通机制,保障村民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4.加强培训,指导基层民主组织有力开展工作。将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村干部岗位任期实行目标管理,新当选的村干部要结合本村实际制定3年以上发展规划。

5.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基层民主持续健康推进。一方面,审计部门坚持每年对村财务开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一是依法推进基层事务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突出人、财、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内容,逐项逐笔明细公布。二是依法规范民主决策,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决策权。重要事项实行民主决策,依法办事。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在重大事务方面做出的决定,均为无效,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张树才委员发言——充分准备,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机遇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使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百年难逢的历史机遇,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抓住用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立足我省省情,摸清“一带一路”沿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情况,切实找准战略定位,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带动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前瞻性的思路做好规划,把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密切对接融合,制定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实施方案,科学有序地逐步推进。

2.实施人才战略,提供智力支撑。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培育本土人才与引进外地人才相结合,适度扩大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招生比例,在大学创建丝绸之路学院,有针对性地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组建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智囊机构,加强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未来和发展等深入展开研究等措施,逐步形成外语、外贸、国际法、国际金融等专业型、外向型人才的洼地,为企业提供法律与政策方面的咨询帮助和智力支撑。

3.重视文化传播和对外宣传,发挥文化先行作用。要统一制定对外宣传方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构建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加深外界对河南的了解。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提升中原文化的认同感、亲和力和影响力。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中原文化底蕴厚重特色,科学整合旅游资源,调动社会资金对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要支持和鼓励一批大学走出去,与丝路沿线国家大学建立紧密的合作交流关系。同时,还要发挥好文化节会、经济论坛等平台的作用,构筑各类交流合作平台。

4.扩大开放程度,加强对外交流。要争取我省更多城市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并设立驻外办事机构。搜集“一带一路”沿线的动态信息,推介我省优势产业、商品和项目,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工商界人士来我省开展经贸考察、洽谈,开展商贸、投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同时,鼓励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已建立的各类协调合作机构,在沟通协调中获得更多的发展信息和机遇。

5.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和督办推进机制。打破现存的政策瓶颈,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口岸通关合作、财政金融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设好技术、贸易、物流、会展、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加强对质检、金融、海关、税务等部门的组织协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设立“一带一路”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6.结合三大战略规划,加快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针对沿线国家的互补特征,发现供需矛盾,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扩大出口的竞争优势,实现结构优化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把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扶持龙头、骨干外向型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从而提高出口商品档次和附加值。要加强与沿线省市产业对接,引导企业规范地参与国际竞争,坚持错位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马仰峡委员发言——城镇化进程中,要注意传统古村落保护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和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承载着千年传统民间文化的古村落,有的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记忆,有的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空心村,一些记录于二十四史等历代典籍中的古村名、古镇名、古街名正逐步走向消亡。

面对古村落快速消亡的严峻形势,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重视。“保护农耕文化、留住根、留住家”、“保护与管理开发古村落”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纵观古村落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保护古村落意识淡漠;旅游开发过度,破坏古村景观;进城热潮,削弱古村落保护投入力度;自然环境因素导致古村落破坏严重。针对传统古村落保护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政府文化部门应该倾力打造高端文化栏目,大力宣传推介我省传统古村落,用趣味的古文化及其建筑风格去浸染、影响普通的群众,提高人们对古村落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2.加大传统古村落评选力度。尽快调查摸清古村落基本情况,完善古村落评选体系和标准,加大评选入围力度,让符合评选标准的古镇古村“进笼子”“进名录”。

3.制定古村落保护条例。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合乡土建筑、古村落保护,可制定《古村落保护条例》和地方法规。帮助古村落附近村庄订立乡规民约,严厉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古村落破坏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地方政府要利用古村落发展旅游,通过旅游开发为保护增添后劲,使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让村民在为保护传统文化做出奉献牺牲的同时,能够从保护与开发中受益。

5.积极探索古村落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开发新途径。在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方面,要尽可能的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协调性的原则,在古村落周边开发,应保持现代建筑物在风貌上与古村落和谐一致,使人们看到历史气息的延续,文化脉络的传承。

猜你喜欢

古村落
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浅议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乡土文化复兴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慎章翔:探寻古村落的振兴模式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火山古村落的保护及开发研究
——以海口石山镇火山古村落为例
扎囊江南古村落地名考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