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6-05鲍淑峰丁君四侯丽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超短波盆腔炎盆腔

鲍淑峰 丁君四 侯丽云

安徽省东至县中医院妇产科,安徽 东至 247200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鲍淑峰 丁君四 侯丽云

安徽省东至县中医院妇产科,安徽 东至 2472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药联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超短波治疗盆腔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盆腔炎;中西医结合;超短波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系指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PID临床发病多表现为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多因急性期未能有效治疗,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常常难以治愈,严重影响着妇女的健康、生活、工作、甚至孕育,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家庭与社会负担[1]。临床及时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身体及精神压力,提高临床效果,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0.4±6.3)岁,平均病程(1.8±0.5)月;对照组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1.6±5.2)岁,平均病程(1.6±0.6)月。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纳入标准,参考《妇产科学》第七版[1]拟定。症见下腹部坠胀、刺痛或腰骶酸痛;多伴有低热、月经不调、阴道分泌物增多及不孕等。常在劳累、性生活及月经前后加剧;体检:子宫增大或正常,活动受限或黏连固定,伴附件发炎时,可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包块,或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B超及其他检查提示盆腔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辅助诊断。中医诊断参照 《中医妇科学》[2]拟定。症见:少腹胀痛、拒按或少腹一侧或两侧疼痛;带下增多或月经不畅,经期或劳累后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弦或涩。

1.3 排除标准 排除不符合盆腔炎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伴有其它明显禁忌症者及不能主动配合者等[3]。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西药采用常规抗生素生头孢呋辛钠 (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43628)及替硝唑(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44021435)。头孢呋辛钠1.5g配入0.9%生理盐水250m l静滴,0.4%替硝唑注射液200m l,均每日2次,10d为1个疗程;②中药保留灌肠:丹参、莪术、三棱、紫花地丁各20g,车前子、赤芍各15g,牡丹皮、枳壳各12g;辨证加减:热毒炽盛加败酱草、红藤、桃仁20g,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湿热瘀阻加泽泻、川萆薢各15g,薏苡仁30g,以清热利湿、止痛;日1剂,熬取药液约150ml保留灌肠。具体方法:药液温度维持36~40℃,患者非月经期间,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稍垫高臀位约10cm,注射器药管排尽空气,距肛门约5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经肛门插入直肠约10~15cm,缓慢注入直肠后取膝胸卧位维持5~10min,后平卧即刻配合超短波理疗;10d为1个疗程[4]。③超短波治疗:DL-C-BⅡ型超短波机,药 (械)准字:苏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7525;将板状电极对置放于下腹和腰骶部,治疗处方50~100MW直流电,220V交流压,工作平率40~60MHz,每日1次,每次治疗20min,后平卧休息,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头孢呋辛钠1.5g配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0.4%替硝唑注射液200ml,均每日2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相关标准[5]拟定。治愈:临床腹部坠胀、刺痛或腰骶酸痛、发热、月经不调等症状、体征消失,B超及其他检查提示正常,且治疗后1个月内无复发。显效:临床腹部坠胀、刺痛或腰骶酸痛、发热、月经不调等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B超及其他检查提示明显改善。有效:临床腹部坠胀、刺痛或腰骶酸痛、发热、月经不调等症状、体征减轻,B超及其他检查提示有所改善。无效:临床腹部坠胀、刺痛或腰骶酸痛、发热、月经不调等症状、体征无减轻或有所加重,B超及其他检查提示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数据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学中 “盆腔炎”的描述最早可见于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不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将 “盆腔炎”作为中西医通用病名,始见于我国1993年的出版的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一书,其病位在任、冲二脉,病因病机多为热毒炽盛或湿热瘀结[6]。西医对急性盆腔炎引起的病理变化总结表现为: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病因多为内源性、外源性病菌感染,尤以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为主。而临床对盆腔炎的治疗,也方法多样。中医学依据辩证分型,多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利湿等法对症施治;西医学多针对病原菌,选择有效的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临床提示单一选用中医药,效应缓慢,急性期易延误病情;单一选用西医药,又易产生耐药性,反复易发,不能治本。因此,及时有效的根治盆腔炎症,防止其慢性迁延,不仅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痛苦,缓解经济和生活压力,还可提高育龄期妇女的受孕率,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方式意义重大。结合临床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治愈率、有效率效应确切[7]。

目前,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方式的优越性突出,因盆腔炎的发病部位与直肠毗邻,灌注中药可通过直肠黏膜静脉丛吸收,使药液直达病灶所在,进而提高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直接达到消除炎症、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促进包块吸收的作用。该法也是目前中医治疗盆腔炎用药的首推方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8]。本研究中选用赤芍、莪术、三棱、丹参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选用泽泻、川萆薢、薏苡仁等清热利湿药,以理气解痛;诸药辨证加减,共奏疏肝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调理冲任二脉气血,发挥中药治本优势。

超短波理疗仪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仪器。超短波疗法是指应用波长1~10m,频率30~300MHz的高频超短波电流治疗临床治疗疾病的一种康复方法。利用超短波热效应使患部的表层和深层组织均匀受热,可以增强局部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并加强组织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9]。应用中药灌肠保留药液在病灶局部,再配合超短波的电流热效应,促进药液对盆腔组织、血管的渗透性,并结合西药在血液里的代谢,直接作用机体微循环,从而达到抑菌、消炎、止痛、解痉,促进炎症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治疗目的[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联合超短波治疗盆腔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9-250.

[2]司徒仪,杨家林.妇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 [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2.

[3]黄少妤,王永美,曾伟兰.超短波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798-802.

[4]马红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2013,31(5):52-53.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6]刘焕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综述 [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3-5.

[7]徐云霞,李伟莉,周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4,18(7):1349-1352.

[8]黄玲华,彭薇萍.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J].当代医学,2010,16(l5):146-147.

[9]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2.

R271.1

A

1007-8517(2015)13-0026-02

2015.05.05)

鲍淑峰 (1971-),女,汉族,安徽池州人,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超短波盆腔炎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