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古诗词须“五看”

2015-05-30朱利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全诗题干体裁

朱利红

古典诗词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教?如何学?如何在应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一、看题目

古诗词多数是有标题的,诗歌题目往往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或表明诗歌类别,等等。譬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张籍的《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二、看注释

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学生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甚至答案也蕴涵其中。例如,2006年辽宁卷16题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注释点明了作诗的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诗人胸襟之开阔。读诗从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内容主旨。

三、看体裁

读诗时,根据体裁可以了解所属类型,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羁旅诗、闺怨诗等。弄清诗歌的体裁,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题目暗示了诗歌的体裁是送别诗: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的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用明丽之景写离情;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宕开写景,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萧瑟凄清的情怀相契合。

四、看内容(关键字、句)

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的“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的“何人不起故园情”,等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要懂得把握诗词起承转合(尤其七绝)的结构、思路和脉络及大多数诗先景后情的特点,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诗词中的关键句、字明示着思想情感的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的《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等字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了全词的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

五、看题干(仔细审题)

在诗歌鉴赏的审题上,学生之所以存在着诸多问题,是因为不细看,不深思,想把剩下的时间用在答题上。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不误答题工。所以,要提高学生对审题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1.字斟句酌。读题干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一字字去看,看清题干内容,包括有几问,问的是什么,有没有字数限制,分值是多少等。

2.圈点勾画。要求学生在读题干的过程中,把题干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圈出来,并标出题干中“问题”的数目,以免遗漏。

3.再回首。答完题后,再读一遍题干,看所答是否符合题干中的所有要求。

例如,题干: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关键词语:丰富的感情(说明感情不是一种)、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全诗、6分。

定位:全诗?;定向:思想感情?;定式: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情感;②写了哪些人物活动,表现了什么情感。

注意题干中暗示数量的词,例如,丰富、最、主要、哪些、复杂、感情变化等。在题干中出现“如何描写”“怎样表现”之类的词,首先应考虑答表达技巧;题干中出现“赏析”,需注意内容和形式兼顾,形式上包括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内容上包括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氛围、表现了什么(情感、主旨)等。

鉴赏诗歌本不可千篇一律,不过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多读多想,总会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希望通过上述古诗词鉴赏的“四看”,能让学生有些收获,能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全诗题干体裁
数字算式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劝学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