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新探

2015-05-30任秋娟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任秋娟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得以实现,大量互联网金融的涌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便于操作、信息处理迅速等优势,但是,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基于此,文章就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现状和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169-02

在风险类别上,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并没有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风险特征和表现形式上。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存在传染风险,并且在互联网这个信息交互的环境下,极有可能使风险发生转化;此外,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更加利于对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在2013年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相继问世,直到今天,互联网金融产品仍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2014年,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然而,互联网金融同传统金融一样,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金融现状

对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只不过是传统金融由物理形态逐互联网化的结果,仅仅是在媒介上发生了变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在盈利、经营和营销模式上颠覆了传统金融。从目前来看,得到普遍认可的就是: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的产物,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实现支付、资金流动等功能。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三大业态包括P2P 网络借贷、联网支付和众筹融资。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每个业态的发展阶段均不相同。截至目前为止,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就是第三方支付,同时,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业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超过了270家,支付总量超过7.38万亿元,在我国6.49亿网民中,有四分之一的网民使用过第三方支付。近年来兴起的网络理财,通过与基金公司进行联合,操作便捷和高理财效益成为网民重点观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余额宝”就是网络理财的一种体现形式,发行半年之后,投资者人数就已经接近7500万,资金规模超过4800亿元,百度公司的“10个亿理财计划”在推出3小时内就被抢空。互联网金融信贷也在这几年活跃起来,我国大型P2P网络借贷平台超过300家,交易资产达到750亿元,但是在其快速发展时期,难免有人贪图利益,导致经营出现问题,进而破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现阶段,P2P网络平台正处于重新洗牌阶段,正在逐渐建立一个良好的P2P借贷环境。众筹机制大众融资和一对多的形式使之成为新兴的项目融资平台,不仅实现了普通公众的投资梦,还可以让普通公众成为电影投资方。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

1.战略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战略风险。与其它风险相比,战略风险的影响范围更广。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其面临的风险种类。在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为企业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满足客户需求做出科学规划。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旦战略决策出现失误,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此外,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可能盲目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但是企业的实际情况却不一定能够支撑此项业务的经营和发展。

2.声誉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声誉风险,传统金融企业的信誉普遍良好,面临的声誉风险主要来自于工作人员行为不当,比如误导客户选择理财产品,保险拒赔不合理、违规收费等。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范围也更加广泛,缩短了监管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采取措施时间。在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准入门槛的限制,一些资质不全、自身信誉较差的金融企业大量涌入,很有可能出现诈骗等问题,而机构自身也存在着行为不当等问题。

3.法律合规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法律合规风险与传统金融一样,来自于业务模式和监管政策、法律法规,区别在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较为新颖,个别业态具有一定法律风险。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准人门槛、电子合同有效性、运作方式等方面还没有作为参照的法律法规,因此,面临着极大的法律风险。在为用户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很难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如果未向用户说明其权利及义务,互联网金融企业很容易遭受到被起诉风险。如果客户信息遭到泄露,还有可能被监管机构惩罚。

4.信息科技风险。根据研究发现,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担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威胁因素来自于的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信息科技面临最重要的就是非授权入侵系统风险,一旦出现非法入侵,客户信息将会泄露,并伴随着内部信息混乱等其它问题;如果将病毒植入到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将得不到保证。

5.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体现在系统及交易两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在开展业务时,难免将一些业务外包出去,这样就出现了的操作风险。外包意味着在此项业务流程下,将衍生其它服务链条,虽然降低了企业成本,但是对外包业务的监管能力也下降了,而操作风险却大大增加。同时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时,面临着对潜在客户人数预测不准确的操作风险,如果预测人数少于实际客户人数,将无法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反之,企业的经营成本就会增加。

三、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1.完善安全认证机制,加大打击力度。要想尽可能避免上述风险,必须“防”、“治”结合。在安全认证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必须相互配合,保证信息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然后采用其它技术手段加以辅助。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U盾”等产品,防止木马和钓鱼网站隐患。同时,目前法律法规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对于犯罪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处罚力度较弱。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尽早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犯罪成本,真正起到法律的震慑作用。

2.加强市场化进程,完善审查流程。强化市场力度,首先就要强化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市场化竞争,实现理财产品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使其收益率逐渐回归理性。只有如此,网络理财的投资渠道才能拓宽,才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此外,互联网金融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信贷审查,笔者建议,网络融资最好以小额贷款为基础,借鉴相关经验,逐渐降单笔信贷额度,把信贷风险降到最低;网络信贷机构可以建立联盟,实现了客户信息的共享,逐渐完善审查流程,最终实现网络信贷的规范化。

3.强化政府监管,鼓励创新发展。一般而言,风险并不能完全规避掉,但是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在行使职权时,要对互联网金融保持一个相对宽容的态度,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其它领域进行尝试。政策的制定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地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业态也要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在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对于综合评价较好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财力、人力扶持,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作为金融,管理是永远不变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不仅面临着来自传统金融企业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非金融风险,因此,急需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管理,这就要求政府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有效权衡风险特征和监管、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在保证互联网金融合规经营的前提下,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使互联网金融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奕.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初探[J].现代金融,2014(7)

[2] 刘志洋.汤珂.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本质与风险管理[J].探索与争鸣,2014(11)

[3] 王泽华.互联网金融及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作者单位: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