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带泪的笑

2015-05-31邱华

花城 2015年6期
关键词:赫拉幽默感巴尔

邱华

我最早读到博胡米尔 · 赫拉巴尔的作品,还是在《世界文学》杂志上。记不清是哪一期了,总之,阅读赫拉巴尔的小说感觉比较奇怪,他的小说有一种特别的语调,这种语调,亲切、随意、幽默,第一句话就能把你带入他的小说,又在告诉你,随后有事发生。可以说,他的小说开口很小,进入之后你会发现他的小说世界绵密、细致,写的是小人物的命运,折射的却是家国情怀与民族命运。

尤其突出的是,赫拉巴尔有一种独有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与英美文学中的幽默感不一样,与东方式的幽默也不一样。幽默,一般是一种自信状态下的自嘲和嘲讽别人,幽默感在英美文学中的表达是比较强势的,即使是黑色幽默,也带有着强烈的批判性。但捷克作家笔下的幽默感,是一种弱者的幽默感,他们命运多舛,却精神不屈,因此发明出来一种弱者的幽默。这样的幽默,我觉得是捷克人独有的幽默,不是英美的黑色幽默,也不是东方式的禅和日常以及含蓄的幽默。

捷克人的幽默带有黑色幽默的底色,却是捷克作为小国无法摆脱的历史命运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幽默。这就要追溯到哈谢克的《好兵帅克》了。这是我后来读到哈维尔的剧本、米兰 · 昆德拉和伊凡 · 克里玛、赫拉巴尔的小说时,都能感觉到的。在我的感觉中,他们都是哈谢克的孩子,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是《好兵帅克历险记》里的帅克的翻版、变种和延伸。

不同的是,哈维尔的剧作趋向于荒诞感,米兰 · 昆德拉的幽默趋向了音乐的抽象和哲学的思辨,而伊凡 · 克里玛的小说则带有对我者和他人的批判。这几位捷克出身的作家,都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就是对境遇,人类的境遇,社会的境况,自我的境遇,进行了深入探察,写出了独到的犀利的文学。

赫拉巴尔引进到中国来是新世纪以来的事情。二○○三年,作家、中青出版社编辑龙冬第一次引进出版了博 · 赫拉巴尔的十一部作品,分为八个单行本出版,包括有长篇小说《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中短篇小说集《过于喧嚣的孤独》《底层的珍珠》(此两种合出为一册),短篇集《巴比代尔》,创作随笔《我是谁》,还有用他妻子的口吻写的自传三部曲《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二○○七年,中青社又出版了他的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河畔小城》三部曲《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哈乐根的数百万》,这几本书,分别以他祖母的视角和他自己的童年视角,描绘了他所生活的一座河畔小城的林林总总和丰富的记忆。这是第一波赫拉巴尔作品集在中国的出版。随后,掀起了阅读赫拉巴尔的小热潮。中国读者注意到这个捷克作家不同于米兰 · 昆德拉的思辨性的、更具捷克风味的作品。

最近,赫拉巴尔来到中国再掀高潮:花城出版社推出博 · 赫拉巴尔四部作品集,包括《绝对恐惧》《严密监视的列车》《雪绒花的庆典》《温柔的野蛮人》四部中短篇小说集,是花城出版社“蓝色东欧”系列丛书中的最新作品,这几部小说将使我们看到一个丰富和开阔的赫拉巴尔,由此,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的,已经达到了十五部(其中多部作品以两三种合一的方式出版),基本上使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的全貌了。

假如想看到一个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赫拉巴尔,可以从他的作品被拍摄的电影入手。比如,《严密监视的列车》和《我曾侍候英国国王》。此外,他还有七八部小说被拍摄成了电影,是捷克被改编成电影最多的小说家。

《严密监视的列车》被拍摄成电影之后,获得了一九六七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和捷克哥特瓦尔德国家奖。小说描绘了捷克一个小火车站上的值班员,在看护和值守车站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这样一个小人物,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他的挣扎,他的寻求生命的意义,他的瞬间的迸发和升华,都令人唏嘘不止。

我记得,某年,捷克驻华使馆曾经举办过一次纪念博 · 赫拉巴尔的活动。那一次是在天安门东侧的菖蒲河边一间国际会所里,不少喜欢博 · 赫拉巴尔的人聚集在一起。那一天,我作为一个喜欢博 · 赫拉巴尔的中国作家代表发言。

