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妓董小宛折腾死了顺治帝?

2015-06-01本刊编辑部

山海经 2015年23期
关键词:如皋

名妓董小宛折腾死了顺治帝?

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艺名小宛,别号青莲女史。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窈窕婵娟,通诗文,善书画,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由于她对饮食有相当的研究,被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传言,董小宛是顺治皇帝迷恋的“董鄂妃”,她中途夭亡,顺治万念俱灰,哭着喊着要出家。折腾的工夫不长,满清这位皇帝也早早地上了西天。其实,这是讹传。一算年龄就不对,顺治生于1638年,董小宛比他大整整14岁。董小宛去世那会儿,顺治刚刚13岁。两人之间怎么可能存在什么姻缘?

董小宛真正的情人是冒辟疆。冒襄,字辟疆,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他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明王朝溃乱之时,虽然当时东北一带已遭清兵的铁蹄践踏,川、陕、湖、广等地区则是“流寇”驰骋的战场,而江浙一带却风平浪静,秦淮河畔的上空,依然飘浮着酒肉的醇香、回荡着歌姬的靡靡之音。作为名门望族子弟的冒辟疆也沾染了一般豪贵子弟的浪漫风习。

作为秦淮一带才色双绝且名气很大的歌妓,董小宛的芳名早已在冒辟疆耳朵里生根。而作为风流自喜且是“四公子”之一的高名才子,冒辟疆的大名也在小宛与其他名流宴集时常有耳闻。也许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人未曾谋面就已生爱意,相互倾佩已久。

崇祯十二年,冒辟疆到南京乡试落第,名落孙山,情绪低落,暗叹自己生不逢时,便收拾了行装,转往苏州去闲游,他一边访胜探幽,一边打听董小宛的下落。某日,冒辟疆得知小宛住在半塘老屋待客,便前去访寻,这一见,可谓一见钟情。

是年冬天,在名妓柳如是的周旋下,冒辟疆为董小宛赎了身。崇祯十六年初春,经过一冬的边走边游,冒辟疆带着小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如皋。冒家十分通情达理,顺利地接受了董小宛这位出身青楼的儿媳,热热闹闹地为他们办了婚事。

小宛嫁到冒家后,由于心细明理,恭敬顺从,不但精于书画,又烧得一手好菜,备受冒家长辈疼爱,并被冒辟疆之母苏元芳委以重任,管理和登记冒家柴米油盐的用项及银两出入,小宛做得有条不紊。闲暇时,小宛经常与冒辟疆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过着夫唱妇和的悠闲生活。

好景不长,这样安逸的日子仅过了一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关南下,江南一带燃起了熊熊战火。清军所到之处肆虐无忌,冒家险遭荼毒。

为了逃避战乱,小宛随夫南逃,住嘉兴海盐水绘阁。在鸡笼山上,小宛极目远眺,望着暮春凄凉的景致,胸中感叹江河破碎,有家难归,不禁悲伤,泪葬残花。

据说董小宛就死在这战乱之中,但这位一代名妓、乱世佳人究竟死于何时、何地、何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搜集各种传说加以考证甄别,并揭开谜底。

传说一:血染维扬

1645年初,清军乘南明内讧之机大举南犯,4月18日,多尔衮兵临扬州城下,南明守将史可法率城中军民浴血御敌七昼夜,此间,董小宛受冒辟疆之托从泰州如皋赶赴扬州劳军,奔走于四门的城墙上,将她赶制的酥糖分发给南明将士。但终因寡不敌众,25日城破,一代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董小宛也自刎拒辱,血洒琼城。

