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行天下,火凤涅槃

2015-06-01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5期
关键词:责任学校文化

龙建刚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题记

1956年,一棵文化的种子在广州燕塘悄然播下;60年后,一棵参天的大树长成,淡然撒下一片阴凉。

近10年来,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办学规模由小到大,教学质量由低到高,办学实力由弱到强,办学特色由大众到鲜明,实现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完成了由普通学校到区域名校的华美转型。深入梳理七十五中的办学历史,深度思考七十五中的发展轨迹,深刻剖析七十五中的成长规律,其倡导的责任文化都无疑是至为关键的影响因子。

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文化推动、发展、进步的结果。作为承载教育最根本平台的学校,如何清晰定位学校的文化追求,高度提炼自我的文化主张,正确构建积极的文化域场,有效推进系统的文化举措,却是令到众多对文化立校有诸多期望的学校备受煎熬。

因此,我们在这里解构七十五中迅速崛起的内在因素,解读七十五中快速提升的推进动力,解析七十五中疾速发展的宝贵经验,力图清晰勾勒出七十五中学校建设背后深层的文化脉络,从而为我省广大学校的文化建构提供借鉴。

文化自尊:现实困境下自我的觉醒

文化是当代社会和教育面临的重大而急迫的课题。时代呼喊文化自觉,呼吁文化立根,呼唤文化重建,而对于教育而言,它则是拯救当前学校教育超越功利的基本路径,更是学校建立品牌区别实现个性打造的根本途径。

一路走来,七十五中的成长亦从有过诸多的困惑和彷徨。如果要用一种事物来比照七十五中的成长历程,我觉得竹子是再恰当不过的。竹的成长很明显有着一圈一圈的节点,那是它们生命向上伸展的印记,一次挣扎,一次铭刻;一次成长,一次阵痛。这与七十五中的成长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让我们将时间回放到2003年,去感受一下当时现实困境下痛苦觉醒的七十五中,在文化自尊下渴望认同的艰难节点如何拔节向上……

1. 直面现实困境

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困惑。

社会认同的缺乏。2003年的七十五中,虽然顺利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但大家都非常清楚,“省一级”对于当时的七十五中来说,根本无法解决学校当时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境。学校教学质量一般,社会声誉一般,师资力量一般,校园环境一般,设施设备一般……层层叠加的“一般”下,周边对子女有较好期望的家长都在想方设法让孩子避免进入七十五中。这样的一种文化暗示和社会评价下,七十五中师生的自尊在经受着一种难以言状的伤害。直面现实的困境,渴望改变的向往在七十五中师生中日渐浓烈。

学校特色的缺失。改变的向往逾是强烈,逾需要厘清思路,给出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线路,否则,错失的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浪费的更是学校群体的改革激情,那样的失败与伤害已是七十五中无法承受之重。与广州品牌名校有着短期无法逾越的距离,又不甘心囿于“一般”的命运。但前行的方向在哪呢?没有特色的学校如何体现发展张力,如何凝聚内生动力?

文化主线的缺位。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化的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应该有系列的设计与思考,有系统的理念与举措,但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文化必须有明晰的主线与明确的主张。当时办学近50年的七十五中,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肯定有着自己的积淀与和曾经的努力,但因学校特色的缺失,无法在根本上形成明晰的文化主线与主张,这就使得学校的一切教育理想与实践因没有文化主线的穿插与引领而显得苍白无力,杂乱无章。

2. 寻求突破路径

有效构建一整套适合学校本身实际特点的文化体系,从而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引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是当时处于发展突破关键节点的七十五中必须直面的现实命题。惟其如此,才能引导全体师生树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并将之“内化于心,外显于形”。

2005年开始,在新任校长程印贵的带领下,七十五中开始了学校文化体系的全面重构——

承接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文化与教育同源同根,相生相长。一方水土,养就一番灵性;一座历史名城,蕴藏一种教育情怀。当你生长于广州这样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耳濡目染的便全是文化的气息。耕耘在广州这座有着逾千年厚重历史的古老城市,面对天河这片广州最是充满生机与活力之一的年轻都市商圈,在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下,七十五中的资源优势明显。

对接区域教育的文化主张。学校是一方净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关起门来办教育。恰恰相反,学校只有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反思、修正、再反思、再修正中令到自我的教育理想与时俱进,才能将教育开放的张力之美尽情呈现。七十五中近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在文化层面进行解读,则是源于其对天河区域经济社会宏观发展形势的正确判断,对天河教育理念与主张的深度思考和努力践行。七十五中在以岭南地域文化为根的前提下,艺术对接区域教育的文化主张,将学校文化的理念提炼、路径设计以及操作模式置于天河教育的宏观追求下进行思考与实践,将学校的理想追求融合于整个天河的教育生态体系,从而令到学校各项改革事业推进层次分明,既上接天气,又下接地气;既张扬了学校的教育个性,又在区域教育的深化改革中角色鲜明、有所担当。

