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2015-05-30庄坤高信岩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都市园区设施

庄坤 高信岩

摘要:现代都市农业融合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中,有其特定的发展历史阶段,社会功能和经济作用,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不足的分析,对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都市农业我国学者普遍引用的一个定义是:“都市农业指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都市里,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土地,由城里人耕种,即都市农业”。关于都市农业的定义,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诸学派众说纷纭,至今难有定论。这是因为都市农业不仅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最主要的是都市农业牵涉面广,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大体来说,都市农业是在大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观光休闲、高质高效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不仅满足都市的物质需要,而且为城市提供精神文化、娱乐体验、扩大就业等多方面需求,是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并与城市有机融合,成为都市整体功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对回归大自然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向往环保生态的生活环境,城市郊区以及市区内的农业空间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理想场所。青岛农业总体上已进入到现代都市农业时代。即墨毗邻青岛城区,区位优越,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有条件逐渐向园区化、设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必然要求即墨农业原来的“城郊农业”定位,改变其“大城市可靠的副食品供应基地”的单一功能,而向多功能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近年来,即墨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不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使现代农业产业服务青岛,融入青岛,成为青岛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近些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发展的“洼地”,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近10万亩,成规模的农业园区150多处。即墨市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出口甘蓝生产基地,大姜、华南型黄瓜、食用菌、设施西瓜等种植面积都居青岛市前列。

(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带动促农增收。一是品牌农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蔬菜和茶叶为代表的品牌农产品集聚区。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创建农业品牌。以品牌为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300余个。涌现出“东颐锦禾”黄瓜、“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钱谷山绿茶”、“大任河粉条”、“田横香饽饽”等近百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出七级食用菌、段泊岚香菜、华山甜宝、灵山白菜等一批区域性知名农产品。

(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拓宽发展空间。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优质果茶等高效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以生态观光、茶果采摘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村、观光园有20余处。全市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3家,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青岛市星级农家乐12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0万元。

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现代都市农业还在发展初期阶段,为都市居民提供的休闲、教育、体验等功能还不多,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名特优少,知名度较低,品牌农业发展差距较大。二是园区档次不高,科技和装备水平一般。三是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意,精品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还不够。

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世界眼光谋划,国际标准要求,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即墨地域东、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层次,按照“东果茶、西蔬菜、中粮油”的空间布局,整合资源,带动现代都市农业整体突破。东部自然环境多样,交通便利,应结合蓝色硅谷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高档次果、茶种植为主的精品农业,积极开发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生态功能,大力建设土地集约、技术密集的现代高效农业。可发展农业采摘园、花卉观赏园、教育教学及市民租赁农场等旅游观光与休闲体验农业类型,不仅可提供优质鲜活农产品,而且可打造出绿色环境、优美风光。在西部以大沽河为轴心,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建设高水平的特色品牌基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率先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一是高标准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大力培育精品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二是加强品牌营销。按照“名品”形成“名市”、“名市”催生“名品”的思路,加大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力度,重视现代物流新业态,配套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方式,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三是大力营造品牌文化。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深度挖掘利用好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加大企业文化的开发力度,从更高的视角、更深层次挖掘企业和产品内涵,打造文化农产品,唱响 “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品牌,力争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园区建设引领,促进设施农业智能化、高端化。一是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先导,切实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产业特色,突出规模效益。加大园区科技示范作用的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外来资本、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用好的政策和项目调动各方面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园区提档升级。

(四)创新休闲农业,开拓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领域。一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民俗历史、乡土民情,通过设施栽培、生态立体种植、特色农业等模式,加强高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突出农味,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例如,可利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把即墨两千年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精品农业旅游品牌。二是发展创意农业提高效益。针对市民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如可种植五彩辣椒、迷你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其“猎奇”需求。三是积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挥农业在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节水优质作物品种,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良好生态环境,逐步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五)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发展保障。一是加强政策的引导,整合惠农政策,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以园区、龙头企业为平台,提高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转变生产方式,使设施农业向工厂化方向迈进。二是构筑现代都市农业支撑体系。发展完善适用现代都市农业要求的农技推广体系,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句芳,张正河,黄映晖.都市农业到底具备多少项功能[J].北方经济,2007(2)

[2]侯满平,郝晋珉.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其模式 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04(3):286-291.

[3]廖森泰,周灿芳,郑业鲁.都市农业发展的传统理论与创新思路[J].广东农业科学,2007(1)

[4]任卫娜.浅析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2(2):18-21.

[5]宋金平.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3):199-203.

[6]刘建国.破解制约创新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农业建设步伐[J/OL].天津农村,2009(01).

猜你喜欢

都市园区设施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穿越水上都市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