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新博物馆之现状

2015-06-02徐漫

世界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维京展品巧克力

徐漫

我五年前初到欧洲时就对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发达印象深刻。一方面是欧洲各国的博物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既有几十平米的私人博物馆也有气势宏伟的国家博物馆,馆藏品涉及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艺术历史的方方面面。更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我总能看到欧洲人携家带口地前来,有推着婴儿车参观的,也有抱着幼童轻声解说的年轻父母,更常常能见到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成群结队地出现。

欧洲是博物馆业的鼻祖,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683年牛津大学的阿西莫林博物馆正式开放,至今已经有320多年。全世界现有的5万多座博物馆,有2万多座都在欧洲。在这漫长的3个多世纪时间里,博物馆的形式在不断发生改变,以便顺应更多普通民众的兴趣。我在欧洲旅游的最深体会就是博物馆之普遍与寻常。它们已经不是精英文化的标志,而是普通欧洲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与此同时,在当代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览方式中,也常常能感受到后现代主义对“文化”这个概念本身的不断重新诠释和反思。博物馆既是新文化的聚集处,也是新思想的生产者。

博物馆建筑:美与思想的凝固

参观博物馆是一种静默的交流。你置身于博物馆中,被琳琅满目的展品环绕——每一个都在向你诉说一个独特的历史故事。但纵使不去看展品,身处博物馆建筑中本身的体验,都能激发很多的灵感。

在我到过的博物馆中,令我最为流连忘返的博物馆建筑是丹麦的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美术馆坐落在丹麦东北角沿海的一个小城,是1950年代修建而成。自美术馆中心主体建筑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四条长廊,长廊两侧用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将美术馆与外部隔开。因此,整个美术馆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仿佛混为一体,相得益彰。玻璃长廊不仅将外部的自然与博物馆本身的艺术完美结合了起来,并且有效地利用了光影在长廊中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格外静谧,超然的氛围。在博物馆中,还有一个巨大空旷的展厅,这是一个向海面延伸出去的阳台,从这间屋子的大玻璃窗,你能看见蓊郁的树林后,一望无垠的辽阔海面。

与路易斯安那美术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的蓬皮杜中心。作为法国现代艺术的展览和学习中心,这里收藏有20世纪以来的著名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广为人知的杜尚的现成品艺术作《泉》。蓬皮杜的建筑体现的也是一种反传统的理念,其外露的钢管和玻璃的先锋造型曾引起不小的争议。但蓬皮杜中心建筑的大胆风格正体现出这一艺术中心当初的创始理念,那就是给公众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激发人们的艺术想象以及对传统的反思。

博物馆与高科技

现代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展览的“互动性”。现在世界各地的大型博物馆都配有有声解说设备,这些设备中录制有对博物馆内重要藏品的讲解,有的解说长达4-5个小时。我记得几年前到维也纳旅游时,我就曾在著名的艺术史博物馆消耗了近一整日的时间。

如今在欧洲很多的新博物馆里,各种高科技使参观者不仅能用视觉欣赏,而且能用听觉和触觉来感受展品,并亲身参与到展览本身中。比如柏林的DDR博物馆(东德博物馆)就是展示互动性的一个典型例子。这所面积不大的博物馆以颠覆传统历史博物馆古板的解说形式为宗旨,将历史通过科技重现在观众的面前。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冷战期间东德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中有冷战时东德人公寓的模型,衣柜里挂着当时流行的时装。展品中也有当时学校使用的教科书,人们工作用的打印机,而游客都可以亲手触摸和使用这些展品。

柏林另一个广受欢迎的博物馆是科技博物馆。这里的展览内容包括交通技术、通信技术、生产和能源技术、内陆和远洋航运、航空和航天探索等,此外,其历史悠久的机车库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有轨交通工具收藏馆区之一。在这,即使你对科学毫无兴趣也会不自觉地被各种有趣的展品吸引,忍不住亲自一试身手。在交通技术展厅,你可以登上巨大的蒸汽式火车车厢,坐在驾驶座上想象自己回到工业革命时代;在通信技术展厅,你可以用老式的照相机给自己照一张照片。

