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做时事演讲

2015-06-02代晓影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时事童真议论文

我做时事演讲分为演讲和评论两个环节。演讲素材选取于社会时事,演讲稿不少于2000字,演讲时长不超过15分钟。接下来的30分钟是同学评论。

看一个“时事演讲”课堂评论环节

2012感动中国人物——何月,一个生长在贫困家庭的12岁的孩子患病,要求死后捐赠器官。

学生:她之所以现在这样做是因为她还小,不懂事,太无知、单纯。长大她就不会这样了。

学生:汶川地震她还逼着打工的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不理解父母,这太过分了。

学生:你两个傻呀,她被评上感动中国人物,这很明显国家是要赞美她,你俩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学生:你们这样批评何月不对,可具体错在哪,我也说不清。

老师(点拨):(重在思想认识)虽然我也想问她长大了还会这样做吗?但让我们先思考几个问题: 我们和此时的她相比多了什么?又少了什么?多的东西带给了我们什么?少的东西带给了我们这个社会什么?

学生:多了聪明,——或许是多了想挣钱、追求物质财富的心思。

学生:少了傻气,——或许是少了天真,纯真,晶莹的童心。(此时学生的眼睛亮了)

学生:多出来的算计让我们有钱了,——可是好像也并不快乐。

学生:丢掉的童心让我们焦灼让社会浮躁。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何月不是无知而是童真!童真是纯洁的、圣洁的。在现代人的价值取向中童真正在远离我们,要让童真这个星星之火燎原。今天的我们为什么不幸福?就是因为失去了童真之心。我们要呵护童真。

学生:我想起傅斯年的一句话:“让我们带着孩子,跟着疯子走向光明。”当时读的时候不能理解,现在我懂了。孩子没有丑陋的算计,不是孩子无知,而是成人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我们以自我为标准就得出了上面“圣洁是傻瓜,童真是无知”的错误结论。

教师(点拨):(换个思考角度)何月事迹的价值仅仅在于童真之心吗?我们还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她的价值?

学生:从她所处的地点——农村分析。农村人的观念相对保守,认为一个人死后应留全尸,农村孩子何月的这种选择更突出她的难能可贵。

学生:从她所处的这个时代分析。她和她的家人完全可以高价卖出器官,可是却无偿捐给别人,这与现在这个焦灼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她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正能量。

这样的一种教学行为催生了一些变化。笔者梳理如下:

1、变化发生在课堂上

每一次演讲课学生都很期待,讲下来个个情绪激越。处在思考中的学生们是聪明的,是兴奋的。他们体验到了思考、发现带来的快慰。有学生说,等我们离开了中学课堂,能剩下的也只有时事演讲了。

课堂上同学们的关系更融洽和谐。班里汪宇平时总是有与众不同的见解,略偏激。同学们对他多是不认可,平时课堂上他弄出一点动静,同学们会群起进攻。但在演讲课上他成了明星,学生们开始摘掉有色眼镜,静心听他陈述、分析。一次演讲结束,一个美丽高傲的女孩子对我说:“汪宇又邪又坏,看起来又丑,可是两次演讲后我竟然觉得他也很有魅力。”当大家把浮躁焦灼的心静下来的时候,有了丰厚收获。有时候由于观点不同在课堂上争执起来,但总不忘绅士地说一句:“对不起,我只是针对你刚才的观点。”

2、变化发生在学生身上

学生先前的状况:害怕写议论文,800字很难憋出来;认知上要么是没有想法要么是简单粗暴的一元论,角度单一,更多是情绪的宣泄。

比如有同学讲到“社会上人为了利益对活熊取胆,猎杀东方云鹳”。一位学生评论:一些中国人之所以这样残忍,说到底还是穷。人家日本就不这样,因为日本富。等我们若干年后富了就好了。

再如讲到“中日钓鱼岛争端”,不少学生说把小日本灭了、领导人太软了直接开战多好。

还有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班里进行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的演讲,就有学生说为什么一定要争取获外国人的奖,咱自己也设个奖不就行了。

学生如今的情形:(学生自己的话)

为了写演讲稿我要积累很多素材和评论观点,到处查资料反复梳理反复修改。

我现在对写议论文竟然很期待!

