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交候车亭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传承研究

2015-05-30孟晓惠王丹何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候车亭城市公交常熟市

孟晓惠 王丹 何琦

摘 要:针对常熟市公交候车亭现状问题剖析,指出地域特色的塑造是城市建设的核心所在,提出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文化与元素,营造地域特色公交候车亭,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并结合具体设计案例,结合我国公共设施建设要求,力求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 琴川文化 公共候车亭 传承

[基金资助项目:校级科研项目(QT1311)阶段性成果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成果]

城市公交候车亭是城市外部环境的功能性设施,也是一个城市形象与文化的名片。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城市公交候车亭的价值已经不能局限于它候车的功能,创意、美观、地域文化的体现已经不容忽视。对于所在城市的市民来说,城市公交候车亭是当地文化的缩影,充满亲切感,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人而言,城市公交站台是了解这座城市的第一扇窗口,是激发他们对眼前城市充满好奇心的第一要素。而当下工业化生产、城市快速建设,导致千篇一律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手法,抹杀了城市的个性特色,弱化了城市间的文化差异性。导致城市文化辨识度的降低,使城市趋于平淡化,面对当下存在的工业化生产式的现代主义风格城市设计的问题,我们的城市公交候车站设计立足于本土,将本土地域文化融入到设计中来。通过对城市公交候车站的形状、质感、色彩等信息特征,创造新的设施形态,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彰显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实现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公交候车亭建设的重要性

公交候车亭设置不仅是为出行的人们提供便利而舒适的候车环境,也是体现城市独特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文化载体,成为一座城市或者一个社区的公共形象的代言者。而创意的设计,赋予了候车亭新的空间意义,增强了来往人群多样化的感官体验以及情感上的共鸣,使人们更加依恋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一个城市的气质、风格及精神风貌都能够从城市的建筑和公共设施看出端倪,公交候车亭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现了一个城市的城市形象、管理质量和生活品质,也反映市民、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常熟作为江苏省县级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尤为丰富。现有的公共设施同样不乐观,尤其是公交候车亭模式化设计,使其缺少特色,有损于常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所以本课题以常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常熟市遗址、古建筑形式、色彩、特有独玉文化的考察,提取其中可运用于公交候车亭元素,分析不同的城区公交候车亭具有的特点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一些建议来逐步提高城区的公交候车亭的质量,从而提升常熟的整体城市形象。

二、常熟市公交候车系统现状

公交候车亭是人等候汽车的空间,要具备休息座椅、行车地图、站牌等基本设施,要有防晒、防雨、防风等功能。本课题组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常熟市公交候车亭目前大致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功能不合理。常熟公交候车亭站牌尺度不合理,过高,个别指示牌过小,使用者使用时很不方便,有的站牌朝向快车道,如果有几个人同时要看站牌,这是很危险;部分路段公交候车亭只有简单的站牌标志,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公交候车亭的座椅位置设置方向对马路中间,坐着不方便观望驶来的车辆,没有体现对人的关怀,而且座椅材质多为不锈钢材质,亲肤性差,利用率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缺乏视觉美感。候车亭指示性标志毫无设计可言,候车亭的整体造型设计粗陋,尺度比例不协调,與常熟市虞山镇规划定位不和谐,不能起到装点城市美化的作用,反而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影响使用者的心情。公交候车亭广告面积过大,没有系统规划,给乘客带来不便。

(三)地域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常熟市公交候车亭是工业大生产的批量成果,工业化痕迹严重,与我国其它城市公交候车亭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化。公交候车亭设计不仅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和谐一致,更应该运用地域人文精神打破日趋统一的雷同感。

三、琴川文化的传承与常熟市虞山镇公交候车亭设计

(一) 深入挖掘常熟地域文化特色文化与元素。常熟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水滋养了常熟这片土地,水在常熟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古时常熟古城有七条运河组成的七弦河,明代有“七溪流水皆通海”的诗句来形容常熟古城水洗,且该七条河又像常熟古琴的七根弦,故常熟别称“琴川”,因此常熟水文化便是典型常熟特色文化表现。常熟市虞山镇拥有常熟古城的风貌,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远,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明清城市格局保持较好,随着古城亮山工程、虞景文华工程、荷香馆地块保护性改造工程和琴川河保护带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古城以更完善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其到今天仍能保持青山入城、溪水穿廊的城市风光。在本次方案一“流水琴川”公交候车亭的创意设计探索中,以流水琴川的流水为设计元素,将水的涟漪演绎成动感的曲线,用曲线意在表达水流弯曲的特点,唤醒人们对常熟水文化的回忆,曲线的座椅造型设计,以及夸张的波形顶棚设计,营造一种新时期对往日泛舟湖上的生活怀念,同时极简洁的造型也恰到好处地传达“上善若水”的轻盈与洁净(如图1)。

