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纺织业开拓中亚市场研究

2015-06-02华娇陈蓉

对外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纺织业中亚湖北省

华娇 陈蓉

[摘 要]抢抓 “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湖北省纺织业开拓中亚市场,对提高湖北省对外开放水平、打造经济升级版、加速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和中亚国家纺织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湖北省纺织业开拓中亚市场的可行性和障碍性,从政府层面提出在新疆建立生产基地,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对中亚市场直接投资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 纺织业; 中亚

[中图分类号]F7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4-0017-03

[作者简介]华娇(1981-),女,湖北松滋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决定,是我国根据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开拓中亚等向西国家市场,坚持东西市场兼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于提高湖北省对外开放水平、打造经济升级版、加速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纺织业既是湖北省的12个“千亿元”产业之一,也是中亚五国发展相对较弱的产业,双方市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积极开拓中亚市场,有利于促进湖北省纺织业转型升级、形成出口新方向、增强产业竞争力。

一、湖北省和中亚国家纺织业发展现状

(一)湖北省纺织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现已形成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染整、针织、色织、丝绸、化纤、服装、鞋帽、纺织制成品、纺机纺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截至2013年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536户, 完成工业增加值795.1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7.3亿元,同比增长21.6%;利润总额135.5亿元,同比增长33.4%;全行业产销率97.8%,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主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纺织业综合经济指标居全国第7位,中部地区第2位。其产业发展特点如下:

一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集聚效应明显。通过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高支纱和高档面料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家纺、产业用两大终端产品的比例得到较快提升。全省形成了以棉纺织、服装为主导,印染、针织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非织造布及制品、医疗卫生用品、汽车装饰用纺织品、缝纫线等为主导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体系。尤其是医疗卫生材料产业已奠定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其放大功能和“森林效应”日益显现,已成为行业承接转移、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是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高新技术在产业中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种新型纺纱、织造、染整、非织造及服装裁剪、缝制、传输、整烫等技术正逐步推广,并提升了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关键和公共技术的研发取得实质性突破:“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再利用”和“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省26个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协会“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全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省级名牌产品72个。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全省纺织行业固定资产和技改累计投入达16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落后产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加速退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技术装备的大规模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紧密纺、嵌入纺等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使纱线品种更加丰富,纱线质量显著提升;无梭织机、新型电子提花装置的应用大大丰富了纺织面料的品种。棉纺织先进装备比重达66%,其中清梳联、自动络筒机比重分别为62%、84%,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和7.8个百分点。

但是,湖北省纺织业对外资源依存度较高,虽然湖北省是产棉大省,年产量近50万吨,但纺织行业每年棉花原料缺口约100万吨。同时,棉花纤维长度、水杂以及三丝问题都没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而且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纺高支纱生产的原棉只能依赖于进口棉和部分等级较高的新疆棉。

(二)中亚国家纺织业发展概况

中亚原是前苏联的纺织原料生产基地,纺织原料生产业实力较强,而纺织业则相对落后。前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的纺织业被破坏殆尽,原料生产也受到严重挫伤。独立之后,中亚五国政府相继把纺织业列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并努力采取措施重振本国纺织业,但纺织产业基础薄弱。一是以出口原材料为主。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有丰富的棉花资源,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第五大产棉国,第二大皮棉出口国。虽然大量出口棉花,却以出口原棉为主。哈萨克斯坦虽然原料基础不发达,但原料出口也占轻纺产品出口的绝大部分。二是纺织业产值不高。在哈萨克斯坦的加工工业中,轻工业是唯一一个生产不断下滑的行业。纺织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5%,仅占GDP的1%左右。吉尔吉斯斯坦纺织服装业对GDP的贡献率低于0.1%。三是设备磨损严重,工艺落后。据统计,中亚五国轻纺企业设备磨损程度在60%~80%,大部分设备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产品,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由于设备陈旧,又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现代化的管理人才,中亚五国的纺织产品无论在品种、工艺技术还是价格上都无法与进口商品竞争。

