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必须保证动作示范的有效性

2015-05-30余卫民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1期
关键词:动作示范体育教师有效性

余卫民

摘 要: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具体的动作范例,进行直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用好这一方法能使复杂的动作变得直观具体,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准确、规范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体育教师 动作示范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1(a)-0227-02

动作示范法是教师以自身规范的、完整的动作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最简便的、最常用的、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也可以说是体育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要能力。

1 动作示范一定要紧扣教材与学生实际

教师的动作示范是为了让学生看清动作状态以及动作结构,以便学生模仿练习,所以示范的方法,示范动作的快慢,应根据动作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而定,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

1.1 示范要正确规范且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教师的示范,应是动作的典范。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动作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形象,而且觉得是力所能及的,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超越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就会产生畏惧感,学习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并害怕学习。如,单杠的大回环教学,如果教师做动作示范时摆动的幅度很大,动作很流利、很漂亮,尽管动作十分优美,但学生一见就害怕了,连上单杠的勇气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教学呢!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认真考虑怎样示范学生才容易掌握,怎样示范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示范质量。

1.2 根据学生的水平确定先介绍动作还是先示范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材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可能是从未听说过,也从未看到过的内容,对这样的教材就适宜先介绍动作名称再示范。即介绍完动作名称后就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动作的完整概念,然后再边讲解边进行动作示范,将抽象的概念与形象动作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果学生对学习的教材,并不感到陌生,尽管没有学过,但曾经看到过,或者就是在生活实际中每天都在做着的动作。如,齐步走,学生每天都在走路,只是不像齐步走那样规范整齐,那样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而已。像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介绍完动作名称后,就直接讲解动作要领,再进行动作示范,学生也就能理解和掌握了。

1.3 复杂偏难的动作宜反复示范

如果所教的教材,动作复杂、偏难,教师应该把学生不易掌握的动作,多作几次示范。如,某些需要突出的关键部位或动作要点,在一套完整动作中出现的时机,用力的大小和顺序,教师都要一一着力地讲清楚、讲明白,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动作才会做得准确到位。另外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清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重点以及观察的时间顺序。否则即使教师反复做多次示范,也无济于事,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1.4 对方向转换较多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示范

体育老师都很清楚,对方向转换不多的动作,只要在一个方向示范就可以了,但对方向变换较多的内容,应选择不同方向进行示范。如,教学广播操、武术等复杂的教学内容,老师要合理采用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等不同方向进行示范,还可指定几名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进行“多面示范”,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观察,避免教师因调整位置而影响学生的视觉,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 教师的示范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认为这是各学科教师都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能突出重点,不能突破难点,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就会无的放矢,风过无痕。而不注意突出重点,不注意突破难点现象,是体育教学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把这一问题提出来。

2.1 示范要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教师要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要讲清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哪些内容是必须当堂掌握的,哪些内容是难度较大当堂不能掌握,但课后经过反哺消化必须掌握的。要让学生知道在观察教师的示范时应重点注意什么,忽略什么,防止学生过分注意非重点内容,而影响重点、难点的掌握。如,老师教学双手投篮时,教师示范的重点应在投篮的手法和协调用力方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练习,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投篮的准确度上。可以提醒学生,练习时主要注重过程,注重动作的准确性,不要过多考虑命中率,动作技能熟练了,命中率也就会随之提高了。

2.2 示范要科学合理

教师通过熟练、正确的示范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放矢地进行示范。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什么时候示范,示范什么,怎样示范,在大脑中要有清晰的脉络。同时要注意合理地把握示范的节奏,哪一类动作的示范宜慢不宜快,以便学生细致观察;哪一类动作示范宜快不宜慢,便于学生领略到动作的连续流利。只有老师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达到预设的目标。而无目的地作示范,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3 示范要与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好每一个动作技能,教师不仅需要进行正确的示范,而且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果只有讲解没有示范,学生只能得到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会做体育动作;只有教师的示范没有讲解,学生只能看到一个具体的动作形象,而不理解每一个动作的含义与作用。所以,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4 示范要做到准确无误

准确的动作示范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起码要求,只有教师的动作示范准确无误,学生才会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而形成规范、准确的运动动作。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实质上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相结合的过程。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缺乏准确性,就会谬种流传,就难以加深学生对体育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就会出现错误动作,错误动作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出现错误的动作定型,就会失去应有的运动效果。因此,只有老师准确规范的动作示范,才能保证学生不折不扣地掌握老师所教的动作,也才能达到每一个体育动作所产生的锻炼效果。

3 教师要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自觉意识

教师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一个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储备状况,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及素质养成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地扩展和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3.1 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良好的动作示范,必需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坚持经常锻炼身体,确保自身运动能力的提升。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是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的,普遍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但如果参加工作后放松要求自己,长期忽视锻炼,那么肌肉也会较快松弛,运动能力也会迅速下降。因此,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体能训练,确保自身素质不断地提升。

3.2 教师要保证熟练掌握各项教学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各项技术动作的练习,力争每节课都要将需要示范的动作,最规范、最合理的示范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随时有意识地对自己任教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练习与重温,做到熟能生巧。

3.3 教师要创造条件多争取参加培训学习

教师要多争取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或者专项技能培训,不断加强能力储备。同时要争取在校内外,多参加观摩一些高水平的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活动,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向老教师学习,并注意及时的吸收与积累,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4 体育教师要特别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

教育是一种很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个工作最根本的性质,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古人早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作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作到身正为范,不断地塑造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要保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并结合日常体育活动,把它作为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基础来抓紧抓好,在教学中严格按以上要求作好示范动作,让学生正确规范的掌握好每一项训练内容,每一个训练动作。

参考文献

[1] 张燕,杨玉宇.教育核心价值观:“从教学体系”到“成长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 杨文轩,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

猜你喜欢

动作示范体育教师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论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的本质
动作示范在高职排球教学中应用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技巧与细节问题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