后来,扬州百姓为纪念小宛,遂将她劳军的酥糖命名为“董糖”,并将其外表一律以红纸包裹,以示小宛的碧血和史将军的赤心,至今“董糖”仍是维扬一带的传统名点。

传说二:姑苏玉殒

原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后一直在和硕豫清王多铎的麾下,1645年以经略职衔总督江浙军务。至1650年下半年,苏杭至福建一带已无多少战事,于是洪承畴和多铎一起将行辕从南京移至素出美女的姑苏城。闲则生非,何况此二人本是好色之徒。洪承畴为讨好多铎,先是把黄功亮的继室常熟美女刘三季弄来进贡,后来慕名去苏州半塘街寻董小宛未果,便命旗将阿司镇来如皋,谎称请小宛去苏州教习餐饮制作,恰巧此时冒辟疆因累及“陈君悦据城抗清案”外出避祸。董小宛明知是计,但为了保全家人,只得孤身赴苏州,第二天,董小宛在自己的衣胞之地以身藏的剪刀自尽殉节,血溅苏州五云轩。冒辟疆在82岁临终前,还曾作绝句一首:“冰丝新飏藕罗裳,地当筵席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

传说三:香消紫禁

也有人说自从董小宛1645年在秦溪被清兵掳去后,不久被辗转送到经略江浙军务的洪承畴处。洪承畴老谋深算,决计把小宛送往紫禁城内,一来自己可以加官晋爵,二来想用汉人的儒家文化来影响满清的王公大臣特别是皇帝,让小宛充当王昭君、文成公主那样的角色,自己也好青史留名。

小宛将计就计,也想进京为汉人复辟。于是凭着洪承畴与内大臣鄂硕的莫逆之交,小宛进了鄂府被鄂硕收为义女,取名董鄂氏,汉名仍称小宛。三年后小宛的穿戴打扮、言谈举止都活脱脱地出落成一位满族格格,乘着顺治皇帝选妃的机会,小宛凭借天生丽质和出众才艺顺利入宫博得顺治的宠爱,先是封为贤妃,后又加封为皇贵妃。两年后她生了一个龙子,不料3个月后夭折,顺治竟破例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但小宛承受不了丧子的悲痛,加之东窗事发,当年入宫前留给冒辟疆的绝命书被庄太后发现,于是小宛坦然饮鸩而去。

董鄂妃死后备极哀荣,被谥为“孝献端敬皇后”。据说顺治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就跑到五台山削发为僧了。据刘成禺《世载堂诗》载:近代学者黄侃在大学讲授清史时曾说:“小宛入宫,实顾亭林(即顾炎武)主谋,有献西施沼吴之意”,并称“获确证”但“匿不示人”。

传说四:梦游金陵

据考证,曹雪芹《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董小宛,加之董小宛也长期生活在南京秦淮河,是“金陵八艳”之一。金陵,是林妹妹最终的芳消之地,当然也就是当年董小宛的归宿之地了。曹雪芹生于南京,10岁之前也一直是在秦淮河畔度过的,对于董小宛的传闻和归宿应当是了解的,这在《红楼梦》中可以得到证实。

传说五:魂归雉皋

雉皋,苏中古城如皋的别称,相传因春秋时贾国大夫“如皋射雉”而得名。崇祯十五年十二月,19岁的董小宛由礼部侍郎钱牧斋以“三千金”赎身,从南京秦淮河来到如城,第二年四月被时号“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如皋才子冒襄(字辟疆)纳为“如夫人”。此后夫唱妇随,与冒在乱世中相伴9年,从一而终。

1989年版的《如皋县志》则进一步指出:“董小宛身患重病,于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正月初二)夭亡,时年28岁,葬如皋南门外。因年久无人过问,葬址已迷失。”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更明确指出:董小宛墓在影梅庵侧。

也有研究学者认为,以上种种虽有“风影”但都不足为凭:有的属“牵强”如“维扬说”,有的属“附会”如“紫禁说”,有的属“杜撰”如“姑苏说”,有的属“猜想”如“金陵说”。而“雉皋说”好像有史为证,但真相却被掩盖了。事实上,一代名妓董小宛是在清兵南下后,在随冒襄全家前往浙江海宁盐官逃难的路上,落入清军之手,蒙羞而凋谢,姑且再加一个“秦溪蒙尘”说吧!

猜你喜欢

如皋
2020高考模拟试卷(八)
如皋长寿村的启示
家乡四季
三角、向量综合卷
忆王孙·瞻仰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
新时代如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创新途径研究
念念不忘 必有如皋
江苏省如皋市百岁老人385位
如皋杨树主要食叶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对策
有讲究的如皋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