在与中国的贸易发展方面,201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为502.8亿美元,同比增长9.5%。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1.75亿美元,比2011年的0.62亿美元增长了182.4%;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纺织服装市场上,“中国制造”产品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endprint

二、湖北省纺织业开拓中亚市场的可行性和障碍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一是双方产业具有互补性。中亚五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纺棉资源,品质优异,在对外贸易中创汇贡献大。棉花质优价廉,2013年哈萨克斯坦籽棉收购价格约为3元/公斤,而新疆棉花价格为8元/公斤。哈萨克斯坦甚至整个中亚的棉花品质特征和我国新疆地区的棉花相类似,原棉色泽好、纤维长、品质高。加工业相对落后,目前哈萨克斯坦仅有13家棉花加工企业,其中较新的加工厂3家,其余的10家都是很老的加工厂,且生产技术、加工设备落后,自身加工能力不足。投资政策较好,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政治最为稳定、经济条件最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投资风险较小,政府对外资投资棉花加工项目有优惠政策,不仅免费提供土地,还取消进口设备关税。湖北是棉花进口大省,同时纺织业也是优势产业,体系较为完善、技术比较先进、实力日趋雄厚,与中亚国家在纺织业具有棉花资源和纺纱技术的互补性。

二是湖北省企业开拓中亚市场初显成效。湖北能源、三峡新材、大冶有色、宜化、兴发等一批资源型企业已率先在俄罗斯、中亚、中东欧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拓展了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十堰改装车、孝棉、洁丽雅、安琪酵母等企业已面向西部和中亚建设了加工基地,武钢、烽火科技、葛洲坝工程局和在鄂的一批科研技术单位已将产品、技术和服务打入中亚市场。据统计,2013年湖北省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额达18亿美元,近三年的平均增长率接近30%。截至2014年3月,湖北省在俄罗斯、中亚、中东欧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5家,投资总额约1.86亿美元。2014年7月,在省政府率团出访的投资推荐会上,全省企业与哈萨克斯坦有关企业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涉及冶金、食品、建材及旅游等多个行业。

三是交通便利发达。武汉素有“祖国立交桥”之称,向中亚出口的铁路通道有“汉新欧”、水路通道有“武汉新港”、国际直航有20余条。据统计,“汉新欧”开行2个月共发出7趟国际班列,发往土库曼斯坦、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2014年7月,武汉新港开通“武汉至东盟四国”试验航线,借助长江黄金水道,同时发力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实现江海及铁水联运。此外, 全省已形成“一个综合保税区、两个物流保税区、三种一类口岸齐全”的大通关格局,全国物流在此集散十分便利。

四是平台机制相对健全。湖北省对口支援的新疆博州,阿拉山口市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内最大陆路口岸,借助对口援疆平台,湖北可以变成准沿边省份,在新疆博州、五师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就近将产品出口输送到中亚市场。此外,湖北省是长江流域与伏尔加河流域合作机制的重要倡议者和参与者,与中亚国家间已建立起较好的经贸交往平台。

(二)障碍性分析

一是用工成本高。中亚国家对外资企业用工管理较为严格,如哈萨克斯坦要求普通岗位雇佣1个外国劳动人员就必须同时雇佣9个本国公民。相较国内,这些国家本国劳动工人专业技术较差、效率较低,企业多使用当地劳动力,必须承担高昂的用工成本,按相关规定比例足额缴纳社保、医疗、工资等费用。

二是签证难、周期长、费用高。一直以来,哈萨克斯坦每年给中国的劳务输出配额有限,2014年仅28000人,远不能满足我国人员进入哈萨克斯坦务工需求。签证办理程序较为复杂,必须到上海面签;耗费时间较长,快则2个月、慢则4个月甚至更长;签证费用较高,官方规定费用为每人2000元,实际操作中更贵。

三是企业抱团“走出去”意识不强。企业在境外投资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依靠有限渠道了解当地产业资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情况,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难以与当地企业形成公平竞争。同时,同行业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较为普遍,内耗情况严重。

