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43例临床观察

2015-06-05李永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开腹胃癌淋巴结

李永明

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普外科,河南 焦作 454003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43例临床观察

李永明

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普外科,河南 焦作 454003

目的:对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

胃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较低,因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各类肿瘤中占首位,且呈逐渐升高趋势[1]。对于胃癌,若能早发现、早诊断,并有效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扩散,适当延长患者的寿命[2]。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是目前胃癌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案,为了探讨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治疗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4.2±3.1)岁;癌变情况:全胃癌6例,胃体部癌肿9例,胃窦部癌肿12例,胃贲门和胃底部癌肿1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8 ±3.3)岁;癌变情况:全胃癌4例,胃体部癌肿10例,胃窦部癌肿12例,胃贲门和胃底部癌肿17例。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①治疗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于脐下1cm处作切口并置入10mm套管针,建立人工CO2气腹(腹压为15mmHg)后放置腹腔镜。探查腹腔内转移和种植转移情况,并游离于大网膜、横结肠系膜前部、胃结肠韧带等部位,切勿损伤周围组织,并对胃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将肝十二指肠韧带切开,剥离并充分暴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对血管进行结扎。用血管夹夹住胃右动脉以阻止血流,清除局部淋巴结,游离十二指肠上部及其血管,结扎后仔细检查出血情况,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切断十二指肠球部。再将小网膜切除,对食管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并向下分离到胃贲门上约3cm处,行残端胃与食管或食管与空肠吻合术。术后逐层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并给予抗生素常规抗感染;②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方法为:行气管插管全麻,取上腹部正中切口,按照术前的判断选择切口长度,手术方法及处理与治疗组同,术后常规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s)

/min 243.8±31.7 226.8±23.6术中出血量/ml 179.2±43.6 328.3±52.1切口长度/cm 5.9±1.2 12.7±1.8淋巴结清扫数目/个 31.8±9.4 33.7±10.7术后排气时间/d 3.2±0.7 5.1±0.9进食时间/d 3.9±1.2 6.2±1.6住院时间观察指标 治疗组 对照组手术时间/d 8.9±1.5 13.2±2.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组(43例)发生消化道吻合口漏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对照组(43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吻合出血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95%;治疗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胃癌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有关。胃癌的临床发病率高,且其在中晚期的生存率低。因此,能够在胃癌早期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并在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手术以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外科中得到推广及应用。腹腔镜胃癌切除手术因手术难度较大、胃周围血管分布密集、解剖层次多、吻合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胃癌治疗中被推广及应用的速度较慢[3]。

本文以开腹手术作为对照,对两种术式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本组数据与吴浩[4]等的文献资料基本相似。由此表明,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1]赵永亮,余佩武,钱锋,等.远端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9):713-716.

[2]于建平,韩晓鹏,刘宏斌,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在治疗胃癌并幽门梗阻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21-25.

[3]权蕊良,赵旭辉,魏忠,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21):3968-3970.

[4]吴浩,凌云,王国有.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行胃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71-72.

R735.2

A

1007-8517(2015)13-0033-01

2015.04.30)

猜你喜欢

开腹胃癌淋巴结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