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人的底气

2015-05-30李红都

牡丹 2015年2期
关键词:张幼仪徐志摩儿子

李红都

和女友闲聊,说起工作,女友深有感触地说:“女人可以什么都没有,却不能没有工作。不然,就没了经济的独立,没了底气……”她的话,引起我心灵的和鸣。

听过张幼仪的故事。你可能不熟悉她的名字,但我相信,你和大多数人一样,都熟悉她前夫的名字——徐志摩。提起徐志摩,几乎所有爱好文学的人都能背得出他那首《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中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诗之美、韵之美、情之美,真真切切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有人说,这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情诗,也有人说,那是徐志摩向陆小曼倾诉爱慕的心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徐志摩的结发妻,张幼仪并没有收到如此情意绵绵的赠言,相反,他对她冷得像冰霜。

最美人间四月天。深深庭院里,徐志摩静坐在椅子上读书,张幼仪端坐在他身旁,默默地边做针线活,边时不时地以期待的眼神投向他,希望他能陪她说说话。可是,徐志摩情愿跟仆人说,也懒得理会她,不知那一刻,张幼仪的心,是否有种春天里坐卧寒流的冰冷?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多美的诗啊,美到情不自禁。情不自禁中,他怀着一颗追求自由和真爱的心,向梦中的女神倾吐着爱的呢喃,不惜那梦幻般的呓语一次次地揉碎了结发妻子深爱他的心。

张幼仪在德国生下了二儿子彼得,在她和儿子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逼着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她擦干泪水,签好名字,从此,离开了这个将她伤得很深的男人,尽管她仍是爱他的。

离婚后,张幼仪开始觉悟,明白了这世间,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她开始选择读书、学习,靠知识和技能养活自己和儿子。她在德国一边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一边抽空到裴斯塔洛齐教育学院进修。回国后,张幼仪在哥哥的帮助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她的智慧得以发挥,她的人生越来越像一部励志电影——单亲妈妈,职场精英,金融界中屡创佳绩,股票市场出手不凡,甚至还因女人爱美的本性,创办了云裳时装公司。那可是当时上海滩最高端、最时尚的服饰汇集地。

多少年后,张幼仪回顾她和徐志摩短暂姻缘的时候,感慨地说:“我要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也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学会成长。”

是的,若非徐志摩的冷漠和绝情,她最多只是一位深深庭院里的女主人,永远活在男人的光环里,没了自我。想想看,一个女人的世界如果只囿于一个家那么窄小的空间,将会错失世间多少精彩的发现!

爱情,就是这样一个古怪的精灵,既能让一个人活得像鲜花般的张扬,也能让一个人活得像无名的野草,一生在风中飘摇。

她终于走出了那个没有爱的庭院,学会了爱自己,懂得了在工作中寻找生活的乐趣,懂得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个曾被徐志摩讥讽为“小脚与西装”的女子,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的时候,也不忘给自己充电,每天下午,都有家庭教师专门为她补习,让她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更新。

让她喜极而泣的,除了命运给予勤奋者丰厚的回报之外,还有徐志摩对她的赞叹和仰视——“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这世上,还有什么能比赢得曾经轻视过自己的那个人发自内心的赞叹更扬眉吐气呢?

认识一位女子,是个经营服装生意的女强人。提起她,不仅女人羡慕,熟悉她的男人也心生敬意。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她风光无限的背后,曾有过怎样一段被人轻视的辛酸……

24岁嫁给他的时候,她正是如花似玉的年华。家景好,长得好,嫁得也好。她的他,年轻、帅气、有才华,尽管刚结婚时,他还只是基层的一名不起眼的小公务员,但她相信,聪明勤奋的他一定能奋斗出个春光明媚的前程。儿子出生后,家务成倍增加,为了照顾好孩子,支持他的事业,她果断地辞掉工作,愿以牺牲自己的事业,换来男人事业的兴旺。

她没看偏,他真的是职场上的一匹黑马——靠着踏实、能干,并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没多久,他就从基层最普通的一名小干事,做到了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紧接着,又晋升为正科级。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创下的政绩引来了领导的青睐,之后,官越做越大,让她看到了“夫贵妻荣”的希望。

可是,未待体会到“夫贵妻荣”的曼妙,她先感到了他的变化——他看她的眼神越来越冷,说话越来越少,口气越来越不耐烦,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她以为他太累,就更加体贴地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变着法儿更换三餐口味,每日将他的衣服洗熨一新……然而,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他的冷漠。终于,在一场争吵中,他向她摊牌了——和你有什么好说的?你除了做饭、洗衣、带孩子,还会什么?还好意思嫌我冷落你。好吧,既然彼此都不满意,那么,咱们就离婚算了……

仿佛一记耳光,重重地打醒了她“夫贵妻荣”的美梦。痛哭一场之后,她冷静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她的名字。他以为,离了婚,她会哭闹着争那套他当上领导后新购置的三室两厅的房产,但他想错了。她甚至拒绝了他主动付给她的那笔赔偿金,只要了他们刚结婚时住的那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他愣愣地看着她,心里升起了久违的敬佩。

更让他敬佩的还在后面。十多年来,她没向他伸手要过一分钱儿子的抚养费,她去超市做收银、到饭店当点菜员,还做过化妆品推销,用辛辛苦苦赚到的微薄薪水供儿子读书。再后来,她摆摊卖服装,赚下一笔起步金后,盘下一家经营服装的街道小厂,再后来,一步步地扩建成了服装公司。

儿子大学毕业后,她托人给儿子找到了对口的工作,连儿子的婚礼,也是她一手操办起来的,风光体面地给儿子娶回娇美的媳妇。

那天,早已再婚的他也出席了儿子的婚礼。看着高挽发髻、服饰考究、精明能干又举止优雅得体的她,他由衷地赞叹她的气质和智慧,却不知,她的心,曾经历了多少伤痛和磨砺,才修炼得如此从容宁和,不惊不惧。而这一切成长,都缘于他的离弃,让她重新投入工作,找回了独立而自信的自己。

一个在民国,一个在现代,两位女性有着相似的命运和个性。离婚的苦难对她们来说,只不过是一场化茧成蝶的蜕变,蜕去的是她们身上原有的那层名叫“依赖”的茧衣,教她们学会了勇敢而独立地飞翔,并在飞翔中发现了一片开阔、美好的新天地。

忽然想起清宫戏,那些后宫女子为争宠而绞尽脑汁、互相算计的情节,常令在我惊讶于她们“聪明”的同时,又不免为那些秀外愚中的女人叹息:有如此才智,用到职场,将会创出多少业绩。其实,对于那些争宠于宫廷的女子来说,不过都是因为没有独立的机会和能力而给心灵施加的压力。

时代的进步,已赋予了女性像男人一样走出家门,以工作养活自己的机遇,有了工作,就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就有了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地位。从此,女性可以再不必为了生存去讨好男人,甚至活得没了自我。

一直觉得,优秀的女性面对爱情会像舒婷在《致橡树》的诗中写的那样:“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如果我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萌重复单调的歌曲……”假如你爱她,你是橡树,她就是木棉,根,相握在地下,却又彼此都能独立地成长,她会以树的形象,和你相守在一起。而假如你抛弃了她,她也绝对有活得更好的底气,因为她还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那是保证她独立成长的根基。

责任编辑 谭 滢

猜你喜欢

张幼仪徐志摩儿子
打儿子
花牛歌
张幼仪是个好婆婆
张幼仪是个好婆婆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张幼仪:坏的婚姻,遇见更好的自己
张幼仪:打造商界传奇的徐志摩弃妇
偏 见
小评《徐志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