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速度情结”

2015-06-05

印刷经理人 2015年1期
关键词:印刷业情结经理人

回望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史,尤其是近30年来的发展史,“高速”既是最显著的标签,也是最辉煌的业绩。

今天在这里,我们不去细盘多年来中国印刷业以怎样的高速度一骑绝尘,但常年的两位数增长,已使全行业产生了浓重的“速度情结”:速度,成为考量企业是否经营成功的重要维度;速度,也成为判定行业是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指标。

但恰恰正是速度指标,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之下,被改写了预期运行轨迹。

2014年12月9~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定调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主基调的此次会议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被定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而在此逻辑之下,中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中高速,到底是什么速度?实际上,按照联合国的全球分析框架,GDP年增速超过5%,已属高速增长,这在全球经济体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也并不常见。而对于中国经济,有经济学家分析,高速增长又分为高高速、中高速、低高速3个档次,分别对应8%以上、6%~8%、5%~6%三个运行区间。

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前3个季度GDP同比增长7.4%,全年预期恐也无出其右;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未直接披露2015年的增速目标,但预计中央对GDP增速仍较2014年有所下调;而面对已着手制订的“十三五”规划,经济学家们所强调的适度增长,也将增长幅度建议在7%甚至更低。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并不是增速预期的节节下滑,而是官方对增速下滑所保有的“平常心”。虽然官方承认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但认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这与2009年中国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之时,提出“保八”的经济目标,执政思路已迥然不同。

时移势易,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已是历史必然。当今情势之下,关于“速度”,印刷经理人需要反思几个问题。

其一,与“速度情结”相伴而生的,是“反弹期待”。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面对近年的节节下滑态势,经理人最爱问的问题是“底部在哪里”?在等待“触底”中消极防守,在期待“反弹”中蓄积能量。但如前述分析,如果经济新常态时期面临速度换挡期,何为“底部”?何为“反弹”?而印刷经理人为速度回升所做的储备与调整,战略方向是否正确?发力点是否合适?

其二,“中高速增长”,对应的是“中高端”水平。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换言之,新常态下预期增速所对应的增长点、经济结构,都和过去不同,并不是原有增长点和经济结构的等比例调整。这正是转型升级的要义,只有在“中高端”水平上发力、突破,才会在新常态下找到生存之道。

其三,适应“新常态”,要有“新考量”。如何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9个方向的解读,其中不乏新视野、新机会。比如,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上看,“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等将会孕育出新的增长极和经济带;从消费需求来看,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渐成主流,这些都将为印刷业带来新的商机与市场。

新年伊始,无论全行业还是企业家,我们首先需要突破的,还是已有的思维惯性:

对全行业而言,是否应尽快摆脱“速度依赖症”,更多着眼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更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

对企业家而言,是否应努力克服“速度焦虑症”,摆脱“高速期待”。要知道,“对经济增长下滑的担忧,比经济增长下滑更可怕”。对过往的“速度情结”,我们要多一些“平常心”,更要多一些从“速度焦虑”到“转型探索”的创新尝试。

猜你喜欢

印刷业情结经理人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印发《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未来亚太地区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基于超效率DEA-Tobit模型的中国造纸印刷业经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