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现代艺术:多元文化下的自我演进

2015-06-06蒙丽诗

收藏·拍卖 2015年1期
关键词:孟加拉画派当代艺术

蒙丽诗

开年之始,印度文化部、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带来了“眼睛与思想:印度艺术新的介入”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现任馆长瑞杰夫·卢臣担任策展人。

展览整体作品以架上绘画及摄影为多,作品主题各异,虽然企图以“眼睛与思想”这种常规的宏观定义概括所有的作品,但是观看过后,会发现关于印度现代艺术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纠结与演进成为了展览中另一条重要的线索。其实这并不是刻意为之,但是关于这段历史又似乎不能避而不谈。

印度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国家的民族觉醒和政治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像其他亚洲文明古国一样,印度有着长远的宗教及历史传统文化。19世纪,西欧与北美因为工业革命而全面革新之际,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和武器,以殖民的方式迫使许多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原有的社会及经济体系破灭,进而被动地进入“现代化”。在这个时候,西方艺术也随着枪炮、玫瑰、病菌一起传入,在一片怨怒中植根入本地。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产生了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孟加拉画派”(the Bengal School),强调复兴印度传统美术,与西方殖民者传入的西方美术分庭抗礼。可以说印度现代艺术是随着自身经济的进步和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且不断寻求绘画语言的变化和突破。他们开始探索印度古代壁画和细密画,从神话或者历史题材中寻找灵感,风格复古、雅致。

“孟加拉画派”是印度现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但并不是一个完成体。其画面的表现上更接近传统艺术,多绘制神话及传说题材,传统艺术的遗风明显。但是这没有阻碍它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可能性,比如纳尔达尔·博斯(Nandalal Bose)后来就从孟加拉画派中脱离出来,在作品中加入现实题材,真正地推进到下一个阶段。可以说“孟加拉画派”为后来的“民族主义——现代主义的印度艺术”奠定了基础。印度艺术发展到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受到尼赫鲁国际主义影响,绘画与雕塑作品主要呈现出表现主义风格,与此同时又融合了印度传统的雕塑、壁画、细密画等多种民间艺术元素。随后,抽象主义、立体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风格兴起,印度艺术家们不断地从本土的文化和传统元素中汲取灵感,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现代主义风格,譬如新坦多罗主义。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具象主义得到了复兴,艺术家们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问题批评与讽刺。此后,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印度艺术抛开了对西方艺术的成见,而是拥抱它幻化出一个全新的,可以说与别处没有多大差异的当代艺术混合体。

整个展览的作品,更有一种进程中的印度当代艺术的味道,可以看到“印度现代艺术”作为一个阶段和过程,如何最终走到现在的受到全世界瞩目的印度当代艺术。同时这种传统与西化双重夹击下的演进,和中国、韩国,以及其他亚洲古国又有什么不同。这就给予一个对比式的重新审视及回顾中国现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构成关系的机会。

猜你喜欢

孟加拉画派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孟加拉 难民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