四是专业翻译人才缺乏。大多数中亚国家将俄语作为书面语,口头交流用民族语言,专业翻译人员奇缺,商务沟通非常困难,且效率很低。

五是融资难、成本高。“走出去”企业在国内较难获得贷款支持,而国外的融资成本又非常高。如哈萨克斯坦存款利率为12%,商业贷款利率高达25%。

六是中亚国家市场不规范。中亚国家普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行政执法透明度低、行政机构对企业随意进行干预等现象,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阻力。同时,企业运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弱。

三、加快湖北省纺织业开拓中亚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在新疆建立生产基地,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新疆博州为湖北省对口援疆地,拥有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且在哈萨克斯坦设有办事机构。2014年,国家设立200亿元专项资金,出台了十大政策鼓励新疆发展纺织服装带动就业,这些政策几乎涉及纺织行业原料采购、运输、低价、员工培训、员工五险一金、税收、技改、融资等各个环节,这对湖北省内纺织产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为此,湖北省纺织企业可以瞄准中亚纺织市场,利用新疆纺织产业政策和丰富原材料,在新疆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向中亚市场拓展。政府应为企业做好以下服务:

一是争取更多的产业援疆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受援地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援受双方相关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以及援疆企业的厂房建设补贴、项目贷款贴息、产品商贸流通和上市奖励等。

二是扶持产品商贸流通,搭建企业赴新疆受援地区参加各类商贸商务展销、推介等活动平台,在租赁费方面给予一定补贴。

三是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对援疆企业及其母体企业金融服务要与传统信贷业务区别对待,在利率优惠、资金配置方面给予倾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支持援疆母体企业争取扶持资金,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结构调整、产业振兴、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循环经济、“两化”融合、智力引进等方面的专项扶持资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援疆母体企业。endprint

(二)加大对中亚市场的直接投资力度

由于中亚国家市场体制不健全、产业体系配套不足,而且与我国的文化宗教信仰差异较大,企业对这些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一定要处理好与当地的关系,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尽可能实现“本土化”。政府应该为企业做好以下服务:

一是积极争取配额及签证服务。尽可能多争取赴哈劳动配额和棉花进口配额,帮助企业办理国内手续和签证,为企业节省时间与费用。

二是加大翻译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定向培养既懂俄语又懂专业的人才。发挥对口援疆优势,鼓励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到湖北学习企业急需专业技能,同时帮助企业在疆招聘少数民族大学生。

三是加大对“走出去”母体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尽快出台支持母体企业的金融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四是搭建境外湖北商会服务平台。协调湖北省在外投资贸易企业成立商会组织,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实时准确的境外市场需求、投资环境、法律法规、产业导向等信息咨询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在市场准入、多重技术标准、劳务用工等方面遇到的限制或壁垒。

五是支持企业抱团“走出去”。与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走出去”方式相比,抱团“走出去”通过工业园区的形式投资创业,具有一定优势,中资企业代表与当地政府谈判时能扩大话语权,同时,企业集中有利于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湖北省可以考虑在哈萨克斯坦建立湖北境外经贸合作区,依托规模大、实力强的纺织企业、上下游产业中小企业参与的模式,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全省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六是设立“走出去”专项资金。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了“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以及中部的安徽、湖南、河南、江西等省也设立了“走出去”专项资金。湖北省可以考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设立湖北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业务做大做强,对“走出去”重点项目前期的工作费用、境外市场考察费用予以补助,提高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对境外承包工程项目获得国内银行的商业贷款给予贴息补助等。

[参考文献]

[1]李双燕,张红.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纺织业与服装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12).

[2]徐晨露.中国纺织业对外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13(10).

[3]中国商务部欧洲司综合处.哈萨克斯坦纺织业的现状及前景[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8).

(责任编辑:马 琳)endprint

猜你喜欢

纺织业中亚湖北省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纺织业觅路
中亚速览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