链接学校文化的动态追求。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的各项活动中积淀创造出来的,是一种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赞成、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整合和结晶,它是一所学校个性的体现,特色的展露。在直面现实困境下,文化自尊觉醒下的七十五中,对于教育的理解,对于自我的方向,对于突破的路径,都不再困惑:学校校训——责行天下。办学目标——办“规范+特色”学校,育“合格+特长”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讲求规范,又强调特色,把艺体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健壮学生体质、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融于一体,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扬长避短、个个成才。办学理念——为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奠定基础。紧紧把握住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站在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高度,把一切教育行为都落实到能够促进师生主动、全面、充分、自由地发展上面。管理理念——从最后一名抓起,抓到最后一刻,盘活优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激发求知欲望,倡导自主学习,坚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质。发展规划——引领天河、影响广州、辐射广东。

文化自强:责任感召下火凤的涅槃

一个负责任的人,对于自我的发展必然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所负责任的学校,必然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与力量,追求自我内涵的提升。

七十五中以“责行天下”为校训,以“责任”作为学校文化的内核,通过责任意识的强化、责任德育的开展、责任课程的建构等系列措施,规范“责任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提炼出学校的责任文化,引导全体师生“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成负责任的人”,使“责行天下”真正成为每一个七十五中人努力主动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责任”,令到被现实困境刺痛自尊的七十五中人开始追求自我的提升,拔节的阵痛下,是七十五中人文化觉醒下的自强努力。“责任”文化的烛照下,七十五中如一只凤凰,在火中重生。

1. “我的责任”,德育新主张

在七十五中校园的围墙上,“责任之星”的事迹、由学生自己创作的“我的责任”格言语录吸引了许多目光,“负责任”已经成为了这所学校的标志性主流话语。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负责任”不仅是要对社会、家庭负责,更是要对自己负责,为自己未来发展负责。为了激励学生,学校脚踏实地,以本校杰出校友作为激励学生的榜样,通过触手可及的对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能够成功的信念。

德育主线的引导。无论是“以人为本、依法办校、以德立校、科学管理”为理念的各项现代管理制度,还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名师培养制度,无论是以社团为阵地的学生活动,还是以“为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的“家长讲坛”,都无一例外贯穿责任教育的主线。七十五中以“公民道德教育基地”为载体,以全面育人为目标,将“我的责任”教育确立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与主线,把“我的责任”教育和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活动为载体,立足学校、联系家庭、延伸社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的责任”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活动。学校开展了“我的责任”演讲、签名、书画、摄影、名言警句的征集、主题班会等活动;编发《我的责任》教育宣言,印刷《时代·教师·责任》、《时代·学生·责任》、《时代·党员·责任》等系列教育资料,制作责任教育名言警句牌,校园内悬挂名校友画像和评选出来是师生原创的“我的责任”格言。

学科教学的渗透。学校提出学科渗透德育的“十六字原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有机结合,自然天成。并在实践中总结了四条做法:一是牢记师德,不忘渗透;二是挖掘内涵,有机渗透;三是寓教于乐,曲线渗透;四是做有心人,个别渗透,使广大学生在学到知识和习得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的熏陶,获得健康成长。如:语文老师把那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音乐老师把那娓娓动听的歌曲,美术老师把那栩栩如生的图画,都看成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作品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又如:数学老师结合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感;物理老师结合解析概念和解题方法的探索过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用技术老师结合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创新性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2. 责任课程,文化新路径

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基本平台和根本路径。从2006年开始,七十五中全面深入地开展了“责任教育”,并先后通过了省德育重点课题和广州市专项效能课题立项,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与课堂、活动、社区、家庭等各类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责任教育模式。并随着“责任教育”推进的逐步深入,已完成由学校德育特色项目向全面办学特色的转变。为了实现“责任教育”进一步由学校办学特色向学校核心文化的提升,七十五中全力打造“责行天下——火凤凰计划”特色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开辟学校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课程目标。学校把“培养胸怀大爱、畅想大梦、开启大智、担当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特色课程的育人目标;把“培养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情感和锻炼责任能力”作为特色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结构。“火凤凰计划”特色课程内容上分“知礼明责、践行履责、强技尽责”三个模块;形式上分为“知识拓展类、实践活动类、职业技能类”三个类别,构建起“责行天下——火凤凰计划”特色课程结构。

课时安排。任何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要落到实处,都必须要以一定的课时来进行保证。七十五中对责任特色课程的推进有着明确的课时安排。其中,高一年级普修82课时;高二年级普修84课时,专修160课时;高三年级普修6课时,专修176课时。课程纳入270学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中,还可用选修Ⅱ中108学时予以开设。

课程区分。人的认知和成长有着确实可循的规律,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习惯的养成同样有着其内在的渐进过程和规律。七十五中通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大量的调研考量,对高中三年学生责任特色课程的重点进行了区分:高一年级重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高二年级重点加强实践活动,提升主动的责任态度和积极的责任情感;高三年级结合升学就业要求,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具有责任能力。

