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白卷也能上北大清华

2015-06-01本刊编辑部

山海经 2015年23期
关键词:罗家伦零分国文

交白卷也能上北大清华

1902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准备招生。这次考试全面向西方靠拢,采用百分制评定考生成绩,以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这是第一次以60分作为及格分。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高考”。

那时高考难不难?以国文为例,1932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是要考生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成白话散文。194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招生,而国文试题简单到让人不可思议。题目共两道:一是作文:学校与社会;二是解释成语的意义: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

看到这儿,刚参加完高考的同学们是不是有点生不逢时的感觉?不过,当时高考是各学校自己命题,所以卷子难易也比较随机,有些题目比现在“奇葩”多了。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戴逸说他考交大时,国文的作文题目是“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如果没有一点古文基础,真无从下手。而英文考题则是翻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据说许多学生一出考场,就说:“完了!完了!”

而在1932年夏,刘文典以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身份请陈寅恪拟国文试题,一共两道题:一是以“梦游清华园记”为题作文;二是对联题,其中一道上联“孙行者”以觅下联,考“煳”了很多考生,一时传为新闻。

“孙行者”这道对联题一大半人都交了空白卷,还有人对了“唐三藏”“猪八戒”等。但有一个学生对的是“胡适之”(胡适字适之),“孙”对“胡”(猢狲);“行”对“适”;“之乎者也”,“者”对“之”。一个神话人物,一个是现实风云人物,十分有趣。

而这个对“胡适之”的学生,也受到陈寅恪激赏。陈寅恪甚至还表态说:“就凭这三个字,这个考生想上清华的哪个系都行!”这个考生就是后来的著名语言学家周祖谟。周祖谟同时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英语系,因清华大学学费较高,最后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

那时的高考虽然比现在更注重国文考查,但其他各科也很重要,以至于不少国学大师级人物都差点没能考上大学。

1917年,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康白情考北大,国文和英文都考了第一,数学却交了白卷,考了零分。开始北大不肯录取他的,后来胡适以辞职相要挟,北大才录取了他。

再如《五四运动宣言》的起草者罗家伦,自幼深受国学浸染,文学素养深厚。1917年,罗家伦参加了北大招生考试,作文成绩是满分,批改试卷的胡适非常赏识他,向学校招生委员会极力推荐。但是,委员们在看完罗家伦的全部成绩单后却很头疼,因为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然是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平平。最后,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以偏怪之才的定位破格录取了罗家伦。

大家所熟悉的钱钟书也是这样的偏才。1929年夏,他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轰动整个清华。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钱钟书的数学好歹考了15分,吴晗则是货真价实的数学零分,但也进了清华。

1930年,青年诗人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前身),国文考试有两个题目,“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但臧克家两题都做了。面对作文题之一的《杂感》,他就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98分。尽管数学零分,他还是被文学院破格录取了。

猜你喜欢

罗家伦零分国文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秀逗蘑菇村
有印象得零分,背下来得满分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零分
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教育的反思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