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当代城市副食品供应研究概述

2015-05-30陆世莘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副食品票证

摘 要:城市副食品供应,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反映出政府的经济管理水平和能力。目前学界关于副食品供应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集中在:供应安全与供应链研究、重点城市的副食品供应研究及与副食品供应相关的票证研究。学界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不均衡、研究方法和视角需要改进、研究材料的忽视等方面。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界对于城市副食品供应的研究将会迈向更高层次。

关键词:城市供应 副食品 票证

伴随着档案资料的不断开放,中国当代史的研究逐渐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并取得一定进展。2012年《社会科学》第5期刊载了一辑“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笔谈稿,呼吁深化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在学界引发了广泛反响,反映出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当代史研究的高度关注。其中,城市史的研究,更是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焦点。然而,尽管有关城市发展的研究已经日臻成熟,但相关副食品供应研究多集中于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从历史角度进行考察的较少,更缺乏长时段的研究。

一、关于城市副食品供应的研究

关于城市副食品供应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副食品供应安全和供应链的构建以及重点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副食品供应研究方面。

(一)关于供应安全和供应链的研究

最早关于副食品供应问题的关注,是经济资料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怎么样正确认识副食品供应问题》[1]。它是一本《人民日报》、《大公报》、《东北日报》等关于当时副食品供应问题的社论合集,为研究建国初期的副食品供应问题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资料。

城市副食品供应中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供应链和供应安全方面。程言清的博士学位论文[2]利用研究制度与绩效关系的“状态—结构-绩效”范式,分析城市副食品供给制度的经济绩效。研究了计划供给制度、“双轨制”供给制度、“菜篮子”工程供给制度、食品安全制度等对城市副食品供给的影响,并结合副食品需要、副食品流通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市场经济制度下城市副食品供给制度设立的指导思想。淩宁波的硕士学位论文[3]在对我国蔬菜供应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蔬菜供应链的三种传统运作模式。

(二)关于重点城市的副食品供应研究

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主持下开展的“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副食品基地布局与开发建设”课题报告[4]除综合报告和数据表以外,还汇编了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分课题报告。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口发展、食物结构、资源动态、市场调节、生产力水平及科技进步等诸因素的综合分析,预测了“八五”、“九五”期间主要副食品的各项需求和生产发展目标。

就北京地区而言,北京市第二商业局史志办公室[5]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北京副食品商业的主要工作,并按专题重点介绍商办食品工业、基本建设、科学研究和职工教育的基本情况等。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的几位研究生集中对北京市的副食品供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伍雨竹[6]、邵自银[7]、庞伟[8]和赵睿[9]的硕士学位论文等。

关于上海地区副食品供应的研究多散见在一些著述及资料汇编中,鲜少深入研究供应的政策及供应的过程。

《上海副食品商业志》[10]依据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和各专业公司的统计资料及文书档案等,对1994年之前的上海副食品商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记述。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1]对上海各区县的猪牛及鸡的品种,生产和分布进行了调查总结。金大陆[12]对“文革”时期蔬菜生产和供应、粮油供應、水产品生产和供应、禽蛋的供应,都给予了重点关注和探析。

唐艳香和褚晓琦[13]对上海开埠到建国前这一时期的上海菜市场进行了研究,为当代上海的副食品供应研究提供了很好溯源基础。汪敬吉等编著的报告[14]内容包括上海市郊蔬菜设施栽培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上海养猪业的发展方向研究、上海机械化养鸡的前景预测和市郊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及建议等内容。

此外,商业部物价局[15],对建国以来至1980年的有关物价政策的主要文件和领导讲话进行了汇编,部分资料涉及到了上海地区的副食品供应价格。

其他城市副食品供应的研究,主要有杜京娜[16]、徐静[17]、虢佳花[18]、袁志业[19]和慕现娟的硕士学位论文[20]等。

二、与副食品供应相关的票证研究

目前,与副食品供应相关的票证研究成果中,深入探究的较少,多停留在梳理、介绍票证的层面。但这些票证故事的讲述,十分生动,对我们全面了解当时的副食品计划供应过程中普通市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大有裨益。

