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墙体在构筑广西地域建筑空间中的作用★

2015-06-05吕文林李东霞廖宇航

山西建筑 2015年14期
关键词:构筑质感墙体

王 博 潘 洌* 吕文林 李东霞 廖宇航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墙体在构筑广西地域建筑空间中的作用★

王 博 潘 洌* 吕文林 李东霞 廖宇航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结合墙体与建筑的哲理关系,分析了广西地域建筑墙体形态在空间构筑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墙体的轻重感受与冷暖感受,阐述了墙体质感在空间构筑中的功能作用,表现出了广西地域建筑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及地域特征。

墙体,地域,建筑

0 引言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点[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疆,以山地地形为主,平原和盆地较少,是以壮族和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其传统建筑表现出了鲜明的地理气候特征和多样的文化特色,如壮族的干栏建筑、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近代的骑楼等等。

墙与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体,墙与空间的关系凝聚着民族传统哲学观念和审美取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记载了社会演变的历程[2]。通过墙体的运用,广西的传统建筑既具有轻巧通透、朴实自然的地域特征,又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将从墙体的形态和质感的角度来阐述墙体在营造南宁地域建筑空间中的作用。

1 墙体与建筑的哲理关系

1.1 墙体构筑建筑的空间形态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选择天然洞穴作为生存的场所。随着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居住形式从穴居、半穴居逐步演变为有界面围合的地上建筑。墙体就是围合成建筑的主要实体元素,其构筑的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使用需求和精神寄托要求。“我们建筑家,就是在地面、墙壁、天花板上使用各种材料去具体地创造建筑空间的。[3]”芦原义信这段话说明,我们是运用建筑实体元素来构筑建筑空间的,从而创造人们安心、舒适的生活场所。

正如2000多年前老子所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哲理的层面十分生动的论述了“围合实体”和“空间虚体”的辩证关系。

因此,运用墙体是建筑实现物质功能和形成空间形态的最重要的手段。墙体是建筑营造和组织空间的基本要素,其多样性是与建筑空间的多样化息息相关的。

1.2 墙体展现建筑的地域特征

各个地区在地形、气候等等自然环境以及文化、习俗等人文环境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扎根于相应土地上的建筑是人类生存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从形态上体现着这个地域的特征。墙体作为建筑最基本的构筑元素,是表现建筑地域性最为直接有效的载体。

广西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两广丘陵的西部,南边朝向北部湾。平原和盆地较少,“七山二水一分田”就概括了广西总的地形地貌。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由于受热带海洋季风的影响,形成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雨量充沛,是夏热冬暖的温暖湿润气候。例如,壮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见图1),采用“上层住人,下层圈畜”的做法,极好地适应了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特点。其墙体就地取材,使用木、竹作材料,便于加工,且具有灵活、轻质和吸潮等特点。由此可见,墙体从其材料选用、砌筑方式等方面对建筑的地域特征做出了回应。

2 墙体形态在空间构筑中的作用

2.1 墙体的高低、虚实

“一个人对建筑的第一体验往往始于建筑的外观,其次才是空间。他们总是通过建筑外壳——墙体的虚实、高低等来判断建筑美观与否。”[4]墙体的高低、虚实反映在墙体的具体形态方面。墙体的具体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形成的人们视觉感受和空间氛围。在一栋建筑中,墙体除了作为围护结构和分隔房间外,更重要的是具有限定和连续空间的作用。当墙体的高度小于层高时,墙体只是阻断了人们的视线,整个空间仍具有连通性。例如,从古至今,广西的许多建筑会采用底层架空的形式,在底部的一些地方用隔墙围合,用来饲养牲畜、堆放杂物等。底层的视线整体较为开阔,空间连为一体,体现了建筑轻巧的特点。

墙的虚实对比影响到空间彼此间的融合与分割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消除墙体并不意味着消除了空间,反而通过这种方式,空间得以强化、转化与升华。不同虚实处理的墙体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例如,在南宁陈东村的一处清代民居中,在面向池塘的墙体上采用开窗的方式,把室外池塘的优美景色纳入室内,充分利用了墙的虚实对比和空间的相互渗透,达到了强化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营造空间意境的效果(见图2)。