——魏笑

以前我们大多偏执,不太能接受旁人的观点,讨论时只是各抱己见在那里吵,还认为这是坚持自己观点,是很有个性的表现。——严楚桥(高考语文130分)

经过两年时事演讲,作为一个青年,我的责任感增强了;看问题的视野宽了,角度多了;更多时候知道多想想少宣泄。写作文、做阅读题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好像自己长大了。

——徐安琪(高考语文137分)

3、改变发生在教师身上

一开始做时事演讲,我是偷偷地做,怕学生、家长、领导不认可。毕竟高三了,分数面前我们都是臣民。后来“一模”作文考到放出笼子的画眉鸟的思维定势,我们曾演讲过“柏拉图洞穴”;二模考到圣经中一句话:“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我们演讲过“何月”。学生写起来有感觉了,尝到了时事演讲的甜头。我也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底气和勇气。最后我们班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组里有几位老师也开始做时事演讲了。有位资深骨干教师说:“下学期不论我在哪个年级,都要把时事演讲做起来。”

这种课堂倒逼着教师去思考社会问题,进而提升自己认知和思维能力;逼着教师多储备干货;逼着教师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当你拿着试题答案进课堂,你读答案学生在下面记录,他们是容易对付也容易糊弄。当一个个脑袋一个个灵魂被唤醒、被激发到兴奋状态,你想驾驭他们就难了。在这样的课堂上,你时常觉得自己很无力,甚至有时会有强烈的挫败感,一回到办公室赶忙去查资料、向别的老师探讨请教。有一次讲毕节市死在垃圾桶里的五个孩子,有学生认为他们的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又有学生认为他们的父母也是为了生计才打工远走他乡的,是无奈之举,所以没有责任,我当时就被绕进去了。

下课后我整理学生课上精彩纷呈的言论,自己也会动笔写写感悟。这是学生们给我的“干货”。比如:学生的选题“谈国际死刑的存废”就是对我一次有关死刑变革知识的普及;《柏拉图洞穴》影响了我的认识论。

这些变化引发了笔者对“时事演讲”有了进一步思考。

高考结束之后,我让班上的几位同学写了一个关于“时事演讲”的感悟。节选如下:

时事演讲是我们班的特色,对许多同学的触动较大。对于整体学生来说,时事演讲在对高考写作的帮助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议论文的写作素材就尤为重要,在全国学生都关注时事材料的时候,比拼的就是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与见解深度。在这方面我们班同学有两年时事演讲经历,较之他人就明显高出一个层次。——戴珍珍

就我自己来讲,我喜欢写一些记叙性的文字。时事演讲对于考试写作上的帮助不是很大,但却给我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不拘泥于沉闷的课本知识,一点点提升个人的素养,加深对社会的关心程度和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徐安琪

为什么“时事演讲”能点燃学生热情、撬动学生思维,发生让人兴奋的变化?我想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时事演讲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首先它迎合了学生对社会探求、认识、评说的本能欲望。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学生有着最原始的渴望。只是我们的课堂很少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他们要么瞎说要么在社会主流认识的裹胁下接受他人的观点。他们很少去静心思考。这种课堂就是思考场,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是真课堂,真语文,真教育!当学生发现自己也可以较为客观深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解读现实世界的时候,他会自然地生发一种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进而增添一份社会责任感。

所有的问题都来自现实生活,真实的问题不等于伪造的、设计的、编排的问题。编排的问题是非有定论有标准,换句话说就是有现成答案,学生千方百计往上靠。而现实的问题它是无解的,正因为无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它的评价就是看谁的见解能说服我,谁的独到谁的更深刻,谁的更符合逻辑。面对现实问题,学生不去模仿不用套路,不去寻求标准答案,而是自觉地主动地把自己的思维打开。完全是一种个人构造,是更适合学生的课程。

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战,这和以往的考试成绩无关。每个人在这个问题面前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技,学生在这个场中学习起点相同,没有优生和差生的区分。这样更能调动全体学生每一次的参与热情。

2、师生是平等的学习者,有许多问题老师也是无解的。正因为老师本身以一种学习者的姿态才真正唤起学生的求知状态。他会想原来老师也是如此。一种学习思考的动力被激发,他不再是受老师打分的被动者。以前学生看到自己是学习者,老师是标准答案的发布者。因为只有真正的学习者之间才能发生真正的思维碰撞。

3、时事演讲重体验。这个演讲的过程中它提供了一个思维历练、思维碰撞的现场。它有一个热气腾腾的现场感。学生参与了这个场,个体得到了历练。每一次演讲就是一位同学在讲台上把自己议论文的优缺点放大给全班同学审判。一篇作文用30分钟的时间,全班一起评优劣、说是非,此时,所有关于写作理论和技巧的教学都显得拙劣。这些体验、感受会直接作用于他以后的写作。正是因为得于心,才会应于手。不仅是素材的认识和使用上有很好的效果,在议论文写作结构和论证方法的选择上也有很大启发。在观看同学制作的PPT和倾听同学的演讲时,学生会真切感受到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的不同,会思考材料和观点是否切合,会辨识论证方法是否单一,会意识到写作角度的选择是否合适。

代晓影,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淮安。

猜你喜欢

时事童真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时事绘
华丽追梦者
萌趣圣诞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回归童真季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童心童乐童真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
时事出版社等提供884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