胡申南[21]介绍了中国粮票的历史、新中国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以及特种供应票等五花八门的票证、票证收藏知识,以及票证欣赏。罗平汉[22]对统购统销政策制订的背景、制订与实施经过、统购统销的强化、“大跃进”时期的粮油购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统购统销、统购统销的最后取消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其历史作用作了客观的评价。陆克勤[23]指出票证是指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人民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凭证。在每个票证前讲述了票证的故事和见闻,青年一代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特殊生活,中老年人可以借此回忆起那段岁月。王汗吾和吴明堂[24]主要记述了武汉解放至20世纪90年代期间,与武汉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粮油、副食品、穿着、购货、燃料等票证的发行使用和历史状况. 此外,相关票证著述还有高立林主编的《票证故事》[25]和陈春舫编写的《上海票证故事》[26]。

三、研究的不足

通过以上梳理看到,有关当代城市副食品供应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不足。

(一)研究内容不均衡

从时间分布来讲,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供应问题,对于建国初期城市副食品供应的研究较少。从地域分布上来讲,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于其他中小城市副食品供应的研究较少。从学科分布上来讲,主要集中于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从历史角度进行考察的很少。此外,相关研究涉及到上海市副食品供应的多就事论事,缺乏对副食品供应体制下政府与民众的互动研究,更缺乏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过程副食品的实际供应过程研究。

(二)研究方法、视角需要改进

从学界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均很少运用到研究中。历史研究,应在采集大量档案数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学数据统计的方法以及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如上海的副食品供应研究,可以以上海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为核心,以报刊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为辅,梳理出建国初期上海副食品供应的整体脉络。并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法,根据档案、报刊等材料所提示的线索,访谈相关人士,走访他们关于这一时期副食品供应的印象,弥补、辨析文献资料的同时,使研究的内容亦更为生动、鲜活。

(三)研究材料的忽视

以上海市副食品供应研究为例,上海市档案馆中保存有大量副食品供应的档案,涉及民众生活的诸多方面。此外《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也对建国初期的供应问题给予了较多报道,遗憾的是,由于学科视角的不同,经济管理类论文并没有把这些反映民众生活的鲜活材料放入到论著中。历史研究,应更具人文关怀,透过史料、数据,看到激荡历史风云背后,民众细微却实实在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经济资料编辑委员会辑.怎样正确认识副食品供应问题[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4

[2] 程言清.市场化进程中城市副食品供给问题——基于供给制度变迁的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 宁波.我国蔬菜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孙述林.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主要副食品基地布局与开发建设研究[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 北京市第二商业局史志办公室编著.当代北京副食品商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6] 伍雨竹.北京市蔬菜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 邵自銀.北京市蔬菜供应链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 庞伟.北京市生鲜蔬菜“农消对接”供应链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 赵睿.北京市蔬菜供应安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 袁恒权,《上海副食品商业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副食品商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11] 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编.上海市家畜家禽品种调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60

[12] 金大陆.非常与正常:上海“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13] 唐艳香,褚晓琦.近代上海饭店与菜场[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14] 汪敬吉等编著.上海菜篮子工程的现状与前景[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5] 商业部物价局编.物价文件汇编 肉、蛋、菜(内部资料),1981

[16] 杜京娜.哈尔滨市蔬菜供应链模式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7] 徐静.温州安全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及其优化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8] 虢佳花.武汉市蔬菜供应链主体纵向协作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9] 袁志业.山东寿光市蔬菜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实证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0] 慕现娟.山东省蔬菜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及评价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1] 胡申南编著.票证[M].合肥:黄山书社,2000

[22] 罗平汉.票证年代:统购统销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3] 陆克勤编.消逝的票证[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24] 王汗吾,吴明堂主编.武汉票证 计划经济时期市民生活记忆[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25] 高立林主编.票证故事[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6] 陈春舫.上海票证故事[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陆世莘,河南省安阳市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史。

猜你喜欢

副食品票证
《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
《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
《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
《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
《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
宁海“票证的故事”
票证收藏驶入“快车道”
张宝红:中国票证拍卖第一人
浅谈如何加强通行费票证的管理
投资粮票成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