3. 质量责任,教学新要求

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文化建设的量化与外显。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与衡量,既是师生对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学校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负责任的明确态度。

面向全体,挖掘大潜能。这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年代。让小草绿茵满地,让大树高耸云天,是教育的责任。为了让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兴趣爱好发展的途径,七十五中开设了中外名著选读、英语阅读、心理健康辅导、学法指导、学科竞赛辅导等数十门选修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的需求;组建雨花台文学社、无线电兴趣小组、机器人活动小组、航模活动小组、篮球俱乐部等科技、艺术、体育方面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近30个。选修II课程的广泛开设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也给了教师不断超越自己的平台。

小班教学,培养新精英。一所负责任的中学既会考虑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普遍提高的问题,也会考虑少数拔尖学生良好发展预期的满足;一种负责任的高中教育,既会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培养来开展,也会满足少数拔尖学生的学习提升需要。从2006年开始,七十五中在高中每个年级开设了两个“0”班,实施因材施教。近10年的经验累积,“0”班教育发挥着越来越好的效应:98.46%的同学觉得这个班集体很适合自己,非常有利于自己成长,自主学习能力、处事合作能力等有明显提高;95.4%同学认为0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100%的同学认为科任老师知识渊博,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很有针对性,同学之间竞争虽然激烈,但很团结,班上氛围很好;93.85%的同学愿意重新选择七十五中“0”班。

科学引领,反思中前行。负责任的学校必然以科学严谨的方式与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效果,同样,负责任的教师必定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的进行反思、修正、再反思,以此来实现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七十五中通过《学科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反馈表》,从“三维”目标的实现、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将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反馈,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通过作业布置及批改、评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对每一次考试的质量评价,特别是区级以上的大型考试,学校将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明辨得失,总结提高,做到以考促教。学校注重教学反思,建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制度,要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经常撰写教学后记,引导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日记实现教师自我促进、自我提高。七十五中的教师们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走向真正意义的新课程,在反思中走进符合课改要求的新角色,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文化自觉:使命感召下贤者的担当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背景,文化自觉是不同质的社会文化和谐相处的根本之道。作为文化传播重要平台的学校,在面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科学人文兼具的办学行为、区域可影响范围内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必须有着敢于担当的文化自觉。

迅速发展和提升的七十五中,在责任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下,自觉承载起自己的文化使命,体现出自己的文化担当。无论是对传统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和传承,还是对岭南文化的守护和引领,以及对薄弱学校的帮扶与推动,都是七十五中在责任文化感召下的敢于担当。

1. 承接内地新疆班重任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报送内地西藏高中班新疆班扩招学校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粤教基函[2010]15号)的精神,七十五中从2011年起成为内地新疆高中班承办单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智力支援新疆、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选择在七十五中开办内地新疆班,是对学校的信任和期望。七十五中新疆班筹建工作一直得到广州市区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天河区领导多次到学校指导检查,召开现场办公会,对新疆班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一大批优秀教师主动请缨担任新疆班的任课教师,第一时间承担起艰巨而光荣的任务。2011年8月30日10点,第一批新疆班师生46人抵达学校,全体行政干部携全校师生为新疆班学生送去了亲人般的温暖关怀,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缔结“粤港姊妹学校”

“粤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由广东省教育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联合组织举办,旨在加强粤港两地学生交流,拓展两地学生的视野,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010年12月9日,粤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2010-2012签约仪式在香港教育局九龙塘教育服务中心会议室举行,七十五中和香港惠侨英文中学签署了教育教学合作意向书,缔结为“粤港姊妹学校”。

粤港在教育教学方面各有优势,缔结学校双方藉着两地教育行政机构提供的交流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开拓宽阔的教育教学空间。七十五中与香港惠侨英文中学双方就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交流、教育资源共享、学生联谊、师生互访等事宜进行了系列的探讨。通过两地文化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外面世界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从而达到互补共赢的目的。

结语

深入思考七十五中文化建设的内涵,“责任”二字贯穿始终。用三元思维梳理考量七十五中的文化发展,其轨迹与脉络分外清晰:由德育项目到特色品牌再到个性文化是其学校文化推进的三个阶段;内化、践行和创新是其学校文化素养提高的三层境界;文化自尊、文化自强、文化自觉是其学校文化逐步升华的三种状态;体现学校文化品质的文化本性、确立学校教育理想的文化本色、坚持不断探索求真的文化本真是其学校文化三大元素。

“责行天下”已经成为七十五中的个性特征、文化内涵、精神积淀,“责任文化”已经成为七十五中教育理想与办学理念的根本所在。七十五中通过学校的文化建设,用教育的理想,做理想的教育,为南粤教育生态系统中打造了一道永恒的美丽风景。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提供)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责任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