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应用于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价值

2015-06-05冯秀荣

医疗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脂肪肝血常规白细胞

冯秀荣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贵州铜仁554300)

血常规检验应用于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价值

冯秀荣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贵州铜仁554300)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应用于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脂肪肝患者为脂肪肝组,以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人士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行血常规检查,并比较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脂肪肝组WBC、EO%、RBC、HGB、HCT、MCH、MCHC、RDW-SD、RDW-CV、LYM%、MONO%、MCV、P-LCR、MPV等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健康人员相比,脂肪肝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而血小板计数则显著下降,血常规检验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脂肪肝的辅助检查手段。

脂肪肝;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临床检查与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脂肪肝。其中57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8.7 ±10.6)岁。从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士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人员均无其他血脂异常、先天性血液性疾病、肝功能异常等疾病,其中53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0.3±8.7)岁。两组人员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接受血液检测者应禁食12h以上,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用EDTA抗凝管存储,并在收集血液样本的当天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生化检测。记录血常规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白细胞计数 (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嗜酸性细胞比率(EO%)、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淋巴细胞比率(LY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细胞容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单核细胞比率(MONO%)、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Hb含量(MCH)、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等。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按α=0.05的检验水准,并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s,n)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s,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血常规各项指标 脂肪肝组(n=90)对照组(n=90)t P WBC 6.87±1.65 6.32±1.61 2.26 0.0248*RBC 5.00±0.43 4.74±0.45 3.96 0.0001*PLT 201.86±42.87 217.96±52.71 2.24 0.0258**BASO% 0.37±0.31 0.35±0.26 0.46 0.6397 EO% 2.22±1.45 1.78±1.35 2.10 0.037*HCT 0.45±0.03 0.43±0.04 3.79 0.0002*MCV 91.77±4.37 90.35±4.02 2.26 0.0245*HGB 151.52±15.42 142.42±13.46 4.21 0.0000*P-LCR 31.22±7.14 28.64±5.45 2.72 0.0071*PCT 0.22±0.04 0.23±0.05 1.48 0.1402 MCH 30.46±1.54 28.01±1.11 2.19 0.0296*GRAN% 56.26±14.97 56.87±11.73 0.30 0.7613 MONO% 6.09±2.00 5.96±1.60 1.56 0.0366*LYM% 35.78±6.98 34.28±5.21 1.79 0.0063*RDW-SD 42.43±2.89 40.86±2.46 3.92 0.0001*RDW-CV 12.86±0.70 12.64±0.54 2.36 0.0193*MCHC 334.15±10.56 330.79±11.54 2.03 0.0431*MPV 10.81±0.86 10.76±0.81 8.33 0.0000*PDW 12.78±2.07 11.53±1.44 4.70 0.0000*

3 讨论

脂肪肝患者发病时,其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发生障碍,这与多种细胞因子和内毒素的产生有关[2],导致发热、肝内中性粒细胞活化,引发炎症,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增加,且研究者发现白细胞计数较低的人群,发生脂肪肝的可能性明显低于白细胞计数较高人群。此次研究中,除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外,脂肪肝组白细胞总数与分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可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变化来了解脂肪肝患者危险分级。胚胎时期主要的造血器官是肝脏,虽然出生以后主要是骨髓造血,但肝脏仍然参与造血,为骨髓造血系统提供铁元素、维生素与叶酸等。正常红细胞具有较强的自身形态改变能力,当脂肪肝发病时,红细胞形状发生改变,流动性变弱,可塑性变差,通过脾脏时被剥蚀为棘红细胞,因此,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与健康人员相比,脂肪肝患者RBC、MCH、MCV、HCT、HGB含量明显增加,而MCHC含量降低,是由于肝脏内脂肪长期沉积,导致肝纤维组织增生,肝血管直径变小,血液流经肝血管时,红细胞会受到挤压,使细胞膜上的弹性蛋白分布情况发生改变,造成形态大小不一[3]。通过检测PLT、MPV、PCT、PDW、P-LCR水平的变化,可间接了解患者血小板的功能状况,可作为判断脂肪肝是否转变为肝硬化的理想指标,而P-LCR增加,则提示体内血小板可能已被激活,同时,P-LCR体积较小的血小板含有较多的致密体,且功能活性更高。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与分类的变化,可直接了解肝组织发生纤维化的程度,这对预测肝脏病变情况,了解肝纤维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与健康人员相比,脂肪肝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而血小板计数则显著下降,血常规检查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脂肪肝的辅助检查手段。

[1]郭春霞.脂肪肝患者血液指标的检测意义 [J].中国基层医药,2014,16(10):1470-1471,1472.

[2]王润.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9):55.

[3]王林,陈小凤.脂肪肝与高血压病、糖尿病、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1):38-40.

R446.11

B

1002-2376(2015)09-0019-02

2015-07-12

猜你喜欢

脂肪肝血常规白细胞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