其次,常熟有着“私家藏书甲天下”的美誉,明末清初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藏书流派形成具有辐射和影响力的独特流派。常熟有全国一流水准的藏书家和藏书楼,其中常熟的瞿氏铁琴铜剑楼被誉为全国四大藏书楼之首,藏书楼具有“精而合宜”、“巧而得体”的特点,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重檐坡屋顶、长花格窗都是铁琴铜剑楼建筑符号。因此,在本次方案二“藏书印象”公交候车亭的创意设计探索中还从藏书建筑中寻找灵感,例如建筑灰塑、建筑立柱、独特的山墙造型、木雕装饰以及装饰纹样,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方案二中的候车亭的整体框架造型(如图2)就是藏书楼的微缩原型,用色主要是江南建筑中特有的灰白色再点缀以胡桃木色,再运用现代材料制作成,使得公交候车亭具有江南风味更加浓重,同时也不失现代感。

(二)地域文化对公交候车亭设计材料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公交候车亭的材料选择在基本上除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要考虑乡土材料的应用,可以照搬该地的原始建造材料,如苏州公交候车亭就是对传统建筑的砖、瓦当、木材的直接引用,而这一次常熟市虞山镇的公交候车亭运用了运用现代的新型材料做出仿古的效果,或是现代材料与技术的叠加让设计作品既体现地域特色又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三)地域文化对公交候车亭设计颜色的影响。城市色彩可以称作是“城市的第二张名片”。“粉墙黛瓦”是人们对江南水乡城市色彩的界定,素有江南水乡美名的常熟,白墙黑瓦是传统建筑和传统城市的主色调,而当下现代化的常熟城市色彩艳丽,与古常熟的素雅形成对比,如果生硬的将古常熟的色彩入到现代城市公交候车亭的色彩设计中,略显不和谐,那么将地域性色彩文化融合新型材料,或者考虑在同一色阶上进行调和,使其城市环境否融合。

(四)地域文化的的再现与公交候车亭设计语言的表達。首先,造型上,将地域文化语意与公交候车亭的造型巧妙结合,如“流水琴川”公交候车亭将水的涟漪演绎成动感的曲线,用曲线意在表达水流弯曲的特点,唤醒人们对常熟水文化的回忆,表现在候车亭遮阳挡雨棚、候车座椅做造型,又如“藏书印象”公交候车亭,从铁琴铜剑藏书楼的建筑形体上寻找灵感,直接引用建筑构件,并经过图形化处理后,达到形神共融,体现城市的性格,彰显城市的魅力。

其次,结构与材料上,“藏书印象”公交候车亭的承重结构主要采用钢结构支撑,保留建筑屋檐的符号,以银灰夹胶镀膜钢化玻璃(该材料具有65%透光性) 的表现方式,玻璃材料的应用使产品具有很好的视觉通透性和融合性,使得沉重的建筑构件轻盈化的同时,也让候车亭与周围环境虚实开闭,互相映衬的效果。

四、结 语

城市公交候车亭不仅作为一个功能性公共设施存在,它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载体。每个城市因为各自的历史文化而区别于其他城市,各自城市的精神面貌来自于自身的文化精神。城市公交候车亭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员,必须担负起展现城市历史风貌的责任。在公交候车亭创新设计过程中,强调其使用功能的同时,注重古韵与现代化的和谐共生,使城市成为更加多元、立体、个性化和艺术化的综合构成体,并助推城市风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童宪.地域文化展现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共生之新思考——以珠海市杨氏大宗祠堂广场岭南风格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 2013(09)

[2] 李畅.刘广绵.浅析城市公交候车亭的优化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5)

[3] 田伟.浅谈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人性化与地域化——以公交候车亭设计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09(06)

[4] 孟晓惠.季嘉龙.徐进.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模式研究[J].科教文化,2012(12)

作者简介:

孟晓惠,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地域性文化景观。

王 丹,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本科生,专业方向环境设计专业。

何 琦,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本科生,专业方向环境设计专业。

猜你喜欢

候车亭城市公交常熟市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五(5)未来星中队
A Clever Rabbit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三(6)炫彩中队
697个公交站点年内将完成提升改造
智能站台
李健设计作品
城市公交客车弯道行驶油耗优化方法
杨传堂主持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工作
R218普利司通城市公交专用轮胎新品
城市公交专用道设计标准探讨