在我发言之前,要放映博 · 赫拉巴尔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我记得,那天在放映影片的过程中,可能是光碟质量不好,结果中间几次卡壳,后来,索性放不出来了,捷克驻华文化参赞感到很遗憾,我倒并不觉得尴尬,一是我和其他很多朋友早就通过影碟看过这部影片,二是觉得这可能是博 · 赫拉巴尔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那就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看待对他的纪念。

随后,在简短的发言中,我谈到了博 · 赫拉巴尔作品的特质:带泪的笑和无可奈何的幽默感。带泪的笑?是的,为什么带泪?因为,捷克是个小国,在二十世纪的大历史中,捷克的命运是非常曲折的,在大国角逐的过程中,一个小国,无法摆脱被历史洪流和巨力所裹挟的力量,夹在中间的捷克肯定是要倒霉的,一定会有泪的经历。但再小的国家和民族都要生存,再弱的个体生命也要生存,可生存需要精神支撑,需要尊严,那么,保持尊严的方法之一,就是内心里有痛也要带着眼泪微笑。流泪是因为悲伤,为自己、为民族命运而悲伤流泪,笑,则是应对外部世界的办法。这,就是捷克的出产的独特的文学美学,在几位捷克作家那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在前面也说了。

赫拉巴尔给人的印象,是他的作品的篇幅都不大。他的长篇小说也不长,二十万字以上的都没有,中篇小说也很短。他的短篇大都短小精悍,大部分都是四五千字,目前我看到他最长的作品,是《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中文译本有十六万字。这部作品是他的代表作。《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是以一個捷克餐厅服务员的视角,来呈现捷克在二十世纪几十年间的命运。小说的叙述非常绵密,带有独有的幽默和揶揄的腔调。小说的第一章的题目是《擦拭玻璃杯》,开头是这样的:

请注意,我现在要跟你们讲些什么。

我一来到金色布拉格旅馆,我们老板边揪住我的左耳朵说:“你是当学徒的,记住!你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重复一遍!”于是我说,在这里我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老板又揪住我的右耳朵说:“可你还要记住,你必须看见一切,必须听见一切,重复一遍!”于是我惊讶地重复了一遍说我将看见一切,听见一切。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工作。

这部小说的语调,就由这样的开头确定了。叙述者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有限的视野,充满了个人经验和体验的视角,娓娓道来,将这家旅馆里发生的事情,接待的客人,欧洲的战争和历史风云的变幻,以一种略带奇幻色彩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出来。电影在这一点上表现力尤其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情节,就是服务员听到了领班克希万涅克在接待和侍候英国国王的传说,后来,他们接待一个非洲皇帝的过程,因为紧张而导致的场面在混乱不堪中保持了某种有趣的尊严和秩序感,是小说的前半部分的华彩。

尤其突出的、最有趣的情节段落,就是当德国纳粹占领了捷克之后,这个服务员进入到德军伤员的疗养院,那里竟然是德国优良人种的配种中心。一时间,金发的日耳曼裸女云集旅馆,和那些战争“英雄们”配种,生出更加优异的日耳曼人。这其中的捷克人的苦涩以揶揄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面对那些金发、饱满、生动、性感的德国裸女,叙述者、服务员也是大开眼界,情不自禁地在她们的包围中陷入了各种的现实诱惑和性的幻觉。接着,战争结束,疗养院毁于战火,而那家旅馆的生意也陷入凋敝,叙述者梦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当时他那百万富翁的梦也做成了,但他的财产在战后又被全部没收了。

原来,这部小说,整个就是一场叙述者似曾相识、也许发生了的白日梦。

有意思的是,这部小说将捷克在二战期间作为德国的被保护国的那种微妙和轻贱的心理状态传达得十分精到。这是捷克不愿意谈论的一段历史,但赫拉巴尔却以小说的方式,将德国和捷克的特殊关系呈现了出来。

赫拉巴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非常善于写小人物。比如,他的短篇小说集《底层的珍珠》《巴比代尔》,写的全都是捷克的小人物,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个个体生命,却那么鲜活、平实而欢乐地生活着,虽然是底层的人们,却有着珍珠的品质,人性的光辉在他们的故事里处处闪耀。

