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对话合作的兴趣

2015-06-02韩建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课堂

我们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智慧。怎样让语文课充满同样的魅力吸引我们的孩子呢?语文老师不妨多关注课堂教学环节中对话合作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与合作,重在学生的表达,表达各自对文本的解读,表达交流自己的收获与问题,从而使课堂发出民主和谐的声音,促进学生主动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听说读写语文素养能力的提升。关于课堂对话时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是倾听者。与学生对话前,教师一定是深入解剖过文本,对文本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而且,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等已有充分的预设。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更多的是聆听,关注,微笑是他(她)的表情。不急于答疑与解惑,但透过学生的表达,思辨性地分析学生困之根,惑之源,并准确地丈量学生个体阅读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中的对话合作环节,以设疑解疑为突破口,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表达,主动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提升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如何多途径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对话合作的兴趣,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思考。

一、在情节空白处设计话题

《台阶》(苏教版九上)中,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的父亲在新台阶造好后变化明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揣摩人物个性,品味出“台阶梦”实现后父亲的变化,笔者用心在情节空白处设计话题。文中提及:“以前他可以在青石板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闪了腰之后,他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小说并没有提及父亲“偶尔出去”遇见了什么样的人和事,只是点到“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题目设计:根据上下文内容,结合人物进行合理地情境想象,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偶尔出去,  ?  ,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情境一]迎面遇上挑了满满一担水的邻居,……

[情境二]一邻人迎面走来,对父亲说:“你家的新台阶真高!”父亲……

学生就两个情境中父亲的言行神色进行了想象。如果不抓住人物要强、不肯服输的个性,以及人物在新台阶造好后心理强烈的失落与反差,内心深处的纠结来进行想象,是不符合作者本意的。所以其间理解父亲思想性格是答题的关键。随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作者不详细讲清文中父亲偶尔出去后的遭遇呢?一方面是因为作者以“我”为叙述人,自然不清楚父亲偶尔出门后的所行,但是从回来后“若有所失”的模样中又不难推测出相关情况。以此空处为点,引导学生更好与文本对话,揣摩赏析人物更加到位。

教师智慧地抓住学生与以教材为载体的文本展开对话的契机,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与文本的盲点疏漏处,从而使他们产生新问题,获得新发现。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能激活思维,自觉与文本深度对话,体悟到阅读之乐。

二、在重要标点上激发想象

《变色龙》(苏教版九上)中“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两处省略号耐人寻味。根据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特点,学生就省略号处进行内容填补,从而使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学生例作:席加洛夫将军?!哦,天呐!奥楚蔑洛夫仿佛遭雷击一般,表情瞬间凝固了。这可如何是好?如果这真的是将军家的,那么我,我还有什么活路?他如是想着,脸色越来越显得苍白,喉咙干燥。他强咽了口唾沫,竟讷讷地说不出话来。一阵又一阵摄人的寒气自脚底升起,在后背快速地攀爬。片刻之间,他觉得大难临头,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不安。眉头紧锁间,他把自己肥硕的五官挤成一堆。外人看来,还真像是在为案子发愁呢。他又忽感浑身燥热,便找了个借口把大衣脱了下来。对了,都是赫留金惹的祸,把问题往他身上推,这蠢货就……我也正好下了台阶……这样想着,他脸上的五官如从拥挤的地铁口散出的人群,一下子都回归到了原来的位置。唯有那圆圆的酒糟鼻依然我行我素,颜色红得不肯恢复原状,他的样子也就更加滑稽了。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个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形象,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想象,模仿讽刺的笔调极富个性化地解读“奥楚蔑洛夫”。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意识与能力,又促使学生深层解读文本,呈现出活跃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热忱,焕发出语文课堂应具有的璀璨的生命活力。

三、在语言玩味时适时抛砖

执教朱自清先生的《绿》(苏教版九下)时,笔者引领学生读赏悟之余,引导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流行语来进行仿作,表达对绿的痴情爱意。学生饶有兴趣地寻找各种颇具特点的语言风格,很好地玩了一把。有的选择了甄嬛体,有的选择了柯南语、都教授语,还有的选择曹操版……学生在字斟句酌间享受到写作的快乐,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倍增。