栩栩如生的最高境界:露天博物馆

比高科技互动更逼真更高级别的,是有“真人秀”的露天博物馆。在瑞典南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就有这样一个面积不小的“维京人民俗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中,没有蜡像和玻璃橱窗展示的传统服饰,有的是真正的维京时代的草棚建筑,和穿着长袍和雪地靴钻木取火的维京人志愿者“演员”。进入这个露天博物馆,就仿佛置身于权力的游戏的拍摄现场,又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前的维京时代。在这座民俗博物馆里居住的是“斯堪的纳维亚维京探索者俱乐部”的成员,他们自愿来此体验一把维京生活,也向有人展示原汁原味的远古历史。

这个露天博物馆完整地展示了一个古代维京人部落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一间草棚顶小屋,你能看到各种石质的炊具,狩猎工具,以及陶器,瓦罐。此外村里还有防御外敌袭击的守望塔,以及维京人交易的集市。村中的会议室里挂着各维京人部落的旗帜,坐在屋里,你能想象几世纪前维京人聚会的情形。

露天博物馆每年夏天会举行一次维京人集市,来自北欧各地的手工艺人和维京文化爱好者回来此出售自己打制的铁器,皮毛服饰,宝石首饰等。在集市期间还会有维京人表演,包括乐器演奏,维京人打斗表演等等,趣味盎然。

在我居住的瑞典小城隆德也有一个小小的历史民俗露天博物馆,这里除了长期展示关于瑞典民俗文化的展览外,还不定期有关于各国民俗的巡回展览。每年时逢瑞典重要节日如仲夏节,圣卢西亚节,这个博物馆还会有特别的民俗表演,很多瑞典家庭都会带着孩子前来,观看民俗舞蹈,参加节日庆祝活动。

一切皆有学问:巧克力,香肠,刑罚和性

若说欧洲博物馆还有什么让人大开眼界之处,无疑是各种博物馆主题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约是众所周知的开放自由之城,这里的博物馆也是形形色色,纷繁芜杂。有阳春白雪如梵高博物馆,有严肃沉重如安妮之家,也有前卫大胆如性博物馆,和毛骨悚然如酷刑博物馆。在酷刑博物馆中展示有从古至今的各种刑罚和刑具,一旁图文并茂地详细解说,让人脊背发凉。

作为一个吃货,我倒是对欧洲的那些关于食物的博物馆比较有兴趣。在巴塞罗那我曾光顾过巧克力博物馆,这是宛如蒂姆伯顿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童话世界:巧克力制成的建筑雕塑,卡通人物,动物植物等等。博物馆内还有巧克力制作教程,一击必不可少的——巧克力商店。

声名远扬的奇葩博物馆还有柏林的咖喱香肠博物馆。这个介绍柏林的特色快餐——咖喱粉香肠的小博物馆,虽然门票价格不菲,却仍然广受宠爱,如今已经名列柏林最受欢迎的博物馆第11位。

欧洲博物馆在漫长的三个世纪多的时间里经历了深刻的演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现代科技和后现代各种思潮对传统欧洲社会的影响,也是博物馆逐渐大众化,多样化的结果。透过博物馆这一文化产业的兴盛,我们能看到欧洲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一种渗透进欧洲社会的消费观念。在欧洲新颖奇特的新博物馆中,我能看到一种奠基欧洲文化和教育制度的理念。这是对创新性和独立思考的不懈追求,对传统和权威的一再挑战。

猜你喜欢

维京展品巧克力
维京人用水晶“太阳石”发现了美洲?
维京火祭节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不,发现美洲的不是维京人。以下是这一迷思有问题的原因所在 精读
共有多少巧克力
吃不完的巧克力
“巧克力”吃醋了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分发巧克力
维京探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