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与教学构想

2015-06-02孙旺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连续性特征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本文拟在对非连续性文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构建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及阅读策略的研究进行构想与实践。

一、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的理解

1.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缘自以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为代表的素养测评。作为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组织实施的一项国际性学生学业成就的比较调查项目,PISA的阅读素养测评认为:“‘阅读素养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目的,发挥自己知识和潜力参与社会活动,理解、运用和反映文本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表、单构成的文本,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非连续性文本不包括没有文字说明的图片,也不包括儿童喜欢的卡通、漫画等。

2.策略: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3.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就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特点、阅读目标等因素,所选用的调控阅读行为及程序的恰当方式。阅读策略包括学生的阅读策略,又包括教师的指导策略。

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征和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视觉材料的阅读,学会提取正确的信息,提高语文素养。

二、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而本课题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就是通过教师的引领作用达成实现学生自主积累阅读经验、提炼概括要点,明确阅读方法的过程。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以往的智力理论只注重与学校的学科有关的方面,而忽略了对人类和个体发展同等重要的其他方面,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涉及到语言智力(学习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数理—逻辑智力(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的能力)、视觉一空间智力(凭借知觉辨认与判断距离、方位、形状、大小的能力)、人际关系智力(与人和睦相处及增进交流的能力)、自我认识智力(认识自身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等。

简而言之,在语文学习中,通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发展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可供借鉴的国内外“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的经验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这一提法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说:“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在《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表、单构成的文本,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性文本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提高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在教学中建构适当的教学策略。

目前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中国知网检索到题目中带有“非连续性文本”字样的,只有50多篇。大多是小学教师写的,也有大学教授写的。他们的研究一般停留在两个层面:一是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阐释。包括概念的提出,相关文本类型阐释。这些研究论文侧重于探讨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特征。二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实意义。主要是集中在探讨非连续性文本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现实意义。三是非连续性文本的解题指导和指导课例。主要是通过课堂实录和题型分类指导来呈现。四是探讨义务教育阶段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主要结合教学缺失探讨教学策略。包括分类、定位、提取信息、图文转换等。

上述研究成果局限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策略,研究层面停留于经验描述或者一般层面的介绍上,高中阶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研究还是空白。

四、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构想和实践的价值

理论价值:通过构想后的实践,形成基于非连续文本特征基础上的阅读教学策略,优化阅读策略,有效融合课内外资源,探讨非连续性文本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实践价值: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研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时代意义。当今时代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信息大量以碎片状呈现,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高中学生,应该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这与课标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定性相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关注的是学生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与初中、高中的要求相接轨的。高中课程可以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也可以开设语文活动实践课,来搜集、反思、评价与创新。

高考效益:2009年广东省高考题考查了一道带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道题上得了零分,占总考生数的21.19%。这种教学上的欠缺具有相当普遍性。纵观近六年高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这一阅读形式已经作为必考内容。考查主要以漫画、图画、数据统计、图表、摄影作品、公益广告、标识形式为主,其中漫画类的考查次数最多,连续六年共考了12次。因此,做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五、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的构想和实践的具体思路

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特征和阅读策略的研究,指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学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学会对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反思与评价,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实践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非连续性文本特征的研究和阅读策略的研究两方面。

首先是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直观性、实用性、关联性与主体性特征的研究。

其次是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研究。拟从六个方面进行:

其一,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活动策略研究。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二,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文感知策略研究。指导学生对生活的图示、图表等进行整体感知,用言语进行简明扼要地评价,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准确的表达能力。其三,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媒介交流策略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媒体热点话题的讨论,培养他们思维的敏锐性。其四,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迁移策略研究。精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阅读素材,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迁移。其五,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境设计策略研究。设计个人阅读的应用情境,指导学生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六,对非连续性文本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并活用生活资源。

实践的具体思路,即通过文献调研,集体备课,进行理论研究,探讨有关内涵、原则和价值;设计并实践有关教学模式以及有关运作策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研讨等形式探索知识点讲解反思提炼,完成有关资料整理和研究报告。在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教科研论文,整理出知识点讲解校本教材和知识点讲解案例集以及视频库。

六、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的实践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征与阅读策略之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搜集语文阅读教学理论著作,进行研究思考。

2.文学研究法。主要运用解释学原理和教育教学理论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规律,主要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规律。

3.案例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演练,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4.质的研究方法。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在自然环境中采取听课观察等方法,通过与有关教师和学生互动,将动态的资料进行归纳、解释,提升出高中阶段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

时代活水通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入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不仅小学、初中牵涉到,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多有涉及;高中生更为需要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他们对生活信息的捕捉能力更需提高。基于该文本的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应该在教学中形成一种新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优化。

孙旺,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猜你喜欢

连续性特征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抓特征解方程组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连续性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