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的发现

2015-05-31李继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璞玉斯嘉丽美玉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是千里马的悲剧。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是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即千里马的价值要靠伯乐来实现,可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剧要常常上演。其实,“伯乐不常有”,制度是可以常有的,将千里马的挑选制度化,按制度挑选千里马,凡符合条件者即为千里马,否则为普通马,那么,千里马和普通马就会各得其所,千里马的悲剧也就不会再上演。

按制度办事,这是法治。从人说了算到法说了算,中國走了几千年。这期间有多少人才遭遇了千里马的悲剧,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因此,读韩愈的《马说》,经历过旧体制的中国人,很自然地就会将千里马和人才联系在一起,《马说》的主旨恐怕自它诞生之日起就被定格在“人才埋没说”上。

这样解读《马说》绝对没错,韩愈的写作本意大约也是如此。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特别是法制社会的推进,人得到了解放之后,《马说》就得有新的解读了。

当今社会,人的价值的多元化,人才的自由流动,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仕途之路走不通,可以走文学创作之路;文学创作之路走不通,可以下海经商。千里马在主人甲那里不受重用,可以投奔主人乙;在主人乙那里不受待见,可以为主人丙效力。这样,千里马曾经的遭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就真正成了历史。千里马的悲剧不再重演。这时候,再去解读《马说》,“人才埋没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经典最不怕解读,只要合理,解读的内涵越丰富越能彰显出经典的魅力,而且经典都能够穿越时空,因为它们揭示的是生活中普遍性的东西。这样看来,与其把千里马只比作人才,不如把千里马比作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比如美玉、比如爱情等。

美玉是好东西,姑且把“千里马”比作美玉吧!对一块美玉的发现,不比对人才的发现更容易,和氏璧的发现过程就是一个明证。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爱情,也是好东西,而且真爱的发现也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世界名著《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从少女到青年时代,一直把阿希利作为自己理想的对象。无论在战后和贫穷饥饿的斗争中,还是在经营锯木厂所遭受的压力与偏见中,阿希利都是斯嘉丽在困苦境遇中的动力和精神上的支撑,甚至在与瑞德结婚后,斯嘉丽在睡梦中仍然呼唤着阿希利的名字。直到梅兰妮临终前嘱托斯嘉丽照顾丈夫阿希利。面对着沉浸在妻子死亡的悲痛中,精神上彻底崩溃的阿希利,斯嘉丽心里充满了失望,一刹那间,阿希利那曾经让斯嘉丽为之迷醉的犹豫、哀伤的气质,在斯嘉丽看来只是对现实懦弱和无助的表现。此时此刻,斯嘉丽才感到自己内心真正所需要的爱人,是像瑞德那样无论在何种艰难的岁月中,都能游刃有余地成为时代弄潮儿的男人。

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斯嘉丽才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真爱,但这最后的爱的顿悟为时已晚。当斯嘉丽青葱岁月中所幻想的完美情人阿希利黯然退场时,瑞德也已经被自己对斯嘉丽炽热的爱灼伤,离开了斯嘉丽和塔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可作为对《马说》的新的解读,是谓“发现说”。

李继红,语文教师,代表作有《独自绽放》等。

猜你喜欢

璞玉斯嘉丽美玉
琢琢磨磨璞玉匠心—钱建良玉雕作品欣赏
《飘》中斯嘉丽性格的分析与探讨
锲而不舍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寡姐”的寡:美人稀有
郑美玉二三事
中年再读《飘》,终于明白小说中隐藏的这三个真相
伊源美玉—中国翠
深山中的璞玉,最美小山村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