赫拉巴尔的另一部代表作是中篇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只有五万多字,但容量却非常大。赫拉巴尔在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是几易其稿,小说描绘了一个废纸收购站的打包工,以他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讲述了他三十五年间的生活。这又是一枚“底层的珍珠”,一颗大号的捷克人“珍珠”,他的命运,折射出捷克在二十世纪里的普通人的普遍的命运。

我还发现,赫拉巴尔十分偏爱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有其优点,就是贴近自我,以自我的有限视角,表现出叙述者的所有的观察和体验。第一人称叙事,能够比较容易和读者贴近,使读者以为这就是作者的自传,容易以假乱真或者非常相信书中所写。看来,赫拉巴尔以第一人称叙述来写作,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种叙述的方便和直接,情绪表达比较饱满、真切、生动。

赫拉巴尔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旦作品真的涉及到他自己的生活时,在叙述者方面,他又喜欢隐藏在别的叙述人背后。比如,他的三本自传《婚宴》《林中小屋》《新生活》,加起来是四十三万字,也不算长,叙述人虽然是第一人称,但叙述者的角色却不是赫拉巴尔本人,而是他的妻子。

这个“我”以他者的眼光、以和作家亲密生活的女人的眼光,来看待作家和他的生活。这样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的。但我们不要忘记了,作者依然是赫拉巴尔,是他想象的他妻子眼中的他自己,以这样的角度来书写散步自传,其巧妙、伪装和借力打力,以及能够呈现出作者本人的多侧面和丰富性,都是無以附加的。所以,虽然是以赫拉巴尔的妻子作为叙述者,但实际上,叙述者依然是赫拉巴尔,他是隐藏在他妻子的后面,以她的口吻在说着他的事情,这就很有意思了。这样的写法,还有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自传《照相盒子》,是以他的家人,妻子、孩子等等多人叙述的情况一样。这样的写法,就产生了一种间隔的效果,类似双人双线叙述,十分精彩。

在他的《河畔小城》三部曲中,也是如此,这个三部曲由《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哈乐根的数百万》组成,三本加起来是三十三万字,其中的第一部和第三部,是以作家母亲的角度来书写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甜甜的忧伤》,叙述者却是作家童年的自己,由他来讲述童年。于是,这部《河畔小城》三部曲就构成了一部两个人叙述,却有三个声部的有趣故事。

由此看,赫拉巴尔是捷克的国民作家,是属于捷克人民的心灵的作家。他的作品无论形式感还是写作的手法,其独有的幽默感和语调,都是非常接地气的,是那么的亲切生动、具体可感。人们也很容易亲近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犹如一个客厅,欢迎客人随时到来。

阅读赫拉巴尔,还有两部延伸著作值得关注,一本是捷克学者托马什 · 马扎儿著的《你读过赫拉巴尔吗?》(中青社2010年版),一个活生生的赫拉巴尔跃然纸上,他在生活、音乐、美术、体育、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形象。

还有一本,是匈牙利当代重要作家艾斯特哈兹 · 彼得的小说《赫拉巴尔之书》。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研究赫拉巴尔的作家,但他妻子却陷入了对赫拉巴尔的单相思中。最后,这对夫妇形成了精神上的交融和沟通,和解和最终的圆满。而他们之间的媒介,却是作家赫拉巴尔。

艾斯特哈兹 · 彼得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为了向他无比喜爱的赫拉巴尔致敬,他的致敬是那么有趣和特别。

一九九七年二月三日,在医院治疗的赫拉巴尔,在窗口探出身子去喂鸽子面包渣的时候,腰弯得过大,他就从医院窗户掉下来,摔死了。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自杀的,因为他厌倦了疾病对他的袭扰。就这么,一颗欧洲文学巨星陨落了。但是,他的传奇将在我们对他的阅读中继续发生,并持续地获得回响。

猜你喜欢

赫拉幽默感巴尔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幽默感拯救计划
探索不凡,引领可持续
昆虫骑士巴尔格 6
昆虫骑士巴尔格4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谈赫拉巴尔“河畔小城”三部曲的诗化叙事艺术
小宠真是太有幽默感了
独享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