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你重视了吗?

2015-05-30刘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教案学案文本

刘帅

语文学习旨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学生会读书,会思考。语文教学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为部分重教轻学的语文教师所不了解,就是语文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语文学习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而新课改之后,教学课时大幅减少,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有效地开发课堂内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空间。那么,课前为学生提供一份好的预习学案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

从教案到学案,实际上体现了教与学主体角色的转换。教案自然是教师教的准备,学案虽然也为教师主导设计,但是如何学却是需要被考虑的第一要素。因此学案源于教案,但绝不是教案的简单复制。从教案到学案,其唯一的设计原则就是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目标要求,预先性、指导性、反馈性是它的三个重要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学案由三部分组成。

一、直接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

学案上首先是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的明确交代,让学生知晓学习的方向。同时对学法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怎么学。学案的主体部分有三个部分:其一是知识整理。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消化掌握,这是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步骤。其次是问题引路,阅读思考。引路问题是学生阅读的阶梯,问题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点,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引学生的思维。教师对文本的阅读要深要透,但如同教案代替不了学案,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也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尝试,学案的问题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心智水平,要让学生走得进,出得来。最后是巩固拓展训练。在对文本进行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拓展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多角度提供有助于文本理解的辅助型阅读资料

高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视野狭窄,见识浅,对文本的自我解读只能是浅层次的。许多名家对文本的解读,许多意见观点的碰撞,可以让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对文本的理解更深,走得更远。但阅读资料的提供不应该是泛滥的,是教师对学生兴趣点、理解点的有效把握。同时资料的提供也不应是简单机械的,教师应该提供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期让学生走向对文本本身的更好解读。

三、有效的思考质疑

教师的“教”重要,学生的“学”更重要。学案的设计有助于教师备课的深入,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思考、质疑。所以每一份学案的设计,在最后一环节都要给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思考质疑、思路拓展的空间。这不同于教师设计的巩固拓展练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学之后的探究。教师应该提倡课堂上的派生,更应该提倡学生自学之后的思考。

学案看似简单,却是教学活动从教案走向课堂的桥梁。每一部分都是教师对教的细心准备,对学的精心策划,是教师对文本研究与学情把握的最优体现。教师预先指导,学生预先学习。而学案学习情况的反馈又让教师在走向课堂之前,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学情,课堂教学会更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自然更加游刃有余,学生课堂的听讲自然更加具有针对性。这样的学前准备会比泛泛的预习要求更见实效,课改后诸多同仁抱怨语文教学课时不足,有此学前准备之法,何不试之?

猜你喜欢

教案学案文本
《立定跳远》教案
乡愁导学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比例尺(一)”导学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半张纸》教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