例:[甄嬛版] 方才看到那一潭绿波,本宫很是喜欢。私心想着若是天天得见这绿,日日徜徉其间,想必是极好的。

[都教授版] 拥有流逝不尽的时间时,我从来不觉得时间是宝贵的。但是,如果可以得到你——绿,哪怕是一瞬间的相守,为此倾我所有,也没有关系。

[曹操版] 复临碧潭,以观绿波。/厚积温润,犹若碧玉。/绿壁虽密,我言太浓。/秦淮虽柔,我言太暗。/唯有此绿,合我心意。/似带似眸,谓之“女绿”。

学生主体发展的差异性决定课堂的多样性,答案的不统一性。因此,教师的智慧在于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尊重并肯定学生阅读的独特思考和感受。这样的课堂无疑对学生是有吸引力的。

四、在难点处合作解困

阅读指导往往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经常遇到的题型。如何解好这些题呢?我把这个难题抛给学生,要求以朱自清的《绿》为例来谈。学生商量没多久就达成共识:所谓“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通常会以赏析题的方式出现,分析句子所写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那么解题的切入点究竟有哪些呢?学生众说纷纭。我建议学生先进行组内交流,再组间合作补充,并“同”思“异”,品评作者如何借助重点词句妙笔生出“绿”之美。

学生先是概括归纳出绿有神秘美、体态美、动态美、静态美、和谐美、柔美、明亮、软嫩、纯净等,再以小组为单位具体分析阐释:

组一:句式富于变化具有匠心。例:“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什么叫妄想?有什么妄想?为什么说这样做是一种妄想?若改成“我妄想张开两臂抱她”,效果如何?一比较分析,学生深切感受到此句之妙,作者先是表达“绿”魅力无可抵挡,令自己情不自禁,稍后又自嘲自己的痴心妄想。这远比直白“我妄想张开两臂抱她”效果要好很多,充分体现绿的美和魅!

组二:选用精当的词语。例:“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作者深深地喜爱绿,感情已达到了高潮,忘乎所以,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拍打之,抚摩之,亲吻之,陶醉其中。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朱自清先生正是这样做的,他在动词使用上认真推敲的态度,表现出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很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组三:使用多种修辞。以比喻的使用为例,“少妇拖着的裙幅”、“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一块温润的碧玉”……这些信手拈来的喻体新颖,别致。更具匠心的是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言其大,言其醉人,言其奇异;比作一块融化了的蔚蓝的天,言其鲜润。用博喻的手法,多角度、多侧面显示绿的特征,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再现绿的柔美、明亮、软嫩、纯净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组四:将“绿”人格化,情感丰富。在第三段中,作者流露出来渐变的,变浓变炽热,直至最终无法把持的感情:一开始,作者被绿招引,顿生仰慕之心,起身追捉;一旦亲睹又心生抱它的痴心妄想;妄想不成,于是想描摹、比拟出眼前这绿的美丽;写着写着,他发现美词用尽却又不足以表达肺腑之言,情到深处,情景难辨,物我难分,作者对绿爱恋痴情喷薄而出无法收拾。

在几轮共同争辩思考下,全班再度就此题达成共识:赏析句子的切入点分别为关键词、修辞、表现手法,其间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关键。此过程既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倡导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思维得以激烈碰撞,观点得以充分表达,课堂气氛得以活跃。事实上,这种以老师放手为前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合作的方式,很好地帮助学生个体间的对话走向成熟、全面、深刻。有了对话式的体验,课堂也因此生动而高效起来。通过对话,学生对文本阅读初获的阅读和体会和其他学生的个体经验产生新的碰撞,从而重新修正自己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见解和观点,对话极富共生性。

文本是沉默的智者。学生在课堂上与文本的对话不仅是聆听智者的箴言,更要迸发思考的火光与作者碰撞。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聆听之外的思考更弥足珍贵。笔者在执教《都市精灵》时曾经设计过一个填字游戏:要求结合作者的行文思路在“都市 ? 精灵”之间的横线上填写三个字。事实上,半个学期之后还有学生纠结游戏答案,并对当时的讨论结果“的”“和”“也”表示异议。如果语文老师都有意识地关注激发学生课堂对话合作的兴趣,学生必然能在课堂上咀嚼到语言文字玩味间的美。这样的课堂才是智慧的课堂,于学生才有真正的吸引力。

韩建萍,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欢乐的课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