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2015-05-30许灶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脂肪肝

许灶林

【摘要】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结合西药治疗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胆湿热型脂肪肝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降血脂、抗氧化剂、保肝护肝等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龙胆泻肝汤,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酶学指标、胆碱酯酶及CD62p、GMP140的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酶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CD62p和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西医常规护肝方法治疗治疗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脂肪肝;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型;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80-02

脂肪肝除加重肝脏病变外,还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目前西医临床尚无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大多给予调节血脂和保肝药物进行治疗,但某些降脂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却升高肝脂,反而进一步加重肝脏脂肪的沉积。为寻求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笔者根据中医之辨证分型,选取60例肝胆湿热型脂肪肝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肝胆湿热型脂肪肝患者60例,均符合中医分型诊断标准,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肝硬变和肝癌等严重肝病患者。將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8.32±6.89)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3.67±1.82)年;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62.14±7.28)岁,病程8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3.49±2.0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02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1.2.2 中医诊断标准[3] 中医辨证符合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的表现。主证为胁肋部胀痛或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1.3 方法 对照组适当增加运动,低脂饮食,减少热量过分摄入,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嗜好。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用辛伐他汀(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0705)、甘利欣(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0104)、思美泰(雅培制药有限公司,A334185)、能量合剂等降脂、保肝护肝药,连续服用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药用:龙胆草10g,柴胡6g,泽泻9g,车前子6g,木通6g,生地黄6g,当归3g,栀子9g,黄芩9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400ml,早晚各服200ml,连续服用4周。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后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脂、肝功酶学指标及血小板GMP140、CD62p进行检测[4]。

血脂、肝功酶学指标和胆碱酯酶(CHE)检测试剂由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使用康龙-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血小板CD62p和GMP140的检测:分别取抗凝血10μl,加入20μl荧光标记单抗(Immunotech),避光室温孵育15min,加PBS500μl混匀,悬浮后用美国Coulter Epics-XL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试剂检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和肝功酶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酶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胆碱酯酶、CD62p和GMP140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CD62p和G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古代文献中未见“脂肪肝”之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可归属于“胁痛”、“积聚”、“痰浊”、“黄疸”、“胀满”范畴[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逐渐增多,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日渐突出,使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7]。

目前西医临床上尚无治疗脂肪肝的针对性药物,常用的降血脂、保肝、护肝药效果并不明显。有文献曾报道龙胆泻肝汤对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酶学指标有一定的作用,但中医辨证分型不明确,且其对治疗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研究目前尚无报道。因此本研究观察组选用龙胆泻肝汤作为联合用药,探讨其对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患者预后提供客观依据。肝脏合成和降解胆碱酯酶可能受到脂类代谢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影响。有文献报道[8],脂肪肝病情越严重,胆碱酯酶的活性就越大。另外,CD62p和GMP140是血小板表面特异性激活抗原α颗粒糖蛋白,其是血小板活化的灵敏标志。有研究认为[9],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可能为并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而非失代偿期肝硬变及其相关并发症。脂肪肝患者CD62p和GMP140表达水平增高,说明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可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重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酶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表明龙胆泻肝汤具有保护肝功能、降血脂的作用,对于肝胆湿热型脂肪肝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另外,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CD62p和G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龙胆泻肝汤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减轻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降低脂肪肝对患者的危害,从而达到控制脂肪肝的发病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林.肝胆舒康胶囊对肝胆湿热兼肝郁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河南:河南中医学院,2008:4.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3]云小君.龙胆泻肝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脂肪肝(肝胆湿热型)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0):66.

[4]李惠仙,陈沐,龙毓灵,等.脂肪肝患者血小板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254-255.

[5]李惠仙,朱滢.老年脂肪肝患者GMP140检测的临床意义[J].肝脏,2009,(06):510-511.

[6]谢晶日.脂肪肝的中医研究现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4):242-246.

[7]张书文,周英武.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与血清肝功能以及血脂血糖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2):934-935.

[8]张有江,徐勤,袁飞.脂肪肝患者血脂及胆碱酯酶测定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8,26(5):557-558.

[9]范建高.中国脂肪肝的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6-10.

(收稿日期:2015.06.18)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脂肪肝的常见认识误区解读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