2.2 墙体的组合形态

广西地域建筑大都是木构建筑。与中国传统的木建筑一样,具有墙体不承重,只起到围护作用的优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房倒屋不塌”。因此,在这种梁柱体系的支撑下,墙体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组合。其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就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特征独特的建筑形态。

为了适应广西多山地的地形条件,建筑墙体的交接方式也呈现出了灵活多变的特点,形成的空间富有连续性,由内而外,完美地与当地地形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墙体通过这样的组合,形成了层次丰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村寨,如侗寨。迄今为止,在侗族的许多村寨依然保存着风格突出、精致华美的木建筑,如风雨桥、钟鼓楼等,不得不说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瑰宝。他们按照特定的构筑模式、风俗习惯和生活需要进行营造,形成一个个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特色浓郁的村落体系,并且与地形和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

3 墙体质感在空间构筑中的作用

3.1 墙体的轻重感受

墙体的轻重是人们通过对构成墙体的材料的类型以及其质感的印象中得出的一种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形成了人们对墙体的轻重感觉的判断。

广西传统民居墙体一般是就地取材,采用各种各样的原生建筑材料如土、石、木、竹等,来构筑墙体的形态,并用独特的处理手法来展现材料的特色美。我们可以从墙体材料的材质肌理、组合方式以及表面凹凸来感受到墙体质感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受。例如,广西金秀县的某个瑶族村落的建筑普遍采用黄色的夯土墙,墙身厚,自重大,给人一种敦实、厚重的感觉。山地的吊脚楼和干栏建筑一般通过木板累叠形成墙体,充分展现了木材的纹路质感,给人一种轻盈、自然的感觉,营造了温馨宜人的建筑空间氛围。总之,通过对建筑小体量的部分以厚重的质感处理与大体量轻盈的处理手法,使建筑群体得到了很好的均衡效果的调节,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3.2 墙体的冷暖感受

墙体给人们带来的冷暖感受主要来源于材料的质感和颜色。不同的建筑类型对空间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氛围要求。建筑外墙采用冷色调的材质可使墙面有一种退后的感觉,加大与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严肃、冷静的空间氛围;采用暖色调的材质可使墙面有一种前进的感觉,给人亲切、活泼的感受,拉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在南宁的清代民居中,如雷沛鸿故居等普遍使用青砖砌筑墙体。青砖墙体使建筑呈现冷色调,带给人们古朴、沧桑的历史感,又体现了建筑空间的宁静、优雅的特点。

4 结语

墙体是构筑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其通过自身材料和尺度的变化,构筑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营造出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和视觉感受,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进一步体现建筑的风格特点和性格特征。墙体可以说是建筑最主要的构筑元素,也最能体现建筑的特点,对地域建筑而言更是如此。因此,通过探讨墙体在构筑地域建筑空间中起到的作用,理清墙体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并对墙体构筑建筑空间的手法作了总结,为今后创作提供了思路。

[1] 何镜堂.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12-19.

[2]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程小蓉,程 平.从墙与空间的关系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41-44.

Role of wall in building Guangxi region building space★

Wang Bo Pan Lie* Lv Wenlin Li Dongxia Liao Yuhang

(CollegeofCivilBuildingEngineering,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philosophical relationship of wall and build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ole of Guangxi regional building wall shape in space structure. Through weight feeling and temperature feeling of the wall, it describes the functional role of wall quality in space structure, which shows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gional features of Guangxi regional buildings.

wall, region, building

2015-03-08★:广西大学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基金(项目编号:SYJN20130525);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XJZ13035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2GXNSFBA276032)

王 博(1993- ),男,在读本科生; 吕文林(1992- ),男,在读本科生; 李东霞(1991- ),女,在读本科生; 廖宇航(1978- ),女,讲师

潘 洌(1974- ),男,高级建筑师

1009-6825(2015)14-0003-02

TU-024

A

猜你喜欢

构筑质感墙体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分析
空间的质感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颜料的“质感”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一带一路”构筑“健康丝路”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打造上乘质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